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运动员准备工作初探

风帆运动员准备工作初探

一、试析帆板运动员的赛前准备(论文文献综述)

吴强,吴进全[1](2020)在《帆板比赛赛前准备对策探研》文中提出帆板比赛对运动员的技能、心理、身体素质和比赛战术的要求极高。帆板比赛赛前准备一定要详细和科学,这就需要在心理、精力、技能、器材、场地、规则以及战术等多方面做充分的准备。

卢俊彦[2](2016)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体育产业中传媒的作用 ——以湖北黄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黄石被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面对近几年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好契机,作为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市和正处于转型阵痛中的黄石如何找准位置,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现有体育资源,迅速融入体育产业;如何通过传媒充分发挥受众多、覆盖广、影响大、社会效果明显的优势,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转型和体育产业发展,抢占体育产业蓝海经济制高点,将黄石打造为闻名全国的健康之城、运动之都都对于推动黄石早日完成产业转型,亮出城市新名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从传媒角度出发,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观察与走访、专家访谈,探索在黄石发展体育产业中传媒的作用,论述分析发展体育产业是黄石城市转型必要而且可行的选择,黄石市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传媒以及在未来黄石体育产业发展中传媒的选择和作用。研究结果认为:1.资源枯竭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市需要通过转型和发展新的优势产业改变城市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吸纳人才,从而带动经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体育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可以有效的带动其他业态的发展,当体育产业和传媒结合有效的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同时也带来丰厚的收益带动城市的发展。2.传媒的娱乐、监督、宣传等功能在未来黄石体育产业的发展当中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有利的帮助黄石结合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通过文化增加黄石传媒和体育产业共同的深度和厚度。并且黄石未来应该积极地在加强自身能力的同时,学会找准切入点,纵横的借助外力来帮助体育产业和传媒的共同发展。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传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传媒既是合作的伙伴,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受益者。黄石体育产业在媒体中寻找创业伙伴应当有多种途径、不同对象的选择;其中本地媒体受益多少,取决于它在体育产业开创过程中介入的迟早、介入的程度及其所扮演的角色、贡献的大小。在短期内,黄石市尚难提供体育媒体独立生存的市场,黄石的体育及体育产业在本地的宣传,仍依赖于现有的传统媒体。同时,黄石市的城市转型似有不确定因素。黄石许多市民,至今对城市产业转型的具体发展方向,新的产业支柱,以及城市的定位仍未形成明确的共识。这种对于城市发展战略认识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必然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定位和发展。

赵炫宇[3](2016)在《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比赛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使得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上的差距日趋接近。在此背景下,心理因素被认为是决定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参加比赛也俨然成为运动员之间在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等要素组成的综合实力上的对决。因此,探讨符合运动项目竞赛规律的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内容已成为国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优势项目国家队和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内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测评工具、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的内容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发现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的内容。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优秀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包括“感知觉心理特征”、“思维指向特征”和“心理策略特征”三个维度,其结构得到了检验和验证。二、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的内容包括运动表象、比赛自信、注意稳定和竞技动机四个特征,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三、运动员的制胜心理特征不受其性别、出生地、运动年限、和个人比赛最好成绩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与运动项目、在竞赛过程中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系统的心理训练积累关系紧密。四、运动员的制胜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力特征,既能解释高水平运动员在竞赛获胜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也能解释一般运动员或低水平运动员在竞赛获胜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

赵长军[4](2013)在《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竞技体育行为链的核心环节。运动竞赛场地是运动竞赛活动的物质、空间和场所载体,它在运动竞赛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现在已有多个学科介入到运动竞赛场地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包括体育建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景观和艺术设计等专业和学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学视角系统研究了运动竞赛场地,初步建立了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包括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和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五个分论。结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和总结运动竞赛场地的本质、分类、特点和构成要素,论述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动力及其发展趋势,诠释和解析运动竞赛场地各构成要素的竞技意义和价值,系统梳理运动竞赛场地与竞技体育多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揭示竞赛场地的项群特征,论述运动竞赛场地建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竞技体育学理论研究,体现了新思维的理论创新价值。得出以下结论:(1)竞赛场地是指参赛者进行运动竞赛活动的空间场所。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包括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五个分论。(2)竞赛场地具有自然性、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性。竞赛场地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3)根据竞赛场地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竞技文明程度,可将其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原始场地发展阶段(古代奥运会开始~公元470年左右)、发展中断阶段(公元470年左右~欧洲启蒙运动)、自然场地发展阶段(欧洲启蒙运动~1896年)、专用场地发展阶段(1896年~二战结束)、专业场地发展阶段(二战后~1990年代)、生态场地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今)。竞赛场地整体和各构成要素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4)竞赛场地的发展动力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自身发展的带动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推动。以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基础、面对竞技文化的需求,依托科技水平发展的支撑,是推动竞赛场地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竞赛场地的总体发展方向体现在功能的专业性、多向性和多面性;技术的标准化、多学科性和前沿性;艺术的潮流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以及更加强调环保性四个方面。(5)竞赛场地由形状、尺度、质地、色彩、图案、环境六大要素构成。各个构成要素分别有其特指或特定的内容,并具有不同的竞技用途和价值。竞赛场地六大构成要素分别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竞技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6)竞赛场地的建构与变化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与发展,以及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参赛者应充分考虑竞赛场地的特点与限制,相应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并在竞赛场地条件的规范内,成功地发挥和运用自己已经具有的竞技能力。(7)竞赛场地上比赛区中新的分区会带来新技术的产生,分区形状的变化影响到运动员攻防技战术的应用。运动员对场地的合理利用形成“场地战术”。现代竞赛场地的形状设计有利于运动员的技术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分道竞速项目不同道次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存有争议。(8)竞赛场地的尺度会影响到运动项目的整体技术和单个技术难度,尺度的改变会影响到运动员对攻防技战术的应用。部分运动项目尺度测量的精确化和标准化促成世界纪录的产生。出于对运动员健康和安全考虑,部分耐力性运动项目设定或限定了不同的距离。(9)竞赛场地的质地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结构。不同的质地类型会产生和形成不同的技战术打法或风格。现代竞赛场地质地的改善有助于运动员技术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不同的质地类型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10)竞赛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对室外项目运动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海拔、天气和水温。处于安全考虑,部分室外项目对比赛期间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了相关限定。竞赛场地内适宜的人工环境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11)将各单项国际联合会和国际体育组织公布实施的与竞赛场地相关的文件统称为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竞赛场地要素规则和竞赛场地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文件两类。(12)竞赛场地审美是指人对竞赛场地美的各类心理活动,包括竞赛场地的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和审美关系,其审美的内容有竞赛场地的形式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竞赛场地美的本质表现在实用、技术和艺术三方面,它的美具有空间性、视觉性、时代性、民族性特征。(13)竞赛场地设计是人们在竞赛场地建造和设置之前,根据相应项目技术手册和相应学科对竞赛场地进行的精心策划、构思而制定的整体方案,包括竞赛场地的几何设计、艺术设计、路线选择、场地设置。其原则有设计的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艺术化、和谐化。竞赛场地设计的基本内容是竞赛场地构成的六大要素。

李欣[5](2012)在《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及训练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以下简称激流回旋)是一项技术性强、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强的竞速体育项目。目前,该项目在欧、美等激流回旋强国的发展均是松散型发展模式,尚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训练理论体系。这为中国快速发展此项目,并在国际大赛上争取优异成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因此,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外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以期透过专项竞技能力的实战需要,找出目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训练方法,为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和中国国家激流回旋队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帮助。最终,推进我国运动员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中国激流回旋项目奥运会成绩的突破。研究得出以下结果:一、“认知能力”是决定激流回旋运动员训练的有效性和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根本因素。二、对项目本质规律的认知能力、强大的专项体能、娴熟的专项技术、合理的战术安排、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激流回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三、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整合训练与协调发展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稳定发挥和取得比赛优胜的根本保障,在高水平训练阶段应加强训练的“系统性”安排,进而保障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整体发展。四、激流回旋项目的制胜核心要素是:“适、正、准、圆、敏、快”,即:划行线路的选择和技战术的安排,必须适合自身能力特点和技术特点;划行时,身体努力保持中正(目的是保持有效动作姿态和保持船平);划行线路、插桨位置准确(能控制船头朝向,进而有效借助水流);划行线路圆滑、流畅;技术动作敏捷、果断、到位(划桨坚决果断、力度到位);强化速度意识,保持船艇快速行进;其中:“快”是核心点和落脚点,是上位要素;“适、正、准、圆、敏”是“快”的下位要素。五、我国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在专项技术能力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也是目前竞赛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六、功能训练是激流回旋运动员专项体能快速提高的重要训练手段。七、激流回旋运动员在青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专项基础能力”(即:规范的基本划船技术、基础有氧耐力、平衡协调能力)的训练。八、在日常训练、生活和比赛实战中,注重培养和锻炼运动员的自信心、意志力、抗压心理和自我心态控制力,是保证我国激流回旋运动员比赛时稳定发挥和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九、国际激流回旋项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我国激流回旋项目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空间和快速赶超国外优秀选手的条件和机遇。

赵海洋[6](2011)在《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程序化参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通过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国际大型赛事,我们看到了参赛计划的规划和参赛程序的调控的重要性,因此,国内体育学者通过对比赛进程的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程序化参赛,经过众多项目实践证明,程序化参赛模式是十分有效的。例如,2004年我国水上项目在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贯彻“以我为主,注重过程”的参赛理念,坚持做到参赛程序化,实现了奥运会皮划艇项目零的突破;2006年,都灵冬奥会,程序化参赛模式得到了推广使用,效果良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包括击剑比赛在内的诸多项目认真贯彻了程序化参赛模式,取得了51金、21银、28铜的辉煌战绩。“程序化参赛”这一概念提出虽然已经多年,但针对单一项目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花剑参赛程序的分析,并结合击剑项目本身的特征对击剑程序化参赛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程序化参赛的流程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对国家队以往参赛方案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第二是对可能影响程序化参赛的各因素进行评估与调查进而优化参赛流程。通过对以往参赛模式的归纳,和对参赛系统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梳理。优化击剑项目程序化参赛模式,在击剑项目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程序化参赛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参赛不利事件的发生,使参赛程序精确有序,有助于击剑运动成绩的提高。

董敏凯[7](2011)在《程序化参赛方案基本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拳击、击剑、射箭、跆拳道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从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实现了我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到2004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成绩。通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一些项目己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竞技体育交织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发展尤其的快速,竞争更加激烈,为了保证我国竞技体育能健康、持续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我国当前的竞技体育水平有进一步客观、科学的了解和认识。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虽然在一些项日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总体上与美国、俄罗斯还存在着差距,在很多项目上,特别是田径、打球类等项目上差距很是明显。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全面的缩小与美俄之间竞技体育水平的差异,全面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拳击为代表的诸多运动项目全面执行程序化参赛,51金、21银、28铜的辉煌战绩使我国再次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第一集团的行列。程序化参赛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认同和重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国家拳击队备战2008奥运会倒计时400天综合准备方案、国家击剑队女子花剑组2008年奥运会程序化参赛方案、国家击剑队男子花剑组2008年奥运会程序化参赛方案、国家射箭女队2008年奥运会程序化参赛方案、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中国跆拳道队程序化参赛方案等的研究,比较各运动队在程序化参赛方案基本内容制定上的异同点,分析原因,寻找出各个项目在制定程序化参赛方案基本内容上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在参赛基本概况这一内容的制定上四个项目基本一致。但拳击队把温度、海拔这两个环境因素也考虑在内,更显全面;且拳击队的参赛人员组成也相对比较合理。可作为其它项目制定参赛人员组成的参考。2、拳击、射箭和跆拳道三运动队都根据本项目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制胜规律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击剑队不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却历史性突破的做法,有助于其它运动队在遇到相似状况下,寻求大赛成绩突破时参考借鉴。3、四运动队都制定了切实合理而又明确的参赛目标,且多基本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预设目标。击剑队将运动队历史成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与参赛目标的制定相结合,射箭队则将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都有效促进了参赛目标的实现。4、四项目在组织体系和职责的安排上都比较的完善和具体。拳击队因其时间周期跨度比较大,增设了外事组和信息组,这两个组的设立为拳击队更好的备战奥运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5、拳击队对参赛形势做了充分的分析和准备,而其它三队只做了粗略分析甚至没有做分析,这是需要在将来的工作中重点完善的。6、击剑队、射箭女队的保障体系内容只涉及一些应急预案的内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拳击队和跆拳道队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完善。7、参赛方案的制定应围绕项目特点、参赛目标、本项目重点运动员的情况、近期的赛事安排和比赛时间等因素来展开。

郑谷[8](2010)在《纪录奥运盛世 弘扬奥运精神 ——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式表达》文中认为2008年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为了永久纪录这一历史盛况的方方面面,自2001年申奥成功至今,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纪录片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中国的纪录片工作者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以多种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奥运题材的纪录片中的中国式表达手法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奥运题材纪录片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分析与研究,尝试从奥运纪录片中国式的理解和表现手段的角度出发,探究出一条适合中国奥运题材纪录片的发展之路。本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来源、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中外奥运题材纪录片的发展作整体的阐述和归纳。第三部分从题材、年代等对本文所研究的纪录片范畴作了归纳和界定并对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的代表作品作了分析和介绍,从创作理念的角度对国产奥运题材纪录片做深入研究。第四、五、六部分为本文的研究重点,从中国人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纪录片中国式的视听表达以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阐述中国元素在片中的存在和体现。这部分结合着中国崇尚的精神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等方面对纪录片做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分析,归纳出中国元素在纪录片中存在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方式。通过对中国元素在北京奥运纪录片中的存在和表达方式的研究,发掘在纪录片中体现本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表现手法,辅助以后奥运纪录片的拍摄。希望本文能对已有的对北京奥运纪录片的研究成果有所增补。

高方君[9](2009)在《程序化参赛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程序化参赛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射击队在比赛前总是要按照要求制定详尽的运动员个性化参赛方案,并在比赛过程中贯彻执行,在各类世界大赛中取得了辉煌战绩。近年来,我国体育工作者通过对比赛的规律和特征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正式提出了程序化参赛模式。实践证明,程序化参赛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参赛模式。例如,2006年都灵冬奥会时程序化参赛的方法在各个雪上项目中推广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拳击为代表的诸多运动项目全面执行程序化参赛,51金、21银、28铜的辉煌战绩使我国再次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第一集团的行列。但现阶段,对于程序化参赛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层面上对程序化参赛基本内容、流程设计和过程控制进行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竞技体育比赛中的大量实践案例还有待于进行理论抽象和概括。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借鉴系统科学原理,参考拳击和跆拳道项目国家队2008年奥运会程序化参赛方案和拳击项目2007年世界锦标赛程序化参赛方案,从程序化参赛的理论基础、定义、基本内容、流程设计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着手进行理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首次对程序化参赛的理论基础进行探析,认为程序化参赛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的。2、程序化参赛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将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合并为一个整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为每个阶段制定详细科学的程序,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其他相关人员依此程序完成备战和比赛的过程。关于程序化参赛方案所应覆盖的时间长度可根据项目自身特点、近期的赛事安排和比赛时间等因素来确定。3、程序化参赛的过程控制应当按照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来处理,对任何一个阶段实施控制都必须重视来自运动员自身的反馈信息。4、视具体的运动项目,程序化参赛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参赛基本概况、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参赛目标、组织体系与职责、参赛形势分析、运动员参赛具体方案、保障方案和赛后信息反馈等。5、程序化参赛方案的流程设计分为以下几步:第一,确立参赛组织体系和各自的职责;第二,根据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参赛目标和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备战团队的成员分别制定出参赛具体方案、参保障方案和赛后信息反馈方案。6、应根据以下要求来制定程序化参赛方案:第一,方案制定时必须有组织管理机构、教练员、运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第二,制定每一个内容时都应围绕项目特征、项目制胜规律和比赛的客观实际;第三,方案应符合运动员的个体特点;第四,方案的文字表述应尽量做到逻辑清晰简单易懂。

王东[10](2007)在《我国青年女排教练员、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现状与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教练员的赛前焦虑水平的研究,以及教练员的这种赛前焦虑和运动员的赛前焦虑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运动训练及其比赛加以控制:1.针对教练员们产生的这种赛前焦虑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产生的原因,加以控制,使其的焦虑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中。2.希望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对我国排球教练员进行研究,为我国教练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个新的领域。3.通过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赛前焦虑关联性的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变化的趋势,从心理训练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安排,为顺利完成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提供保证。研究目的:1.研究我国青年女排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水平的现状。2.研究教练员的赛前焦虑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关联性。3.希望通过比赛成绩这一个客观值,将各队间的比赛成绩作为一个参考中介,来分析教练员赛前焦虑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影响效应。本研究运用谈话法、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06年排协海埂集训的9只省市代表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青年女排、新疆奎屯女排、八一、南部青年女排。教练员共计18人,队员共计126人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青年女排教练员赛前焦虑(包括社会期待焦虑、个体失败焦虑、躯体焦虑和自信心)的总体水平及其特点。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水平相对而言是较高的、躯体焦虑水平接近正常水平、而自信心水平在有些成绩较差的队伍教练的自信心水平过高、过剩的情况。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水平。从总体水平来看,个体失败焦虑和躯体焦虑的水平远高于正常水平。社会期待焦虑水平则相对正常。而自信心方面是比较适中,略高于理论平均数(24)。教练员赛前焦虑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关联效应方面:社会期待焦虑和个体失败焦虑成负相关;躯体焦虑成倒“U”想相关;自信心成正相关。

二、试析帆板运动员的赛前准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帆板运动员的赛前准备(论文提纲范文)

(1)帆板比赛赛前准备对策探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直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树立良好的心态
二、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能状态
    第一,合理的餐饮搭配。
    第二,注意作息时间安排,保证睡眠质量。
    第三,保持体能训练。
三、在技术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四、检查比赛器材,做到万无一失
五、了解场地并适应场地
    第一,要做到对风的了解。
    第二,要做到对海流的了解。
    第三,要做到对波浪的了解。
六、熟悉比赛规则
七、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拟定比赛战术
八、结语

(2)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体育产业中传媒的作用 ——以湖北黄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1.选题依据
    1.2.选题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专家访谈法
        3.2.3.实地观察与走访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黄石城市转型必要而且可行的选择
        4.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和黄石的特点
        4.1.2 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城市竞争力
        4.1.3 黄石发展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4.1.4 黄石发展体育产业具有可行性
    4.2 体育与传媒密不可分
        4.2.1 体育与传媒的基本关系
        4.2.2 传媒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4.2.3 体育产业与传媒相结合对城市的作用
    4.3 黄石市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传媒
        4.3.1 黄石传媒的现状
        4.3.2 黄石体育产业与传媒的关系
        4.3.3 传媒对黄石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4.4 黄石市未来体育产业发展中传媒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4.4.1 黄石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4.4.2 黄石体育产业发展中传媒作用发挥凸显的问题
        4.4.3 黄石发展体育产业的未来目标
        4.4.4 传媒在黄石未来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对策思考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运动员训练成绩与竞赛成绩存在落差
        二 运动心理工作者工作内容有待突破
        三 金牌战略对教练员与运动员构成的心理压力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制胜心理的内涵与结构研究
        一 制胜心理内涵的探讨
        二 有关制胜心理内容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运动员制胜心理相关理论研究
        一 最佳竞技状态
        二 运动员制胜模型
        三 顶峰体验
    第三节 有关制胜心理特征模型开发与检测的常用方法
        一 常见心理特征模型开发的方法研究
        二 有关制胜心理特征模型的检验
    第四节 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相关研究现状
        一 运动员比赛心理过程理论的论述
        二 对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的内涵及其构成分析
        三 对影响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心理因素论述
        四 对运动员临场心理干预的探讨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数理统计法
    第三节 研究路线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初始指标
    第二节 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的内容与结构
        一 运动员竞赛心理因素的筛选结果
        二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三 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的结构效度
    第三节 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的内容与特点
        一 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内容的确认
        二 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的特点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节 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节 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选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与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个人简历
致谢

(4)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任务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竞赛场地基本认识的研究综述
        1.3.2 有关竞赛场地发展的研究综述
        1.3.3 有关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影响的研究综述
        1.3.4 有关竞赛场地设计的研究综述
        1.3.5 有关竞赛场地标准与标准化的研究综述
        1.3.6 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期望的创新点
第2章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目的
    2.2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2.2.1 国际单项组织对竞赛场地的重视和总结
        2.2.2 竞赛场地相关领域的研究铺垫
    2.3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思维和逻辑起点
    2.4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及其构建
        2.4.1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
        2.4.2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
        2.4.3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主体构成关系
第3章 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
    3.1 竞赛场地概念丛
        3.1.1 竞赛场地的释义
        3.1.2 竞赛场地的相关概念
    3.2 竞赛场地分类
        3.2.1 依竞赛场地的功能分类
        3.2.2 依竞赛场地的存在时间和地点分类
        3.2.3 依竞赛场地的质地分类
        3.2.4 依竞赛场地的技术标准级别分类
        3.2.5 依据竞赛场地的表面反弹速度分类
    3.3 竞赛场地的特性
        3.3.1 竞赛场地的自然性
        3.3.2 竞赛场地的技术性
        3.3.3 竞赛场地的艺术性
        3.3.4 竞赛场地的文化性
    本章小结
第4章 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
    4.1 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
        4.1.1 分期参考
        4.1.2 竞赛场地发展的历程
    4.2 竞赛场地的发展动力
        4.2.1 运动项目自身发展的带动
        4.2.2 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推动
    4.3 竞赛场地的发展趋势
        4.3.1 总体发展方向
        4.3.2 竞赛场地要素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5章 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
    5.1 形状要素
        5.1.1 形状要素的基本“元”
        5.1.2 形状要素的基本类型
    5.2 尺度要素
        5.2.1 尺度单位
        5.2.2 尺度大小
        5.2.3 尺度测量
    5.3 质地要素
    5.4 色彩要素
    5.5 图案要素
    5.6 环境要素
        5.6.1 场地方位
        5.6.2 自然环境
        5.6.3 人工环境
    本章小结
第6章 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
    6.1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的竞技诠释
        6.1.1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与竞技能力
        6.1.2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与运动成绩
    6.2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的竞技诠释
        6.2.1 尺度要素与竞技能力
        6.2.2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与运动成绩
        6.2.3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与运动医学
    6.3 竞赛场地质地要素的竞技诠释
        6.3.1 竞赛场地质地要素与竞技能力
        6.3.2 质地要素与运动成绩
        6.3.3 质地要素与运动医学
    6.4 竞赛场地环境要素的竞技诠释
        6.4.1 环境要素与运动成绩
        6.4.2 竞赛场地的环境要素与运动医学
    6.5 竞赛场地色彩和图案要素的竞技诠释
        6.5.1 竞赛场地色彩要素的竞技诠释
        6.5.2 竞赛场地图案要素的竞技诠释
    6.6 竞技参赛理论中关于竞赛场地问题的研究
        6.6.1 易地参赛竞赛场地各要素的变化
        6.6.2 赛前准备阶段竞赛场地的相关事宜
        6.6.3 参赛行为阶段有关竞赛场地问题
    6.7 竞赛场地群的项群特征
        6.7.1 项群理论与项群思维
        6.7.2 竞赛场地群的分类
        6.7.3 四个竞赛场地群的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
    7.1 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
        7.1.1 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概述
        7.1.2 竞赛场地要素规则
        7.1.3 竞赛场地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文件
    7.2 竞赛场地的审美与设计
        7.2.1 竞赛场地的审美研究
        7.2.2 竞赛场地设计研究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附件
致谢

(5)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及训练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一、 项目介绍
        (一) 世界激流回旋项目
        (二) 中国激流回旋项目
    二、 选题依据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条件
    三、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相关研究现状
        (三) 相关项目制胜因素的研究
    四、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五、 相关概念解说
        (一) 竞技能力
        (二) 认知能力
        (三) 专项能力和一般能力
        (四) 功能训练
        (五) 训练方法
        (六) 制胜因素及制胜规律
第一章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概述
    一、 激流回旋项目特征分析
        (一) 体能要求全面
        (二) 技术要求复杂
        (三) 智力要求更高
        (四) 自我心理控制能力要求更强
        (五) 配合要求更加默契
        (六) 高级复杂项目
    二、 项目特征之间的关系
        (一) 体能是技术的基础
        (二) 技术是体能的保障
        (三) 心智能力是比赛制胜的根本
    三、 “认知能力”对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作用
    四、 激流回旋项目的竞技要求
        (一) “适”
        (二) “正”
        (三) “准”
        (四) “圆”
        (五) “敏”
        (六) “快”
    五、 当前国际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的现状和特点
        (一) 训练的整体科学化水平较低
        (二) 专项训练课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
        (三)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时间晚
第二章 激流回旋运动员认知能力及其训练
    一、 激流回旋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一) 项目性质特征的认知能力
        (二) 赛道水流的认知能力
        (三) 竞技能力的认知能力
        (四) 比赛规律的认知能力
    二、 激流回旋运动员认知能力的训练
        (一) 训练意义
        (二) 训练安排与措施
        (三) 训练效果检验
第三章 激流回旋运动员身体能力及其训练
    一、 激流回旋运动员身体能力
        (一) 力量能力
        (二) 有氧耐力能力
        (三) 平衡能力
        (四) 灵敏协调能力
        (五) 柔韧能力
    二、 激流回旋运动员身体能力的训练
        (一) 基础力量能力的训练
        (二) 功能力量能力的训练
        (三) 有氧耐力能力的训练
        (四) 平衡能力、柔韧能力、协调能力、灵敏能力的训练
第四章 激流回旋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 激流回旋运动员的技术能力
        (一) 基本划船技术能力
        (二) 专项划船技术能力
        (三) 感水能力
        (四) 控艇能力
        (五) 借助水流能力
        (六) 控桨能力
    二、 激流回旋运动员技术能力的训练
        (一) 训练意义
        (二) 训练安排与措施
        (三) 训练效果检验
第五章 激流回旋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 激流回旋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一) 线路选择能力
        (二) 划行节奏安排能力
        (三) 全程划行技术动作的设计能力
        (四) 应急技术动作的设计能力
        (五) 比赛全程体能安排能力
    二、 激流回旋运动员战术能力的训练
        (一) 训练意义
        (二) 训练安排与措施
        (三) 效果检验
第六章 激流回旋运动员心智能力及其训练
    一、 激流回旋运动员的心智能力
        (一) 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二) 抗干扰能力
        (三) 比赛专注能力
        (四) 快速应变能力
        (五) 表象能力
    二、 激流回旋运动员心智能力的训练
        (一) 训练意义
        (二) 训练安排与措施
        (三) 效果检验
第七章 激流回旋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一、 激流回旋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二、 激流回旋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训练
        (一) 训练意义
        (二) 训练安排与措施
        (三) 体能、技术能力训练效果的检验
        (四) 认知、心智、技战术能力训练效果的检验
第八章 中国国家激流队的训练实证
    一、 前期训练中的误区和教训
        (一) 重基础力量训练,轻功能力量训练
        (二) 重技术模仿,轻体能发展
        (三) 重专项划船技术训练,轻基本划船技术训练
        (四) 重专项体能的提高,忽略专项核心技术的训练
        (五) 重训练手段的创新,缺乏训练的系统安排
    二、 近年来的训练成效
        (一) 认知能力训练的成效
        (二) 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效
        (三) 功能力量训练的成效
        (四) 有氧耐力训练的成效效果
        (五) 平衡、柔韧、协调灵敏训练的成效
        (六) 技术能力训练的成效
        (七) 心智能力训练的成效
结语
    一、 研究结果
    二、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 本研究的局限与无奈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程序化参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近年来比赛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1.1.2 程序化参赛制胜案例的实践依据
        1.1.3 程序化参赛研究有待加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3 研究过程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程序化参赛”的概念
        2.1.2 “参赛风险”的概念
    2.2 参赛影响因素与程序化参赛两者之间的关系
    2.3 程序化参赛研究现状概述
    2.4 程序化参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2.1 访谈对象
        3.2.2.2 访谈内容
        3.2.3 逻辑分析法
        3.2.3.1 归纳法
        3.2.3.2 案例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4.1 问卷的设计
        3.2.4.2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4.3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4.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5 数理统计法
        3.2.5.1 列表排序法
        3.2.5.2 帕累托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程序化参赛所属范畴概述
    4.2 击剑竞赛特征分析
    4.3 击剑程序化参赛方案解析
        4.3.1 参赛的基本概况
        4.3.2 参赛目标及时间
        4.3.3 计划执行人
        4.3.4 程序化参赛方案总体安排
        4.3.5 个体程序化参赛方案
    4.4 现有击剑程序化参赛制约因素分析
        4.4.1 程序化参赛方案只有纵向程序缺少横向管理
        4.4.2 保障体系不完善
        4.4.3 对影响参赛程序的各因素不重视
        4.4.4 影响参赛进程的因素不明确,防范措施不力
    4.5 击剑程序化参赛影响因素的评估
        4.5.1 评估方法概述
        4.5.2 击剑程序化参赛影响因素的评估结果
        4.5.2.1 运动员自身因素对程序化参赛影响程度的评估
        4.5.2.2 参赛环境因素对程序化参赛影响程度的评估
        4.5.2.3 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对各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主次分层
    4.6 各层面影响因素中具体事件的调查
        4.6.1 各层面影响因素中具体事件调查的方法概述
        4.6.2 参赛选手对参赛程序造成影响因素的调查
        4.6.2.1 体能问题调查
        4.6.2.2 技战术问题调查
        4.6.2.3 心理问题调查
        4.6.2.4 伤病问题调查
        4.6.2.5 比赛经验问题调查
        4.6.2.6 自我管理问题调查
        4.6.3 参赛环境对参赛程序造成影响因素的调查
        4.6.3.1 比赛规则规程与裁判员问题调查
        4.6.3.2 教练员问题调查
        4.6.3.3 比赛场地与器材问题的调查
        4.6.3.4 比赛气候地理与比赛时间地点问题的调查
        4.6.3.5 生活交通与社会支持问题调查
        4.6.3.6 运动队管理问题
    4.7 击剑程序化参赛影响因素的分层
    4.8 发展对策
        4.8.1 建立程序化参赛影响因素的应对机制
        4.8.2 加强保障团队建设
        4.8.3 不断优化参赛程序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7)程序化参赛方案基本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拳击、击剑、射箭、跆拳道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程序化参赛”的概念
    2.2 国内外关于程序化参赛的研究现状
        2.2.1 我国拳击项目程序化参赛的研究现状
        2.2.2 我国击剑项目程序化参赛的研究现状
        2.2.3 我国射箭项目程序化参赛的研究现状
        2.2.4 我国跆拳道项目程序化参赛的研究现状
    2.3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归纳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参赛基本概况
    4.2 参赛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4.3 参赛目标
    4.4 参赛组织体系与职责
    4.5 参赛形势
    4.6 参赛具体方案
    4.7 参赛保障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和引用文献
8 附件

(8)纪录奥运盛世 弘扬奥运精神 ——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式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奥运题材纪录片的阐述
    2.1 外国奥运题材纪录片的历史回顾
    2.2 中国奥运题材纪录片概况
    2.3 奥运官方电影
第3章 2008年奥运题材国产纪录片综述
    3.1 本文涉及的相关纪录片范畴的界定
    3.2 2008年奥运题材国产纪录片代表作品分析
    3.3 2008年奥运题材国产纪录片群的类型分析
        3.3.1 文献与指导类型
        3.3.2 客观与再现类型
        3.3.3 主观与表现类型
    3.4 国产奥运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3.4.1 创作者的主体意识
        3.4.2 题材的选择
        3.4.3 艺术的创新意识
第4章 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奥运精神的中国式表达
    4.1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4.2 顽强拼搏、不息的奋斗精神
    4.3 重在参与的积极心态
    4.4 在体育运动之中求快乐的幸福观
    4.5 公平竞争的模式
    4.6 全民奥运、和谐社会的理念
第5章 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式视听表达
    5.1 中国式视觉元素
        5.1.1 张扬的中国红
        5.1.2 内敛的意象镜头表达
        5.1.3 平等的视觉高度
    5.2 中国式听觉元素
第6章 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式叙事手法
    6.1 故事时间跨度大
    6.2 纪录片叙事的动力多
    6.3 散点透视式的叙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程序化参赛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程序化参赛研究课题的提出
    2.2 “程序”的概念界定
    2.3 关于程序化参赛
    2.4 关于系统科学
    2.5 程序化参赛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应用的研究
    2.6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程序化参赛的起源与实践情况
    4.2 程序化参赛中的系统科学原理
        4.2.1 程序化参赛的理论基础探析
        4.2.2 程序化参赛系统的结构模式
        4.2.3 程序化参赛系统的运转模式
    4.3 程序化参赛的定义
    4.4 程序化参赛的过程控制
    4.5 程序化参赛的基本内容
        4.5.1 参赛基本概况
        4.5.2 参赛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4.5.3 参赛目标
        4.5.4 参赛组织体系与职责
        4.5.5 参赛形势分析
        4.5.6 参赛具体方案
        4.5.7 参赛保障方案
        4.5.8 赛后信息反馈
    4.6 程序化参赛方案的流程设计
    4.7 制定程序化参赛方案的基本要求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和引用文献
8 附件

(10)我国青年女排教练员、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现状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检验
    3.2 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水平的现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四、试析帆板运动员的赛前准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帆板比赛赛前准备对策探研[J]. 吴强,吴进全. 体育风尚, 2020(02)
  • [2]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体育产业中传媒的作用 ——以湖北黄石为例[D]. 卢俊彦. 西安体育学院, 2016(02)
  • [3]运动员制胜心理特征研究[D]. 赵炫宇. 郑州大学, 2016(02)
  • [4]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D]. 赵长军. 苏州大学, 2013(10)
  • [5]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及训练方法研究[D]. 李欣. 河南大学, 2012(10)
  • [6]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程序化参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赵海洋. 上海体育学院, 2011(01)
  • [7]程序化参赛方案基本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拳击、击剑、射箭、跆拳道项目为例[D]. 董敏凯. 上海体育学院, 2011(01)
  • [8]纪录奥运盛世 弘扬奥运精神 ——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式表达[D]. 郑谷. 河北大学, 2010(03)
  • [9]程序化参赛若干问题的研究[D]. 高方君. 上海体育学院, 2009(S2)
  • [10]我国青年女排教练员、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现状与相关性研究[D]. 王东. 武汉体育学院, 2007(04)

标签:;  ;  ;  ;  

风帆运动员准备工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