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探讨论文_唐莉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探讨论文_唐莉

唐莉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西外街邵阳市第五中学 422000

【摘要】受限于众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在长期没有跟上教师教学进度以后便成为了学困生的一员,这些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实际上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对其今后的一生成长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本文将深入探究学困生成因,了解问题解决措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具备更突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容应对数学学习。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例,分析初中数学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奠定能力,改善当前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16-01

前言:数学是一门学生一生都会用到的技能,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好数学这门本领与知识。可是数学虽然重要性突出,但其本身较强的逻辑性以及连贯性特性导致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一定的学习障碍,这种障碍在长时间的持续性影响下,就会使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脱轨问题,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度。此外在一些教师错误的教学方式影响下,也就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学生同样也会出现学不会学不懂的情况。

一、学困生概念

以字面意思解读学困生指的就是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数学学困生就是在学习数学时存有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出现和很多要素有直接的联系,除了本体原因以外,还包括周围要素的影响,如教师教学方式不具吸引力,周围人对其学习没有帮助等等。很少有数学学困生是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的,所以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并不困难,只需要通过特殊的手段与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困难问题。

二、学困生成因

(一)学科特性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因为数学本身的特性便是抽象性十足,学生需要反复咀嚼、思考才能够理解与消化数学知识、数学关系,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同步使用,对学生综合实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为了学好数学,学生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1]。可是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很多初中生学习数学时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学生往往是在教师说什么以后才去做相应的任务,这些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本不会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很多学生在遇到能够运用书本知识解答的生活问题时,根本联想不到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与数学这门科目内容全是符号、公式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十分枯燥有关。学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自身原因

虽然以成年人,尤其是教师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实际上非常简单,可是要知道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小学数学要更加简单。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奠基时期,因此小学数学知识通常即便学生课后不预习、不复习学生也能够很轻松的取得满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初中数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面对的难度要更大。然而很多初中生思维仍旧停留在小学时期,认为数学非常简单,所以在课后并没有主动学习,所以无法很好的适应初中学习。学生在考试、检测中迟迟得不到成绩方面的肯定、认可就会失去学习自信心,最终转化为学困生。

(三)教师因素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思想过于老套,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只能一味的跟随教师脚步学习知识。教师没有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时候仍旧采用统一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后果便是,学习好的学生认为学习非常简单,学习能力普通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学习,学困生因为觉得难度有点大,所以久而久之成绩变得越来越低。该问题进一步放大了学困生放弃数学学习的心理。

(四)家庭环境

一些学生家长平时并不关心孩子,在平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帮助。有一些学生家长因忙于工作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而长辈通常只能照顾孩子起居,无法予以孩子足够的学习指导,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学困生转化方法

对数学教育来说,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必须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学困生更是如此。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正是因为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于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待学生学习习惯不正确,没有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需要主动出击,深入学生群体,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喜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学习《圆的对称性》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交谈,教师在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汽车,于是教师就可以用汽车的轮胎作为例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轮胎与圆之间的关系,随后用图形变化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圆的对称性知识点。此外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早期先讲解一些难度不大的基础知识点,早期提出的问题要围绕基础知识点设计,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信心,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知识的。此外教师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很多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都存在抵触心理,这与学生之前迟迟得不到肯定有很大关系。教师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用这种方式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热情。关于学生家长无法予以学生足够学习帮助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多费心,如果可以在家长会时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即便平时无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知识,也要注重鼓励孩子,使孩子对数学本身产生兴趣。

结语: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是因为什么原因成为的学困生,随后以合适的角度、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重视引用具有创新性、吸引力、趣味性因素的教学方式,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热情。当然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教师还要与学生打好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心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课堂,减少对知识学习的抵触。教师需要用合理的言辞帮助学生奠定自信心,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重新拾起信心,帮助学生打好素质基础,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元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7(15):41.

论文作者:唐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探讨论文_唐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