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基础大户”的危害及审计方法_审计方法论文

农村信用社“基础大户”的危害及审计方法_审计方法论文

农村信用社“垒大户”的危害及审计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户论文,农村信用社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垒大户”是指信贷资金向某些行业和个人重复投放,过度集中的一种不良现象。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垒大户”的情况屡有发生,已经影响到国家支农政策的执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

当前,农村信用社创收渠道少,为了追求利润,在发放贷款时对一些高利润的企业和个人(如房地产、采矿等行业)青睐有加,资金上实行较大倾斜,名曰“扶持、创收”,实为“垒大户”,殊不知高利润带来高风险,违反贷款风险控制原则放款,使得贷款风险更加集中,风险防范难度更大,导致不良贷款明显增长,资金恶性沉淀;同时,这样做使相当一部分资金没有用于扶持农村、农业和农民,农民贷款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背离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与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也不相符。作为审计部门,应当对“垒大户”现象进行严肃查处,保证国家“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般来说,垒大户的审计方法很多,如果结合计算机进行审计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审计之前,我们应该先通过现场审计实施软件(AO)结合EXCEL、ACCESS等辅助软件来采集和转换信用社的贷款数据,建立信用社贷款数据库,越详细越好,这样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也就越多,判断起来也更为准确。

第一,放款量审查法。一般来说,在一个年度当中,信用社正常放贷的话,每季、每月或者每旬放贷金额应该相对平均,如果出现当季、当月、当旬放款量异常增高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将放款量按季、月、旬、甚至按日进行汇总,然后通过AO的图表分析功能,用直观的图表来显示放款量的变化,我们就能看出哪些时间段放款量偏高,将这些时间段作为审计重点,进行排查必有收获。如我们在审计某乡镇信用社时,发现该社2005年8—9月放款量异常增高,我们又将8—9月的放款量逐日进行汇总,发现其中8月8日,8月9日,8月17日,9月3日及9月7日这5天的放款量每天都在100万元以上,于是我们重点抽查这五天的信贷档案,果然发现都是在“垒大户”放款。

第二,资金流向法。“垒大户”必然涉及大量资金运动,关注重点单位和重点个人的资金流向,对其进行重点跟踪,也能获得线索。如在审计某乡镇信用社时,我们发现该社通过“县辖往来”科目将大量资金多次汇向某商业银行营业部的同一个账户,而经过查证后发现,开户人是当地一个房地产开发商,随后我们进行了重点追查,发现这些资金是信用社向该房地产开发商发放“垒大户”贷款。

第三,担保人关联法。由于一般基层社对单户放款都有一定限额,如果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另辟蹊径”,多人贷款一人担保便应运而生。例如,某乡镇信用社为了逃避联社审批,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默许一些贷款大户以多个互不相关的他人身份贷款(有的甚至用假的身份资料贷款),自己则充当保证人,而且每个人贷款都不超过限额,贷款后归一人使用。

如果通过AO将“担保人姓名”作为主要关键字来排序,将凡是担保人相同的贷款全部筛选出来,然后逐笔核实,就能发现上述违规事实。

第四,抵押物判断法。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健全,贷款抵押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一般来讲,“垒大户”重复贷款的笔数较多,设定抵押物时,经常出现同一抵押物反复抵押的情形,根据抵押物的抵押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垒大户”现象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第五,特定信息判断法。在众多“垒大户”现象中,利用父子、夫妻、兄弟身份来多次贷款的手法比较普遍。由于存在亲属关系,有些特定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结婚证明复印件、税务登记号等等)就存在相同的情况,在审计时,我们只要用计算机锁定这些特定信息,就能从这些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使“垒大户”浮出水面。

标签:;  ;  ;  

农村信用社“基础大户”的危害及审计方法_审计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