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萍
(陕西省旬阳县医院 陕西安康 725700)
【摘要】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应用环形电切术切除子宫颈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使用麻醉药,手术时间3~12min,术中出血量3~45mL,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血1次,出血量约20mL,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压迫止血,24h后取出,未再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宫颈粘连,经宫颈扩宫棒扩张后治愈。未出现感染者。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不仅可以治疗宫颈疾病,保留生育功能,而且对宫颈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避免盲目活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关键词】宫颈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上皮内瘤变;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25-02
宫颈癌是近年来妇科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临床研究发现,CIN的发病率全球正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通常为生育年龄的妇女,这类妇女往往还要生育,因此对CIN的治疗也不断地被重视。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进行子宫颈病灶切除,切除足够的子宫颈病灶,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2]。本文分析我院门诊65例经LEEP治疗的患者资料,探讨LEEP治疗CIN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5例,经阴道镜定位多点活检提示为CIN I~III级,其中CIN I患者51例(随访不便或病变持续存在),CIN II患者11例,CIN III患者3例,患者年龄为28~50岁,平均年龄为36岁,均已生育,手术标本均送病理科检查。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待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内,禁止性生活。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术前4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HIV检测)[3]。
1.2.2 LEEP方法 采用深圳金科威高频射频电波刀。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阴道放置窥器,充分暴露宫颈,用干棉球拭净宫颈分泌物,宫颈涂醋酸以确定切除范围。根据宫颈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选择合适电刀,按一定方向切除病变范围和移行带。在距白色上皮外3~5mm处以三角形电极进行环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杆为轴,使三角形电极以逆时针或顺时针作360°匀速旋转,作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区,其中CIN Ⅱ和CIN III切除范围超过病灶边缘3~5mm,创面用球状电极止血,大范围的病灶分次环切。切除组织标记定位送病理学检查。
1.2.3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禁盆浴及阴道冲洗,保持外阴清洁。若出血较多可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条局部压迫创面24小时后取出,或重用电凝球止血。术后1-2个月复查创面,了解并记录阴道出血,分泌物及宫颈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行细胞学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如出现异常则增加复诊次数。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所做65例术中均未用麻醉药,LEEP手术时间3~12分钟,术后出血量3-45mL,平均出血量10.5mL。患者多有轻至中度下腹坠胀感,少数有轻微小腹疼痛(均可耐受),术后活动自如。切除宽度(直径)为1~3.5cm,平均2.3cm,切除深度0.5~3cm,平均1.8cm。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
2.2 LEEP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与术前活检结果相比,术后CIN I级51例患者中均痊愈,细胞学检查无复发,术后愈合率为100%。CIN II级11例患者中未见CIN共8例,切缘病变CIN I级1例,仍为CIN II级1例,切缘病变为CIN III级1例,病理结果降级为81%(9/11),1例切缘病变为CIN I级行2次锥切术,定期随访12~18个月,细胞学检查均正常。切缘病变为CIN III级,结合HPV-DNA持续阳性,并尊重患者意见行全子宫切除术。活检诊断3例CIN III级,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镜下早期浸润癌,3例均生育,故行全子宫切除术。
2.3 术后创面及并发症情况
患者术后第1周阴道分泌物较多,呈淡黄色或淡红色,宫颈表面痂皮形成并开始脱落。LEE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脱痂期出血,宫颈管黏连狭窄,感染等,在65例患者有3例术后2周发生一次出血,出血量约20mL,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处理,24小时后取出纱布均已止血且未再发生出血情况;1例患者出现宫颈粘连,经宫颈扩宫棒扩张治疗后治愈。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
3.讨论
LEEP术是采用一系列的环型钨丝电极,产生超高频电波,利用组织本身阻抗,吸收电波产生瞬间高热,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是目前先进的治疗宫颈疾病的一种新型电切疗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LEEP术不影响标本组织边缘病理学检查。能达到诊断与治疗的双重目的,LEEP术与阴道镜比较,对于病理组织取材更为全面,同时具有能将移行带的组织全部切除的优势,包括阴道镜看不到的宫颈管内的组织一并切除,极大程度上降低漏诊情况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CIN治愈率达到90.07%,说明LEEP术用于治疗CIN,治愈率较高,同时术后并发症少,仅1例患者出现颈管外口轻度粘连。
综上所述,LEEP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势,同时LEEP术对宫颈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能够弥补阴道镜定位活检的局限性,避免盲目活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并且提供可靠的病理依据。
【参考文献】
[1]钟茜,赵霞.宫颈癌诊治中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5(2):21-25.
[2]王海群.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4):96-97.
[3]邓赫男,张玮.宫颈冷刀锥切加宫腔镜下电凝止血术诊治CIN19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4):282-285.
论文作者:余慧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宫颈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创面论文; 环形论文; 宫颈癌论文; 病灶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