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在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病变。逐渐出现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四肢小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属中医学“痹证”范畴[1],临床较为常见,病程长,难以根治。临床治疗要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疾病低活动度,密切监测病情,减少致残。西医规范治疗,副作用多,中药毒副作用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5.5±2.5岁;病程最小5个月,最长22年,平均病程 5.5±1.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3.5岁;病程最小4个月,最长23年,平均病程 5.8±2.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甲氨蝶呤初始剂量为10mg,逐渐增加剂量每周增加2.5mg,最后维持剂量为 12.5mg,每周2次,连续4~6周。来氟米特,口服,每次10mg,每日1 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组成为桂枝12g,芍药1 2g,甘草6g,麻黄6g,生姜5g,白术12g,知母1 2g,防风12g,附子6g。用于治疗类风湿并节炎表现为风湿痹阻,化热伤阴,寒热错杂证候。每日一剂、水煎服。
给予乌头汤治疗麻黄9g,芍药9g,黄芪9g,甘草9g,川乌6g。用于寒湿痹阻关节,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证候。每日一剂,水煎服。
给予白虎桂枝汤合二妙散加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生石膏30克、知母20克、生甘草10克、桂枝10克、黄柏30克、苍术20克、忍冬藤30克、地龙15克、连翘15克、蚕沙30克、生薏苡仁30克、防风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显效: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进步: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无明显变化甚至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40例,显效10例(25.0%),进步16例(40.0%),有效11例(27.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40例,显效8例(20.0%),进步8例(20.0%),有效14例(35.0%),无效1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具有统计学意义关(p<0.05)。
2.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0例,治疗前畏僵时间(3.3±0.58)h,关节疼痛度(2.12±0.63)分,关节压痛度(2.10±0.67)分,关节活动度(1.88±0.45)分,关节肿胀度(1.90±0.54)分;治疗后畏僵时间(1.1±0.51)h,关节疼痛度(0.86±0.25)分,关节压痛度(0.90±0.52)分,关节活动度(0.82±0.52)分,关节肿胀度(0.78±0.63)分。对照组患者40例,治疗前畏僵时间(3.2±0.54)h,关节疼痛度(2.14±0.58)分,关节压痛度(2.04±0.63)分,关节活动度(1.83±0.38)分,关节肿胀度(1.92±0.48)分;治疗后畏僵时间(1.1±0.81)h,关节疼痛度(1.17±0.35)分,关节压痛度(1.22±0.55)分,关节活动度(1.22±0.53)分,关节肿胀度(0.97±0.65)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情况相差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相互配合,以治疗西医和中医都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中草药常缓不济急,轻不压重,以及顽固的抗CCP抗体。增强疗效,以加速缓解肿胀和疼痛,以防关节变形。防治毒副反应,如用中草药解除甲胺喋吟和激素的不良反应,也可用西药来解除中草药的不良反应[4]。协助西药减量和停用,尤其是皮质激素和甲胺喋吟,维持原量则病情处于僵持状态,不好也不坏,一旦减量,病情就会加重,因而使用中药,促使病情稳定下来,然后西药开始缓慢的逐渐减量,直到西药全部停用。中医药防治十分重要,可以通过调整气血阴阳达到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和延缓复发。
收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西医治疗75.0%。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光炳.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2]王慧娟,贾龙.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8):14-16.
[3]樊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154-154.
[4]郭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s1):74-75.
论文作者:孙东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关节炎论文; 疗效论文; 类风湿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