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邻水县 638500
摘要: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其中对对照组进行甲氰咪胍治疗,而对实验组则采用兰索拉唑的治疗方式,并对两组的复发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的30例患者,其治愈后的复发率为3.33%,而对照组的复发率则在20%,实验组的复发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6.67%,而对照组则为76.6%,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当中,采用兰索拉唑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可在临床治疗当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uodenal ulcer in gastroenterology.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30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imetidine.Treatmen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nsoprazole treatment,and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3.33% after cure,while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P<0.05).In terms of treatment effec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s high as 96.67%,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6%.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in gastroenterology,the use of lansoprazole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and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gastroenterology;duodenal ulcer;lansoprazole;clinical analysis
前言:十二指肠溃疡是目前临床学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医学研究上通常该病的主要发病病理是患者的大脑皮质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之后,患者的十二指肠壁的肌肉和血管产生痉挛反应,进而对患者的肠壁对营养的吸收功能产生影响,进而使得患者的肠年末产生粘粘,进而形成十二指肠溃疡。在消化内科疾病当中,出去胃部疾病之外,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高,是消化内科当中常见病多发的疾病之一。但是,该疾病在不同的民族以及低于之间,其发病率的差异较大。十二指肠溃疡这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且病程相对较长,属于消化内科疾病当中较为麻烦的一类疾病。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临床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其新型的治疗药物被不断研发,从而导致该疾病的治疗措施也产生了较大改变。本文,作者就结合我院患者实际来对其采用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就相对提高。但是,当前,人们的食物大多都较为油腻,口味较重,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常会有聚会等,在使用食物的过程中也会饮酒。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疾病,这是导致我国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消化内科的疾病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
2 资料和方案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确诊并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并将其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其中对照组有13名男性患者于17名女性患者,其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为(40.01±1.23)岁;实验组中有10例男患者与20例女患者,年龄在22-50岁,平均年龄在(39.57±1.09)岁。两组患者在病症、年龄、性别等方面的临床资料上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在临床治疗当中。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甲氰咪胍治疗方式,一天三次,每次0.2 g,其治疗周期为四周。而针对于实验组的患者,我们则对其实施每天一次30 mg的兰索拉唑治疗方式,也进行为期四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需要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2.3 治疗效果的评定主准则
在实施治疗手段之后,医务人员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以及临床疗效这两个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做好记录,结合患者的采用治疗后的效果将结果分为无效、有效以及显效这三个等级。
2.4 统计学方法
针对研究观察数据,本次采用了SPSS 19.0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其技术资料则以百分比以及例数来加以表示,同时采用x2进行检验,其剂量资料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为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经过治疗,并通过对比研究数据发现,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概率要高于实验组患者,在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现象,而对照组中则出现了6例疾病复发患者。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要比对照组的20%低,两者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实验组当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有18例,有效的患者有11例,而治疗无效患者则仅有1例,在整体数据当中,其治疗有效率为96.67%;而在对照组当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有11例,有效患者有12例,但是其无效患者数量较大,有7例,其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76.67%。根据结果分析可知:两组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两者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学意义(P<0.05)。
4 讨 论
在消化内科当中,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且该种疾病常常出现于中青年一代当中。在临床治疗当中,其病症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病情较为严重者还会出现腹部大出血现象。十二指肠溃疡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当中,由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病程相对较长,因此医务人员的治疗难度较大。所以,在该疾病的治疗中,需要注重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的提高。
在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治疗当中,甲氰咪胍以及兰索拉唑这两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其中甲氰咪胍能够对患者胃部的胃酸分泌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胃部以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治疗应用当中,该药物虽然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胃部组织,但是患者通常会在治疗中出现精神亢奋、肝损害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造成其他器官损害现象,因此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该药物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与甲氰咪胍相比较,兰索拉唑的副作用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患者的精神或是器官造成不良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兰索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并且也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类,其药效发挥的最佳环境就是胃部的酸性条件,所以该药物能够在左端的时间内进入胃粘膜当中的细胞壁,也就是说该药物因为胃部的酸性而快速的转化成为了活性的代谢物,能与人体内部的质子泵进行有机融合,并且抑制了质子的活性,有效的控制了胃部胃酸的分泌,从而保护患者胃部胃黏膜。
在本次研究当中,结合研究数据分析发现,在疾病复发率方面,对照组的复杂率为20%,而实验组的复发率则仅有3.33%,要远低于对照组两者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的则为96.67%,要远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束语
患者的胃液分泌增多,患者的胃部粘膜功能变弱,进而产生溃烂,也就是常说的十二指肠溃疡,且发病原因由于患者的饮食不规律或者过度紧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大多数位于患者的中上腹部,或者在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甚至还有胀痛、隐痛、饥饿痛或者烧灼感,一般程度比较轻并且能够忍受。
在消化系统当中,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十二指肠的防御能力的降低与出现溃疡问题有着直接联系。在出现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之后则需要迅速就医,否则容易出现穿孔、大出血以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到预后效果。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药物疗法是其主要手段。本文结合研究实际数据发现,兰索拉唑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药物之一,且其治疗效果要优于甲氰咪胍,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伏莲,成虹,张学智,等.多中心临床观察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疗效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0):679-684.
[2]杨松涛.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对胃排空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5):711-713,714.
[3]罗伟.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573.
[4]黄明辉.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493.
论文作者:廖建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溃疡论文; 疾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胃部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