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9
脑卒中往往因为脑部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和病人的身体状况产生肢体运动、感觉、心理功能障碍,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年发病率为182/10万人口,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因此,如何帮助脑卒中患者应对身体突然的变化,更好的正视现实,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成为脑卒中病人、家庭、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是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如下:
1 脑卒中后对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
1.1 身体心像的改变 由于身体外观的改变(如瘫痪、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等)及身体功能丧失或障碍,病人可发生身体心像的改变,对身体的改变产生消极反应,如羞耻感、窘迫感、内疚、厌恶、无望感等。
1.2 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 脑卒中病人往往被视为少数的一类,缺乏社会地位,被认为是外表难看、不能正常工作、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3 社会行为的改变 由于疾病,患者和他人的交往、接触较少,与家人、亲友的关系也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易出现个人角色退化。
2 心理护理
2.1 首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可预测病人在康复中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及时识别不利和有利因素,为制定康复计划及评价康复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和心理测验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护理措施
2.2.1 帮助患者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的亲情、朋友的关心、病友间的鼓励、广泛的社会关爱、医护人员亲切的态度和言语,康复治疗师的耐心指导,是脑卒中病人身心康复不可或缺的社会支持系统。护士应帮助患者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教育患者的亲朋好友体恤患者的处境,主动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宽待患者有时的非理智行为。护士采用疏导、劝说、解释、训练、调整环境、培养兴趣等方式来帮助患者适应身体障碍,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支持。
2.2.2 恢复患者的康复动机 护士要运用通情,提供机会让患者诉说其所担心或恐惧的问题,以发现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护士应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及目标,确定短期目标,让患者在短期目标达到后感觉良好,看到希望,恢复患者的康复动机。
2.2.3 协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要创造条件让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根据患者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让患者独立完成。对患者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让患者体会成功的感觉,体会到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的感觉,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
2.2.4 组织集体疗法 采用心理社会集体疗法、家庭集体疗法和交朋友集体疗法将病情相似的患者组织在一起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在心理上有共性,存在共同问题,他们可以互相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互相支持,有助于患者克服孤独和隔离感,锻炼合群心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2.2.5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 应用全身肌肉松弛术、深呼吸放松法和音乐疗法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有助于调节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2.2.6 制定自我效能感方案 主要包括训练记忆能力的方法及指导患者如何应对记忆缺失的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预后、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训练、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其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2]。
2.2.7 评价脑卒中患者是否恢复康复动机和信心,能否配合康复锻炼,能否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否适应社会。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的增大,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发病快、致残率高,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3],如何让脑卒中患者更好的适应社会至关重要。这其中病人的心态、家庭成员的态度、社会交往人群的做法显得极其重要,医护人员和康复指导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采取正确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改变患者的一生。在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的指导下,如何帮助脑卒中患者适应社会成为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国平 喻坚 实用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徐江华 胡慧 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4.1(49):87
[3]王明霞 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13):94
论文作者:赵焕,李林艳,王金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病人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论文; 身体论文; 疗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