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 541002
【摘 要】目的:探讨“R”和“ 手足圈”形体位翻身垫用于压疮病人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压疮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采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维持手、足跟体位,对照组采用枕头维持体位。结果:实验组病人使用“脚手圈 ”形体位翻身垫能维持理想的卧位。结论:“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用于压疮病人翻身,可保持病人处于翻身后的有效体位。
【关键词】压疮;“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71-01
危重病人及手术病人常因病情需要制动,或因感知、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管道对其活动的限制,而出现压疮。加强体位护理可有效促进压疮的愈合。临床上常用枕头等维持病人翻身后体位,但是很难保持危重病人及手术病人理想的翻身体位,影响病人翻身效果和康复。近几年来,我院使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用于维持压疮病人翻身后体位抬空,效果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住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300例病人中已发生压疮病人20例,其中男10例,女 10例,年龄20岁~87岁(48.59岁±16.02岁)。其中Ⅰ期压疮 30例,Ⅱ期压疮20例,Ⅲ期压疮4例,Ⅳ期压疮1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入选标准:①入院时已发生压疮;②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8分以上;③入住时间大于7d。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翻身后体位维持方法 实验组应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 (浙江黄岩舒洁医疗用品厂公司生产)进行翻身后体位维持。“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呈三角形,宽25cm、高15cm,斜边呈“R”形,垫长50cm。见图1。“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呈圆形,可以直接套在双脚的踝关节上,预防压疮,效果好。对照组采用枕头进行翻身后体位维持。两组均1h~ 2h变换体位1次,同时两组病人在双膝间用枕头支撑,半圆形膝垫用于双足支撑。另外,针对不同期压疮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图1.“ R”形体位翻身垫 “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
1.2.2 观察指标 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次翻身后病人体位维持情况、压疮变化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应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能使病人保持有效翻身体位。“R”和“脚手圈” 形体位翻身垫优点:三角形斜面与人体背部外形相吻合,增大背部皮肤与“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局部压力。使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病人能较长时间保持有效的翻身体位,防止身体侧滑,减少背部局部剪切力,同时可使骶尾部压疮处悬空,不与床面接触,可有效预防压疮不良发生,促进压疮创面的愈合。“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使用简单,清洁方便,使用灭菌紫外线照射消毒,外套使用普通枕头套,每日更换1次,污染后随时更换,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随床单、被套一起清洗与消毒。“R”形和“脚手圈”体位翻身垫是由高级海绵制成,不易压扁变形,对照组病人使用枕头作为体位固定垫,易压扁、易变形,不能有效保持体位。表2结果显示,两组病人使用不同翻身垫及手足圈1周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短期内轻度压疮病人使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可有效促进压疮的愈合。“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及脚手圈能够有效维持翻身后卧位,促进压疮愈合。但“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及手足圈只能用于更换体位时保持体位的一种工具,具有保持有效体位、不易移位或滑动、不易变形等特点,但终不能取代翻身的作用。另外,临床护士观察发现,烦躁病人使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及手足圈未能达到有效维持翻身后体位的效果,应适当采取有效的镇静剂保护病人,同时配合使用“R”和“脚手圈”形体位翻身垫及脚手圈比较合理。
作者简介:雷玉华,女,湖南衡阳,大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蒋文英,女,江苏常州,大学本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年。
论文作者:雷玉华,蒋文英,付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体位论文; 形体论文; 病人论文; 实验组论文; 身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枕头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