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数据变化。结果:护理结束后,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评分显著下降,同时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数值有明显提高,而且也高于同期的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而且对其生活质量水平也有提高作用,临床上可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心肌梗死;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因持久性的严重缺血,造成局部坏死的临床症状[1]。临床上表现具有强烈而持续性的发热现象,胸骨后疼痛,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最终致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是心力衰竭等致命症状[2]。主要致病因为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便秘、吸烟饮酒、情绪激烈变化以及寒冷等。其中情绪的过度变化包括激动、紧张、悲伤以及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其占心肌梗死直接致病因的相当一部分[3]。所以临床上针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心理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情绪给身体造成的损伤。选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成效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1~74岁,平均年龄为53.4岁。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52.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严重肺、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指导患者用药治疗,及时观察患者的治疗状况,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善等内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知识教育、生活指导、健康训练等一系列模式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情绪疏导: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其与家属之间感受交流,能够舒解其负面情绪。介绍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
知识教育:针对患者个人的症状表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致病因,疾病的发展状况,介绍临床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讲解治疗内容、步骤以及治疗效果,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配合治疗。
生活指导: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上常出现的剧烈胸痛,进行记录观察,视患者状况可适当给予镇痛剂治疗。生活饮食方面,制定合理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增加维生素摄入,减少高胆固醇、高脂以及盐、钠的摄入,尽量食用刺激性小、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加强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健康训练:提倡患者适当的进行肌肉放松训练,降低骨骼肌的紧张度,缓解肌肉痉挛现象,减少机体组织细胞和脏器的能量损失,以此达到放松心情,解放身体,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1.3疗效判定
记录两组患者心理自评分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状况。
心理状态自评内容主要为焦虑、抑郁、敌对3个心理状态,分数为1~3分,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分数越低心理越健康。
生活质量评分主要为饮食、精神两个方面,分数为1~3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分析:
数据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 t检验,当 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较,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出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显示,护理干预后的患者生活饮食、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也高于同期相比较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p<0.05
3讨论:
近年来,伴随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针对疾病的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但护理干预方式应用欠佳。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为心绞痛、胸闷气短、持续发热等,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以及死亡[4]。临床症状表现较为严重,致使患者心理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了解病情,掌握病况,疏解心理压力,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制定合理的饮食方式,养成少食多餐、低盐低脂的饮食理念,树立患者积极对抗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心情开朗,减少发病次数,促使其症状减缓,从而治愈疾病[5]。
本次实验,选取自我院8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知识教育、生活指导、健康训练等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出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显示,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生活饮食、睡眠质量均存在明显提高,同时也高于同期相比较的对照组。
临床上针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心理起到改善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三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59-61
[2]王玉梅.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649-1650
[3]刘春娟.循证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58-259
[4]张清秀.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10):101-102
[5]杨苗.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3,(28):219-220
论文作者:刘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