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矢野船舶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45
尚志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 尚志 150631
摘要:针对《焊接方法与设备》的课程特点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特点,分析了该课程考试中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体现,使《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考试满足文化素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考试;文化素质
黑龙江省高教学会青年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14Q174
一、高职教育文化素质培养内容和方式
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素质高+技能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目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缺乏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是一个普遍面临的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在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领域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教学时还可以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将文化素养、人文知识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二、《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考试文化素质内容设计
《焊接方法与设备》是高职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旨在培养高技能焊接人才的焊接工艺知识和焊接操作技能等关键岗位能力。作者从文化素质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方向出发,根据目前社会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并结合专业特点,拟在课程考试中设置文化素质需要内容的考试环节。课程考试内容的增加可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质要求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更好的与学生的实际工作要求接轨。
文化素质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专业素质要求,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在所选择或所归属的专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技术应用或其它职业行为的品质和实际水准。作者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后发现,学生识别焊接装配图纸、调整焊接设备等工作环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专业素质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进度安排和生产效率,同时减缓了学生正式进入工作角色的时间。从上述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出发,《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讲授和考试中突出熟识各类焊接符号与识别机械总装图,分析焊接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对不合格的焊件进行科学快速的返修,正确使用、调试及维护焊接设备、排除各种常见的故障等职业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授课过程中还要与《机械制图》、《弧焊电源》、《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有机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考试内容中假设焊接过程中某焊件出现较多的未熔合、夹渣等焊接缺陷,要求分析焊机参数应该如何调整,并说明这样调整的理由,借此考察学生焊接设备正确使用和调试的能力;又如给出某一具体工件的焊接装配图纸,设置相关考试内容,要求学生将焊接相关知识与机械装配结合,独立分析和掌握工件的焊接生产和机械装配过程。
其次是学习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人才培养好坏的标准。以此要求出发,《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考试中可增设给定材料类试题与主观类型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给出的题干,如介绍一种新型焊接方法的焊接原理和应用,现将该种焊接方法应用于某一焊接结构件的焊接生产中,让学生编制相应的焊接生产工艺,同时预计焊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类似的题型的训练和考核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最后是沟通和协作能力,一项焊接工作需要多道工序工艺按次序和协调进行才能完成,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团队协作等活动来保证它的顺利进行。针对上述能力要求,拟在《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考试过程中设置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的相关问题。如假设前一班次在焊接生产中遇到了问题,进行交接班时需要将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的原因准确地转达到下一班次的生产作业人员,要求学生进行合理描述,语言精炼到位;又如假设作为焊接车间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进度要求以及现有人员配置、焊接设备运行情况等条件,在满足焊接质量要求和合理核算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合理的调度和协调各生产工序,此类问题的设计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文化素质内容设计的意义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焊接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种焊接技术的工艺编制、实施、质量检测和技术管理的面向第一线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现代社会需要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考试文化素质内容的设计使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较好的融合,通过考试内容的设计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满足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需求,同时也促进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慧星,卿涛.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
[2] 戴敏丽,王敏,李宏丽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03.
[3] 程秀,刘祖强,段志龙.高职高专《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4] 陈雷,杜媛,李影.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5,06.
[5]徐祥生,黄小燕.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0.
杨硕(1976-),男,工学硕士,主要从事焊接、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论文作者:杨硕,路汉刚,田欣 朴志强,李宗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专业论文; 文化素质论文; 课程论文; 方法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设备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