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红色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8)01-0086-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开发提炼红色革命优质资源,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探讨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功用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优质资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资源。各地广泛存在的红色资源,蕴涵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实施红色资源开发,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丰厚的优质资源和成果支撑。其一,红色资源具有教育的内涵性。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可以开发提炼出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体系。其二,红色资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它既适应在不同时期开展教育,也适用对不同群体的人实施教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道路、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对于教育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培育高尚品质和自觉艰苦奋斗精神,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教材。其三,红色资源具有应用的多样性。只要结合本土优秀文化实际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开发形式,就可以极大地丰富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此,红色资源开发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路径。
(二)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各地红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地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正是有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激励着革命者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崇高革命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凝聚和升华。因此,开发红色资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优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帮助人们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独特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天然途径。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实施红色资源开发,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供了实践体验式教育的天然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的不同阶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结晶。承载这些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有多种形态,如革命旧址、图片实物、博物馆、纪念馆、历史文献等等。让这些真实的红色革命历史,穿越时空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这就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天然的途径,为实施体验式的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有效条件。这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不足,为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提供鲜活的教育模式。
(四)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是人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客观载体。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在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可以说,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红色资源中找到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实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在让人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红色资源开发运用的思路
要实现红色资源的优势创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就要从实践上创新红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思路。
(一)开发和整合红色资源,形成时代性的教育成果。要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开发、整合好红色资源,努力形成优势特色和适时性的“红色产品”,发挥红色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首先,应采取联合整体、动态开发的模式,把原来的历史博物馆、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等对红色资源研究的单一模式,拓展为宣传部门、文化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部门、企业、学术团体及社会全员综合性开发与研究的新模式。其次,必须坚持系统化开发的原则。中国的红色资源是一脉相承的整体,具有传承性和整体性,各地区的红色资源开发应当通盘考虑,相互兼顾,保持其连续性和系统性,才能发挥整体效应。最后,必须坚持立体动态开发的思路。要把传统“陈列式”的红色资源教育的静态产品,拓新为动态开发和“立体式”教育的新产品,把单一的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整理,拓展为保护、整合、提炼、创新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整体、系统、动态开发,不断推进红色资源的优势创新,促使其转化为时代性的教育资源。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运用红色资源的前提。
(二)挖掘和提炼红色资源,构建适时性的内容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开发红色资源,要求根据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际与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归纳、提炼和综合,探索和构建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红色资源教育内容体系。具体来说,第一,研究红色革命道路的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科学性、正确性,从而通过实施中国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统一的教育,来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二,研究红色革命文化,揭示马克思主义在红色革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展示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传统优势的创新,用先进文化激励人、鼓舞人、武装人、教育人。第三,研究红色革命精神的本质内容,揭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揭示这个“革命精神群”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特征相结合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三)推广和应用红色资源成果,构建实践性的德育基地。红色资源教育的重点在于实践,优势也在于实践。因此,必须对开发出的红色资源教育成果进行专门性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使之转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目前,国家已将全国二百多处红色资源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各省、市、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级各类部门应当努力与这些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建德育基地和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为德育实践基地的部门应当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化教育等部门也应当着力进一步完善对德育基地的利用途径和形式,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只要坚持把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德育基地建设的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实践平台,实施红色资源教育就有了一个可靠的基地。
三、红色资源开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红色资源开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运用,应采取有效策略,确立正确的运用模式、方法和途径,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要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的教育模式。红色资源是一种社会化的教育资源,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当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其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红色资源的开发与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包括政策导向,财政保证和社会动员等。学校是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把红色精神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又要精心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参观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纪念活动等,使青少年学生在教育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家庭在运用红色资源开展青少年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通过陪同子女参观红色基地,观看红色经典影视,阅读红色经典作品,进行红色旅游等,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等,也应当整合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举办各类活动,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二)要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各级各类学校应把红色资源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中小学可以以体验教育为主,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在组织各种实践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贯穿相关内容,安排专题讲座,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三)要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要坚持以红色文化来充实先进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以优秀的红色文化产品鼓舞人和引导人。各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通过开设红色网站或相关专栏、专题等形式,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阵地;要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种文学、艺术、影视创作活动和演艺活动,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精神产品,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四)要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过程。红色资源教育应当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红色资源的巨大魅力。各种文化机构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应当发挥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艺术活动,为群众提供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服务;各基层单位、各社区组织可以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假期,组织红色参观、红色旅游、体验红军生活、重走红色革命之路等活动,使人们在休闲度假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升华精神境界。总之,只有把红色资源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筑全方位覆盖的红色资源教育网络,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的优势,收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实效。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红色革命论文; 民族精神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