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虚实夹杂型胃脘痛的认识及诊治论文_张卫帅1,吕冠华2通讯作者

中医对虚实夹杂型胃脘痛的认识及诊治论文_张卫帅1,吕冠华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生 辽宁沈阳 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脾胃病科 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胃脘痛初期多属实证,若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多形成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辨证论治虚实夹杂型胃脘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医家治疗该证型的中医文献进行概括归纳,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治疗;综述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常伴有恶心呕吐、暖气呃逆、嘈杂泛酸、大便不调等症。其中虚实夹杂型是临床常见证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学专家在古代医学家临床经验基础上对该证型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得中医药对该证型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现将中医药对虚实夹杂型胃脘痛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1.虚实夹杂型胃脘痛病因病机

1.1外邪犯胃

外邪是人体发病的一个重要条件。外邪之中以寒邪最易犯胃,寒性收引凝滞,易使气机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而气机阻滞日久,容易郁而化热最终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正如《四明心法?吞酸》所言:“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是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

1.2阴阳失衡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机体内部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失去平衡。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皆可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而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寒热不调的病机可以同时存在。《素问?调经论》中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明确说明了阴阳的失衡,终因其寒热属性的关系而在人体以寒、热为特点反映于外。阴阳失衡必然有一方偏虚,若阴虚则出现虚热证,而阳虚则产生虚寒证,由此表现为虚实寒热夹杂证。

2.虚实夹杂型胃脘痛的辩证分型

2.1寒热错杂型

寒热错杂证主要分为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胃院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1]中指出寒热错杂证主证:1)胃院胀满疼痛,遇冷加重;2)口干或口苦。次症:1)纳呆;2)嘈杂;3)恶心或呕吐;4)肠鸣;5)便塘。舌脉: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2.2肝郁脾虚型

参考肝郁脾虚证的辨证标准[2],行业标准中肝郁脾虚证的症状为胁肋胀痛、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不实或塘、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弦;国家标准中肝郁脾虚证的症状为胁肋作痛、腹胀食少、情绪抑郁、便塘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脉弦缓等。可以看出,不管是行业、国家标准还是参考已有标准的文献中肝郁脾虚证均主要有两组症状群:①躯体症状:胁和或胸胀痛闷、食欲不振、便塘、腹胀。②舌脉症状:舌苔白或白腻、舌淡、脉弦或细。

2.3其他类型

主要分为脾虚气滞型与脾虚湿热型,临床除胃脘痛症状外还常见口黏恶心,空腹痛作,纳呆肢重,神疲乏力,喜按喜揉,食少减少,早饱,乏力倦怠,大便不爽。舌质淡,苔白腻而厚,脉濡缓等症。

3.虚实夹杂型胃脘痛治疗进展

3.1寒热错杂型胃脘痛的治疗进展

3.1.1半夏泻心汤治疗

魏玮[3]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37例寒热错杂型胃脘痛患者,总有效率89.47%,通过与对照组(四联疗法、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症状积分的对比,验证该方有显著的疗效;向太敏[4]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多由病久转变而成,久病必瘀,故在临床治疗中常辩证加活血化瘀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严季澜[5]认为胃痛病长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平时喜食辛辣、寒凉,胃痛时又不重视病机,寒热补泻诸药屡进,多胃痛转变成寒热虚实错杂之证。临床常以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治疗;严教授非认为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胃酸反流常会改变其内环境,使胃脘痛迁延不愈。因此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常配伍左金丸以抑制胃酸分泌,使方中药物不受胃酸的影响,入经达性,从而更快改善患者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各家经验方

张志明[6]认为寒热错杂型胃脘痛胃痛常反复发作,此时徒清热,则热未已而阳先伤,只散寒,则寒未去而热又增。故对寒热错杂之证,施以寒热同调之法,使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忧热,临证常选良附丸散寒,小陷胸治热,两方合用,一寒一热,相得益彰;卢化平[7]对胃脘痛寒热错杂证的患者,多用自拟调胃清热饮加减,诸药合用清热化湿,散寒止痛,常获奇效。吴欢欣[8]以自拟升降散随证加减治疗44例寒热错杂型胃脘痛患者。此方寒热平调,胃和肝柔,且能有效消除HP,促进炎症组织的消散吸收;于巾越[9]认为胃脘痛在治疗上,应以“通”为基本治疗原则。对久治不愈、寒热错杂之顽固性胃脘痛,方用良附丸加丹参饮加百合汤三方组成。纵观三方,良附丸温通行气,丹参饮化癖理气兼化湿气,百合汤养阴顺气,三方合用,寒得温散,湿得芳化,瘀血得行,此为“通”法“通则不痛”的具体体现。陈羲之[10]以理中汤加味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以理中汤加马蹄香、威灵仙、虎杖组成。作者认为黄芩、黄连等药物药性苦寒,患者本有脾胃虚弱又内生虚寒,如运用上述药物恐苦寒伤胃,并加重患者虚寒情况,治疗中这类药物应尽量避免。

3.2肝郁脾虚型胃脘痛治疗进展

王伟明[11]教授认为胃脘痛的病人以肝郁脾虚者最为多见,在治疗胃脘痛中尤为重视肝、脾与胃脘痛的关系,常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为治疗法则,以疏肝健脾方为基础加减;许东升[12]等人对174例肝郁脾虚慢型胃脘痛患者研究发现,其中87例患者予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对照组87例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8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62%、71.43%。陈青[13]等人用调胃饮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胃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通过与对照组(维酶素1.2g,3次/d,口服;胶体果胶秘100g,3次/d,口服)的疗效对比发现服药一个疗程与两个疗程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且服药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远大于对照组的67.5%。作者认为胃脘痛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肝入手治疗胃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3.3其它类型胃脘痛治疗

牛兴东[14]治疗脾虚气滞之胃脘痛。治以健脾行气,和胃止痛,常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叶柏[15]治疗胃脘痛脾虚气滞证并不拘于“诸痛不可补气”之论。处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畅气机。全方补气健脾,理气开郁,补疏兼投,标本兼治,疗效甚好。

4小结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对于该病的治疗很有优势,与西药对比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降低部分患者的复发率,在长期疗效上也比西药有优势。且中医治疗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还可以从整体上调理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调整虚实寒热,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胃院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7,58(13):1166-1170

[2]马玉平.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89-92

[3]郭宇丹.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向太敏.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l6,1(30):44-46

[5]郝峰.严季澜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487-488

[6]尹月红.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10):45-47

[7]李淑芳.卢化平治疗胃脘痛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2-23

[8]吴欢欣.升降散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44例[J].中医药导报,2007,13(9):55-59

[9]于巾越.三合汤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433-1434

[10]陈羲之.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J].云南中医学脘学报,2014,37(2):265-66

[11]曹洵.疏肝健脾法论治肝郁脾虚型胃脘痛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经验交流,138-138

[12]许东升.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64-65

[13]陈青.调胃饮加减对脾虚肝郁型胃痛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6):74-75

[14]郭增元.牛兴东治疗胃肮痛的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1,(13):1-2

[15]缪志伟.叶柏治疗胃脘痛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4):11-12

论文作者:张卫帅1,吕冠华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中医对虚实夹杂型胃脘痛的认识及诊治论文_张卫帅1,吕冠华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