苏君杰
广西瀚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新型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当代建筑行业和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将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做到位,并且注重后期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当中提升效率的作用充分显示出来。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复杂,我国房屋建筑相关部门,还有政府部门必须要支持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
1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特点
首先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水泥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大体积的混凝土堆砌在一起影响了内部热量的散失,从而导致内部热量比混凝土表面热量高,并且在冷却过程中,内外混凝土冷却速度也不同。混凝土各部分的热胀冷缩程度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的温差压力影响也不同,因此在混凝土本身各部分存在复杂约束关系形成内力。由于自身复杂内力的存在,在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很容易破裂,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的这种问题,在将其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时,也会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发热,引起混凝土构件在升温、降温过程中部位温差应力以及自身内力的影响使构件本身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及使用。因此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特点,研究解决方法是必要的。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2.1 降低内、外部约束力
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受地基和温度的影响非常大,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合格,和安全性达标,除了采用保温保湿相关措施对温度进行控制以外,还应在在浇筑的时候在底基层设置砂垫层,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痕的产生能够有效的避免。
2.2 合理控制温度
混凝土的绝热升温会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等方式,从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或借助其他施工技术减弱混凝土的总升温入手,对混凝土的绝热升温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2.3 提升抗裂性能
为了对混凝土的自缩值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可在混凝土拌合的时候适量的加入添加剂,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一些纤维性材料,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可适当配置钢筋网增加混凝土的应力,可使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效的提高,保证了整体施工的质量。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原材料配制方法
作为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当中的主要原材料水泥来说,我们应该尽量的来选用一些水化热比较低、凝结的时间也比较长的水泥,比如说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是大坝的水泥以及中热的硅酸盐水泥等。这主要是因为,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在对于防止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效果往往是非常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的来考虑到实际的问题,因为水热化比较低水泥的析水性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对其进行浇筑的时候它的表面就会有很多的水溢出表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的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在选用那些水热化比较低的水泥的时候,同时还要考虑到泌水性的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在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制过程当中加入一些减水剂,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所用材料进行配制时的用水量,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配制的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配制的质量。
3.2 混凝土浇注、拆模
首先是混凝土浇注过程质量控制,浇注过程中要进行振捣方可密实,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为宜,间距要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另外,浇注混凝土要求分层浇注,分层流水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整体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二是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三是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其次是浇注时间控制,尽量避开在太阳辐射较高的时间浇注,若由于工程需要在夏季施工,则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浇注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最后是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混凝土在实际温度养护的条件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最低温度控制在25%以内,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允许拆模。
3.3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过程都要考虑材料浪费的问题,因此在选取混凝土的搅拌场地时,尽量在施工现场周围选取,一方面可以在运输距离方面减少一部分混凝土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输送途中损失过度的材料热量。此外,对运输混凝土的容器也要从体积、形状、保温办法的层面进行选择。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涉及到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制约。客观因素方面,天气、输送机械等影响有着不可避免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从输送人员、输送方案等人为因素方面着手,通过加强对输送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完善对运输过程坍落度、数目、标号等指标的记录,严格实施验收的步骤,实时监控运输中混凝土的易性与拌合物,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分层、结团、离析等情况。
3.4 养护方法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工作的时候体现创新精神,将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进行工作时必须要明确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要求和标准,确保工作的质量,而且工作人员必须要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强烈的工作使命感.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是不同的,在冬季的时候温度太低所以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是非常慢的,不仅如此,如果冬季温度太低的话还有可能将混凝土动作,所以一定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配比,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为了避免房屋建筑工程当中出现裂缝问题,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应该将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为最佳。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所有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施工中必须强化施工组织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并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断的强化其责任意识,并在整个施工中注重工程质量的控制和优化,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斌.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04)
[2]韦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24)
[3]曹庆龙.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
论文作者:苏君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水化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