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浩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职业技术学校 233700
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探究、回答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师把教学任务创设为若干问题适时引出,学生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究、回答,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该问题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课前准备:对教师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分析整理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编制成若干组问题。编制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的严谨性:是指所编制的问题能够准确地体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问题的能力性:是指所编制的问题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的难易程度:是指所所编制的问题难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问题太容易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太难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问题的启发性和拓展性:是指所编制的问题要具有一定艺术性,问题本身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从问题本身得到启发,结合自己对知识面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5.问题的针对性:是指所编制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对所预习的知识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它,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理解知识间的共性和特殊性,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组织好语言,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实施: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踊跃发言,且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给予明确的、积极性的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一起对具体的知识点认真分析、拓展、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课后要求:要求每一位同学对课堂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力争尽快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探究、归纳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让每一位同学把自己不理解和难以把握的知识编制成问题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并对重点知识进行精讲、拓展和归纳,达到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课前准备:教师认真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把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列出提纲,认真分析学生在本节知识上可能出现的难点和误区,认真准备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走出误区的方法,认真准备本节内容的总结。学生必须认真预习本节课的知识,把自己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编制成问题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课堂实施: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引导好学生的提问,把本节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让学生提问。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并且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进行反问,和学生一起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思考。学生提问全部完毕之后,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对学生自己不能联想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完善,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遗漏,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要求:要求学生认真整理和总结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检查一下这些问题是否完全掌握,并且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师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辩论,教师总结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本节内容分成几个知识点,指导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知识,准备教具,准备演示,准备教学方法。课堂实施: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由第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对第一个知识点主讲。该学生把他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运用适当的方法向全体同学精讲,然后由本组同学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正补充。然后由第二组同学根据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针对第一组同学的讲解进行再补充,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然后两组同学之间围绕本部分知识设置疑问相互提问,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统一的观点可以展开辩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积极地引导,适时地补充和修正知识,做好本节知识的总结。第二个知识点由第二组同学主讲,其它知识点类推。最后教师要做好本节内容的总结,并提出更好的教学建议,对学生本节课的活动做好总结。要给学生活动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并指出活动中比较好的活动方法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类似学生活动积累经验。课后要求:教师整理好本节课的活动记录;学生要认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写一篇对本节内容某个知识点有独到见解的小论文。
问题作为教学认识活动的开始,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会使这种兴趣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在“问题式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落实了新课程中强调的“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理念。“问题式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论文作者:董永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内容论文; 是指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