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机械加工工艺的精确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实际的加工工艺中,机械加工各个环节所出现的各种误差将会对加工工艺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以及原因做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具体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分析;
1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误差成因
1.1技术误差
由于加工人员所出现的不足导致的技术方面误差。首先是用具不符产生的几何误差。不同的零部件的加工所需的刀具和夹具不同,一旦不符合设计标准,则必然会出现零部件加工误差。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对刀具、夹具的使用,未能进行维护和管理,导致机械技工设备出现磨损,进而数据上产生变化,加工的零部件的规格因而产生不同;另一方面是夹具使用的技术误差,夹具是对所要加工的零件位置进行固定,不同规格的夹具对于零件的固定位置不同,而且夹具的使用规范也会对零件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效性产生影响,如采用的夹具使用规范不同,导致对该零件的固定时间少于原有的设计标准,最终导致零件同刀具和机床间的位置产生位移,最终产生技术误差。另外的技术误差主要是对机械加工产品的性能的把握上。由于不同材质的零部件在加工中会产生变形,因而要求在机械技工前能够明确其变形的阈值,实现对变形阈值的控制板,最终将机械技工工艺技术同其他标准进行调整。如进行车削细长轴的加工时,由于加工工件的强度较低,在加工后,会产生变形。
1.2标准误差
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首先表现为标准误差,所谓的标准误差指的是在工艺技术使用中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参数最终导致的误差。总结实践,造成标准误差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环境原因,即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具体利用环境不同不得不进行标准调整,因此其会出现标准误差。第二是指标的差异。在具体的工艺技术利用中,所参考的指标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会产生标准性误差。第三是在具体的工艺技术利用中,工艺流程和步骤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误差的产生。简言之,环境、指标以及工艺流程是造成标准误差的主要原因。
1.3机床制造误差
在机械加工领域,机床制造误差主要可以分为回转误差、传动链误差以及导轨误差三种。回转误差发生于机床主轴部位,当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和预期理想回转轴线出现偏差时,就会产生误差,对机械产品加工的精细度造成影响。这一误差通常会受到主轴同轴度、各轴承同轴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机械加工生产中,传动链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机床运转所需的能量,如果传动链的装配以及运转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误差的出现。最后,导轨误差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机床的导轨自身存在误差,导轨是机床运转中的基础性部件,其规定了机床各部件的位置基点。如果导轨安装存在不合理之处,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机床部件,进而导致误差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促进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减少误差问题对策
2.1坚持遵循机械加工工艺各项基本原则
促进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减少误差问题的对策就是要坚持遵循机械加工工艺各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基准先行”“先粗后精”以及“先主后次”。在处理基准问题上一定要采用多表面加工的实际标准,从而来有效的降低发生定位误差存在的各种不良因素。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设计实际的标准以及定位的基准最大限度的重合,从而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情况的出现。所以说,在实际的机械产品加工和生产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基本原则进行,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误差。
2.2工艺技术程序的标准化建设
首先,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要避免加工工艺技术出现误差,需要对工艺技术程序做标准化的建设。所谓标准化的建设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是做技术程序步骤的标准化构建,即将工艺技术整体做合理性的切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工艺环节,对工艺环节做具体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工艺环节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细节上都体现专业性和标准性,这样,环节衔接所形成的工艺技术差异会得到有效的规避。第二是对每一个环节当中的指标做标准化的设计,这样,环节应用中的随意性问题得到解决,误差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避免。简言之,通过工艺技术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工艺技术误差得到有效的消除,工艺技术利用的实效性和质量会更加的突出。
2.3对加工工件进行误差分组,强化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应用精度
机械加工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其中存在大量的不可控因素,均会对材料和零部件的精度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机械加工过程中各类误差的发生,使得各类加工出来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对此,为了有效的提升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精确度,可以引入误差分组法,即对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各类原材料毛坯或是半成品进行适当的分类,将其误差值作为分类标准,标准相近的材料分在一组内,在此基础上对工件、刀具或是定位原件的位置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使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将实际误差值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同时,利用该方法还可以通过尺寸调整和定位整理的方式缩小误差范围。总体上而言,引入误差分组的方法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所需的成本也相对偏低,能够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应。
2.4减少温度变形
最后,机床由于受热发生变形也是机械加工出现误差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采取措施来控制受热变形情况的影响,因此采用冷却液冷却来达到散热的目的是一种可行性对策。冷却液能够显著的降低加工工件局部的温度来达到降低工件变形的目的,只要降低了工件变形也就会减少由于温度变形所形成误差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热量因素的处理可以通过减少机床和热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接触来降低热量的传递,或者采取润滑剂来降低摩擦力,从而实现热量的减少。
总结: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工艺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会导致一些误差的产生。在遵循机械加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小,切实提升机械加工工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原因与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4(17).
[2]于磊.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与原因分析[J].科技视界,2015(9).
[3]崔庆成.探究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误差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2).
论文作者:张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误差论文; 工艺技术论文; 机械加工论文; 标准论文; 加工论文; 机床论文; 工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