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现状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现状及论文,国外论文,风险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月修订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原协议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拓展,在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改进了风险的度量方法。同时,针对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违背监管规则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新协议提出了三点监管当局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值得注意的是《新资本协议》中还强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作用。这些都是对商业银行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依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众多国外的金融机构通常都纷纷从《新资本协议》出发,建立针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体系。
1 各国商业银行计量表外业务风险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在充分结合采用现场稽查和非常核查的前提下,目前各国商业银行都制定了一套合理计量金融风险的方法。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迅猛发展,各国也都将其建立的计量相应风险的方法,应用于针对表外业务的风险计量上[1]。
如今很多银行普遍采用VaR法(Value at Risk),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它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模拟运算,以得出置信度为99%,时间基准为一天的VaR值,从而计算银行业活动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在国外银行所建立的风险度量模型中,需要估计和确定的主要变量有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有效期限(M)、预期损失(EL)、意外损失(UL)和VaR。其中,PD、LGD、EAD、M是内部评级法的主要输入数据,而EL、UL和VaR是主要输出结果。因为VaR=EL+UL,且计算它时需确定信贷资产未来价值或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PDL),所以,一般来说各大公司建立的模型都是围绕着这几个不确定量进行的[2~5]。常常有以下几种分类:①基于资产价值和信用损失估计方式的不同分为违约式(DM)模型和市场式(MTM)模型;②根据是否考虑一国或国际的总体经济环境分为条件与无条件模型;③从对违约相关或信用等级转移相关性的确定方法来分类,分为结构化模型和简化式模型;④用信用质量按连续或离散的方法进行信用等级来刻画,分为离散和连续估值模型;⑤根据现金流确定和折现因子确定上的不同,分为现金流折现法(DCCF)与风险中性定价法(RNV);⑥其他基于数学及股权计算的方法等。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信用计量模型有很多,主要包括现在普遍认知的由J P Morgan银行于1997年开发的信用计量模型。该模型是银行业最早使用并对外公开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还有组合经理系统,它是由美国KMV公司开发的软件,其所依据的模型是它的信用监控模型。信用风险系统,是由瑞士信贷第一波土顿银行于1996年开发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信贷组合审查系统,由麦肯锡公司1998年开发的用于分析贷款组合风险和收益的多因素模型;还有信贷分析系统,是KPMG公司构建的一种风险中性的信贷风险评估系统,其所建立的估值框架基本上与无套利下的风险中性模型是相一致的。
根据分析将以上方法和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间存在的联系,建立了一个对应的关系表,见表1。
表1 风险度量方法与风险度量模型之间的关系
风险度量方法风险度量模型
DM模型 MTM 条件模型 无条件模型 结构式模型 简化式模型 离散型 连续型 莫顿模型 精算模型 经济计量型
J P Morgan
Credit Metrics[TM] √
√ √ √
√
信用计量模型
KMV[TM]
Cerdit Monitor[TM] √
√√ √ √
√
PortfoliomManager
组合经理系统
CreditRisk
√ √
√√
信用风险系统
Mekinsey
CreditPorfolio[TM]
√
√
√
√
√
√ √
信贷组合审查系统
LoanAnalys
isSystem[TM] √
√ √ √
√
信贷分析系统
2 各国商业银行进行内部控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西方银行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得出了一个针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并且由于表外业务风险几乎囊括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很多银行借此将其推广成为了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银行将其信息系统分为如图1中3个部分。其中银行通过前台所获得的交易记录信息、各种风险头寸和金融工具信息及交易对手信息等,进行汇总,由中间数据处理器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并抽取其内在特征,按照不同数据结构类型和其所归属的风险种类,根据风险管理的不同需要,从数据仓库提取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得出合理的防范风险[6]。
(1)数据仓库 客户基本信息:为了方便对表外业务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跟踪,必须对客户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全面掌握。其中客户基本信息当中应当包括贷款客户和销户、信贷客户的基本信息、客户本行账户信息、他行账户存款信息、关联客户信息、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及主要亲属基本情况、客户重大事项、企业大事登记等。授信合同信息:其中信息应包括授信合同信息创建、维护和咨询,授信合同生效,贷款移交,用款和还款计划编制、维护、查询,贷款备注维护,授信合同贷款正常和罚息利率维护,授信额度维护,授信合同下的未完成交易利息和未完成交易利率的维护,贷款利息匡算和手工结息等。信贷账务信息:用来实现会计分录表的维护,实现面向贷款的以产品码、事件码、细分类码驱动的交易执行机制,支持对贷款种类的交易处理,非贷款关联交易,对信贷业务或其他新贷款品种的账务处理等。担保品信息:通过担保品的借入功能与授信合同多对多的关系,以担保方式对担保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担保品设置不同属性建立担保品的额度使用明细记录,支持授信合同的担保系数计算,为统一的最高授信限额扣减控制建立基础;清偿数据信息:清偿数据信息包括债务人信息和清偿信息;债务人信息包括:所属银行、破产日期、违约类别、贷款类别、债务结构;清偿信息包括:违约本金、违约前利率、违约日期、抵押类别、清偿时间、清偿费用等。
(2)数据分析层 贷款评估系统:该系统的定位便是建立一个规范性和科学性的信用评估系统。评估内容包括:根据借贷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筹资评估、效益评估、担保评估、风险评估等,项目贷款还应对项目概况、产品市场、投资评估等内容评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对评估的贷款实行贷前分类;评估知识库包括行业分析、政府及有关部门文件、银行有关规定、银行已贷款的此类项目评价、目前银行在评的此类项目、已评估但未批准的有关项目的失败原因。该系统要将有关数据以规范格式传给授信审批系统,进入审批流程,授信审批系统将完成授信审批流程的电脑化管理,加快审批效率。
财务报表分析系统: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客户评级体系需与违约概率结合。因此该系统必须能够利用不同行业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客户违约概率分析,并将违约概率与客户评级结果相互对应,同时能针对特定属性的企业群进行诊断。
担保品评估系统:是在担保品数据采集后进行监控及风险分析的系统。这是信贷人员进行贷后的核心系统,既要能完成对各种担保品价值的实时监控,又可实现担保品的管理功能。该系统应该能够读入贷款评估系统中的有关数据,能向监管当局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能向风险分类系统提供数据,而能够顺利读取结算系统(如表外业务的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其他贸易融通业务)的相关授信信息,定期向资产组合量化系统传输数据。
资产组合量化系统:该系统是进行风险信息加工处理,最终满足资产组合分析的要求。该系统通过从信贷系统中读取数据,完成风险管理的各种统计分析,完成行业分析、地区分析、贷款种类分析、贷款担保分析、贷款质量分析、借款人信用评级的后评价、贷款风险分类的后评价等,进一步的,该系统还要完成授信资产组合管理、对全辖机构进行RAROC业绩考核等。
该信息系统的建立,使西方银行能够更加迅速并且有效的防范表外业务的相关风险,尤其是所面对的信用风险。在这一点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银行,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该信息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并取得了很有效的结果。
3 各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必须披露以下内容:经营业绩、流动性与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情况、遵循的会计标准与原则、公司治理结构等。针对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国外集中体现在对银行会计财务报表上的信息披露。各国通过对银行年报表的分析,提出考察银行风险的相关指标,根据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披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并且根据新协议的精神,国外的商业银行监管机构普遍对以下方面的指标进行披露,这些指标对表外业务的监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7];
战略与运营绩效:这一领域涉及的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等应当说是属于银行公开披露中的基本信息。在欧洲等银行风险监管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一直都把其财务政策、主要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等基本信息作为信息披露的重点。其中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银行对此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具有代表性的银行有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BBVA,Bank if Ireland,Abbey National,UBS。
风险管理状况:该方面是银行风险信息披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以一直得到美国等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视。一般来说披露内容包括表外业务中的银行状况、银行的风险偏好、银行应对表外业务风险所采取的政策,有的银行还会向外界披露自己所采用的风险衡量方法,如J P Morgan,Deresdner Bank。
RAPM和VBM:在当前的国际银行界,RAPM指标、特别是PAROC指标被视为衡量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将银行的经营情况与其承担的风险水平密切联系起来的关键指标之一。VBM指标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因为这一指标适应了当前促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潮流。从总体上来看,多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银行对该两项指标进行披露。
信用风险:因为信用风险是表外业务最基本的风险,所以各大银行都对关于信用风险的披露上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因此一般比较重视对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信用风险敞口和损失、不良资产状况、不良资产处置和潜在风险确认等几个方面进行披露。现在北欧的银行和USB、Banco Popular银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
市场风险:随着表外业务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不断的创新开发,使得商业银行承受更多的市场风险,所以国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就市场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监控等进行巨额的投资,并同时投入巨资开发内部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和系统。一般来说,各银行采用VAR方法来进行监控市场风险,而且主要是披露利率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在银行的总体经营管理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商业银行比较重视资产负债表中相关数据的信息披露。
表外风险的披露:要全面衡量银行承担风险的状况,就必须考虑其表外的风险,特别是要注意披露使用衍生交易的状况、以及衍生交易与表内项目之间的波动关系。在这些信息的披露上,北欧银行和德国的银行表现很好。
4 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2005年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普遍实施的一年,对于我国来说,更应当借鉴和发展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力度,尽量缩短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8]。
(1)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保证表外业务有法可依 必须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有关表外业务的法规和规章,如《表外业务管理通则》,以完善金融法规体系,规范金融业发展。立法原则既要符合国际惯例,又要考虑我国的实际;要鼓励银行开发新的经营品种,引入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允许银行逐步拓宽业务领域,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宽松的法律政策空间。
(2)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倡导的做法,用资本充足率办法对表外业务实施监管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吸收国外银行监管的经验教训,对表外业务的监管也应该顺应国际标准。首先,人民银行应根据我国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制定统一的表外风险转换系数,确定表外业务相对应的风险等级,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指标体系,以确保银行提供的表外业务财务信息具有一贯性和可比性;其次,为了掌握银行或有负债的风险,人民银行可要求商业银行增设或有负债报表,以及时报告有风险表外业务的情况。只有重视披露,才能使人民银行便于制定适当防范措施和减少表外业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3)健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 把表外业务运作及早有效地置于内控机制覆盖之下,无疑是防范表外业务风险的积极举措,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内部组织的协调与制衡。内部组织和岗位的构建应重视操作程序的监督与牵制,建立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分工制度,严格核对制度、凭证之间,凭证和账簿之间,账簿和报表之间要定期或不定期核对,做到证、账、表三相符。②强化内部审计和稽核职能。内部稽核部门应增强自身的独立性,其稽核活动可以跨越部门防火墙,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干扰。条件成熟时可通过内部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对风险的数量化、连续性监控,逐日了解自身业务的风险状况。③建立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办理担保业务可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要求客户存入一部分资金以补偿其必要的费用开支和风险损失。各项业务的操作者、监督者和风险管理者必须分开,明确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实现对风险的数量化、连续性的监控,相关但不同的工作要由不同的人员做,以确保相互的业务监督牵制。④建立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涉及表外业务的内部凭证基本要求是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建立表外核算账簿和或有负债报表各类有风险的表外业务的报告制度。首要的是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统一或有资产和负债的表外业务经营风险量化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也是国外商业银行针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所采用的方法。因为我国目前与之差距是很大的,很多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标签:表外业务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银行授信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