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水电设备工业展望_水电改造论文

21世纪水电设备工业展望_水电改造论文

21世纪水力发电设备业的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力论文,发电设备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21世纪水电设备市场前景

电力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解放后我国电力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49年全国总装机184.83万千瓦,现在已达3.2亿千瓦,为1949年的173倍,绝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装机容量不到0.3千瓦,和发达国家人均2~3千瓦的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1988年起,全国连续10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但电力供需矛盾并没有解决。虽然从1990到2000年我国的发电量由6212亿千瓦时增至13500亿千瓦时,但我国年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3。

根据资料预测,到2050年,即使我国总装机达20亿千瓦,我国人均用电量还只能达到上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此我们需要在今后50年增加17~20亿千瓦的发电设备,所以对发电设备制造业来说,真是任重道远,发电设备业绝不是夕阳工业。

为了满足国家对电力的迫切需求,不能不主要依靠火力发电,所以中国虽然是水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可开发资源的开发率不够高,2000年水电装机约2000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的24%,开发率仅为18.5%,但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作为洁净及可再生能源,今后水电将会更加受到重视。由于水电机组调节灵活,经常作为调峰机组,近年我国建设了许多大火电站,水电站就可以使电力系统调度更加灵活,运行更加经济,尤其是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投入,可以更好地利用系统中富裕的电能。水电站不仅能提供清洁廉价的电能,而且水电站的建设还会带来防洪、灌溉、通航及改善自然环境等综合效益,尤其我国水电资源70%都集中在西部地区,所以水电站的建设将会对开发西部起到推动作用。

根据国家的跨世纪水电开发计划,2000年水电装机7000万千瓦,2010年将达到1.4~1.65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1.97~2.18亿千瓦。在2000~2020期间,主要是加速大型水电基地的建设,尽早开发西部水电富矿,实现西电东送,使东西部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共同发展。

2 当前水电设备制造业的状况

为了适应电力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由单机几百千瓦到自行设计制造出单机30~40万千瓦的水电和火电机组,引进国外技术制造出单机60万千瓦级的水、火电机组,形成了以上海,哈尔滨及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为骨干的制造企业群。

由前所述,在今后20年间将是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年代,在2000~2010年间,水电装机成倍增长,不但数量多,而且规格高,新品种多,性能要求高,尤其是三峡机组更为突出。此外,据报道,21世纪拟建的水头200米级的大型水电枢纽就有溪落渡、龙滩、小湾、拉西瓦等12座,总容量达4200万千瓦。

我国水电设备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哈电和东电两家的产品已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50%以上,加上其他中小企业的产品,已能满足全国水电装机需要的80%,但由于原来的工业基础较差,技术储备不足,产品的品种单一,质量不够稳定(主要是质量管理问题),所以产品的水平和国外先进厂家相比存在一些问题。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已很充分,唯有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所以国外几家大厂就千方百计打入我国水电设备市场,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后盾,在我国的水电市场,以难度高或国内缺口的产品(如抽水蓄能机组,大贯流机组,高水头机组,大容量机组等)为突破口,逐渐挤占市场。两家大厂虽然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生产能力大有提高,但在大电站投标时却面临重重障碍,只能作外商的分包商,任务严重不足,工厂经营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大厂间竞相杀价,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职工队伍人心浮动,老职工等待着下岗退养,新毕业的大学生招不进来,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国内厂家曾企图通过合作生产,甚至合资,学到外国先进技术,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升级换代,以摆脱困境,但实际证明事与愿违,我国制造厂的竞争地位并没有得到加强。主要问题是:

1.在合作生产中,中方是分包商,所谓合作设计很难做到真正平等,也不容易学到真正先进的技术;

2.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引进的图纸没有好好消化吸收;

3.因为中国技术人员的任务就是转化图纸,照抄照搬,自己用不着开发,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应用,科研部门工作失去了动力和方向,技术队伍逐渐削弱;

4.厂校科研合作大为削弱,校内师生科研课题和经费落实不了;

5.合资厂技术主导权掌握在外方手中,运行起来困难重重,成本也很高;

6.一些中型厂合资后,原来的矛盾未解决,反又产生新的矛盾;

7.国内电力部门在筹划和兴建新电站时,失去了预研工作的依托,设备投入运行后的后续支持得不到保证;

8.引进来的设备也并不那么高明,售后服务也不及时,而且暴露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外国更早就开始不重视传统工业,更早出现后继无人的问题。

以上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若不采取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上几家大厂正在开始跨国性的兼并,我国制造厂如不迅速改变被动局面,恐怕难于立足。没有自己强有力的制造业的支持,电力工业是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

3 主要的技术难题

我们的产品不如国外,除了一些体制上,管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一些和大型机组有关的技术难题,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主要是:

(1)大型水轮机的水力设计,计算及试验研究;

(2)大型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研究;

(3)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起动、控制与运行研究;

(4)大型发电机组运行工况的监测与保护;

(5)大型发电机的冷却技术研究;

(6)大型发电机的结构稳定性问题研究;

(7)大负荷推力轴承的设计与运行;

(8)大型贯流式机组的特殊问题研究;

(9)大型输水泵站的机电设备研制;

(10)大型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及自动化系统研究;

(11)大部件的强度、刚度问题研究;

(12)大型水电机组大部件的加工工艺研究。

这些问题是不可能靠引进来解决的,水电设备事业要发展,只能是:

1.加强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

2.依靠国内的产学研三结合;

3.更加强调自力更生和全国大协作。

4 几点建议

4.1 坚定信心,坚持走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

我们曾经希望通过引进技术及与外商合资的办法,以走出困境,但事实证明并不成功,所以我们应当反思一下,正确认识自己,找出问题所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有自己的优势,目前的问题主要是:

(1)管理,首先是质量管理上不去。虽然工厂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但产品质量却提高不大,使用户缺乏信心。

(2)工厂迫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压力,对科技投入及技术改造投入强度不高,放弃了前瞻性的预研,导致对一些重大新产品束手无策。

(3)在近年引进风的影响下,企业技术人员安于转化外国图纸的位置,失去了自主开发的劲头。

国内厂家只有面对现实,苦练内功,取信于用户,坚定的用自己的双脚登上新的高峰,才能走出困境。

4.2 加强国内企业承包合作

国内现有几家大厂的布局不尽合理,设备陈旧,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必需进行技术改造。如果局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放大增容式的改造,就难免产生重复性的建设,经济效益低,往往成为企业的负担。所以我们应当转变观念,要根据市场和资源的情况来重新考虑企业的布局,打破门户之见,以全国一盘棋的观点来考虑企业的合并重组,企业间应分工合作,不要一家独揽。

4.3 恰当的看待国内厂家,对国内厂家要加强扶持

应当承认,国内制造厂的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进行客观分析,其中相当部分是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或受国内一些政治形势的影响造成的,这些只能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为了我国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对国内企业加强扶持,在我国参加WTO以后更要特别注意让国内企业能公平地参与竞争。

4.4 尽快解决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

由于文革的影响所产生的人才断层现象,随着七十年代以前毕业的技术人员的逐渐退休将愈加突出。为使事业后继有人,急需大批年轻力量加入。但由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缓慢,企业对年轻人根本没有吸引力,而外企和私企的引诱,又使已进入国企的人员流失不少,长此下去,后果堪忧。所以建议将大企业的技术部门分离出来,实行能调动积极性的分配制度,以形成一支自己的稳定的技术队伍,否则在与外商竞争时,我们将会软弱无力。

4.5 努力搞好产学研三结合

我们本来有一个产学研三结合的优良传统和七事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这些年来由于企业自身就很困难,没有财力来支持高校搞科研,教师也无能为力,只好去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能把研究力量集中在重要的实际工程课题上。这样的结果就是高校院所和企业疏远,学校课程的设置越来越空泛,学生对传统工业不感兴趣,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就是眼睛向外。企业虽然要承担大项目,但却没有技术储备,只好靠引进,成了外国公司的“打工仔”,我们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不断地外流。我们应当正视这个现实,反其道而行之,针对国家发展急需解决的大课题,成立产学研三结合的联合攻关队伍,来承接课题的研究任务,国家或企业预先给予经济支持,三方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按合同办事。一些大项目甚至可以和这种虚拟企业签合同,由它再和生产厂家再签合同。

标签:;  ;  ;  ;  

21世纪水电设备工业展望_水电改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