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冬福

(常宁市中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500)

摘要: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中抽取104例作研究对象,并遵从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52)应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对照组(n=52)则采取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就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3.85%,平均手术时间是(52.17±7.68)min;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15.38%,平均手术时间是(66.72±12.29)min;2组并发症、手术时间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更佳,且操作简便,值得借鉴。

关键词:胆囊结石;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并发症

现阶段,伴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国内医疗领域上的广泛应用,其凭借结石清除率高、保留胆囊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广受患者青睐[1]。本研究为明确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52例胆囊结石患者应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并以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作为参考方案,现报道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胆囊结石患者共104例,均在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随机对上述样本人群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均52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0.74±3.92)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年龄为(50.77±3.90)岁;合并症: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6例;2组患者平均年龄、合并症和性别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②胆囊大小正常,空腹胆囊壁厚度不足4mm,且胆囊收缩能力良好;③具有保胆取石意愿,并对术后可能残留结石、复发等情况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胆囊急性炎症期;②胆囊颈部嵌入结石;③合并严重腹腔黏连;④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应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即经气管插管予以全身麻醉,依据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置入腹腔镜鞘(Trocar),探查其胆囊、腹腔,缝线吊胆囊底,经术前B超提示,以电钩全层切开胆囊,置入胆道镜取石网篮,取出结石,一次性取干净,以4-0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避免胆囊壁内翻,避免影响胆囊黏膜光滑度,从而预防结石复发。

对照组应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经气管插管进行全麻,依据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流程置入Trocar,查看其胆囊、腹腔等情况,以缝线吊胆囊底,依据术前B超提示,以电钩全层切开胆囊,使用胆道取石钳直接经操作孔取石,最后使用4-0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留置腹腔引流管,缝合其胆囊壁切口,术毕。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1d,术后36~48h后,若无异常引流液,可拔出引流管,术后6h可进食,可自流质食物逐步恢复至普通食物,并出院观察。术后3个月来院予以B超复查,且第一年每隔3个月复查1次,随后转为半年复查1次。

1.3观察指标

(1)统计2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2)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输入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对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使用c2检验;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即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即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3.8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15.38%,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是(52.17±7.68)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是(66.72±12.29)min,其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6.350,P=0.000)。

3.讨论

胆囊结石作为肝胆外科常见病之一,属于患病率极高的肝胆系统慢性病。胆囊是浓缩、排出胆汁的主要器官,负责胆管压力的调节,且胆囊黏膜可分泌出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3]。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展开保胆取石术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多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其中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家属多倾向于“保胆手术治疗”,可见保胆微创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重要发展方向[4]。

近几年来,伴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肝胆外科领域上的展开,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率也随之下降。据报道[5],国内医疗手术可保证92.6%患者在术后1~5年内无复发结石,为胆囊功能良好的本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3.85%,平均手术时间是(52.17±7.68)min,与对照组的15.38%和(66.72±12.29)min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既往研究相一致。有学者认为,相较于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需采用取石钳清除结石,而为了彻底清除结石,需反复进行取石操作,可加重对于胆囊黏膜造成的损伤,且取石钳会夹碎结石,进一步增加了取石操作次数[6]。另外,手术中还需借用B超检查,并涉及多个科室,容易因等待B超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系数。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则可有效克服上述缺陷,其使用胆道镜取石网篮进行取石处理,可避免结石粉碎,并快速取石,减少结石残余量,避免对胆囊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快速完成手术,进一步改善患者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优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性、简便性等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彬,黄强,BinWANG,等.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9):936-939.

[2]杨一唯,鲁斌. 微创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2016,21(1):153-155.

[3]李驰,吴刚. 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J]. 中国老年学,2014,34(2):390-391.

[4]伍华飞,何海清. 双镜联合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32-34.

[5]孙杰,林松霞.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3):555-555.

[6]鲁蓓,石玉宝,刘斌,等. 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病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10-12.

论文作者:张冬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冬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