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泌尿外科 湖南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关于CT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结果:观察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CT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经皮肾镜;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
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主要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临床疾病,其结石成分主要为磷酸镁铵、磷酸钙。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发展较快,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肾功能丧失。该病症的死亡率与复发率均相对较高。对于该病主要是手术治疗,而传统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其对患者损伤大,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我院将决定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疗效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对此次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患者。
对照组:男、女性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各25例、17例,年龄范围(34~62)岁,平均年龄(42.27±5.71)岁。结石直径范围(2.52~8.02)cm。
观察组:男、女性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各23例、19例,年龄范围(33~60)岁,平均年龄(42.14±5.26)岁。结石直径范围(2.74~8.12)cm。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结石直径等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1]:
第一,为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并行输尿管逆行插管。
第二,为患者采取俯卧位,并将腰部抬高。
第三,选择第11肋间或第12肋下至肩胛线间作为穿刺点。
第四,将穿刺针由肾后外侧经肾实质穿刺入集合系统。若将取出针芯后有尿液流出表示穿刺成功。
第五,切开患者穿刺针周围皮肤(6mm),用筋膜扩张器将通道扩张至Fr22,留置该通道。
第六,连接摄像系统和灌注泵,发射激光,击碎结石。
第七,用石钳清除碎结石。
第八,若患者在手术时生命体征波动较大,或结石取不干净时,可为患者留置肾造瘘管,于2周后再行手术取石。
1.2.2观察组
观察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具体操作如下[2]:
第一,为患者采取俯卧位,待其呼吸平静后行CT平扫。
第二,根据扫面图像选择最佳进针位置,用光标测出进针方向、深度等。
第三,确定穿刺点并进行标记。
第四,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进行局部麻醉。
第五,用刀片作一切口后进针。
第六,CT观察针尖位置,并放入导丝,沿导丝扩张穿刺道至F16,将引流管前端送入目标肾盏。
第七,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再次用CT进行扫描,观察引流管位置。
第八,术后常规止血,行抗感染处理等。
第九,行二期经皮肾镜治疗。
第十,用激光击碎结石后结合第三代气压弹道及负压超声清石碎石系统清理碎石,最后用石钳取出残余碎石。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男女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两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之间,对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等指标有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是一种发病率与死亡率均相对较高的临床疾病[3]。该病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一为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近年来肾结石的治疗已经由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向微创手术发展,本次研究的目的便是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泌尿外科治疗患者的常用手术之一,在本实验中,针对结石过大的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先利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打碎结石,再用石钳取出。分析实验数据,对照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分别为142.36±14.25min、51.73±5.26ml、78.57%,其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3.81%。数据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术。近年来微创手术以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小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实验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术,它能很清楚的显示肾盂肾盏位置及扩张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穿刺点,提高穿刺精确度,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相比之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术治疗,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CT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瑞鹏,齐隽,刘建河等.F16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2):115-117,125
[2]李炯明,刘建和,陈戬,等.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附4533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3):174-176
[3]李强,姚伟祥,陈凤婷,等.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术治疗感染性鹿角形肾结石[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5):290-29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龙向阳(1973.10-)男,毕业于南华大学,硕士学历,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许武军(1981.10-),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泌尿系统疾病微创治疗。
论文作者:龙向阳,许武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肾结石论文; 鹿角论文; 感染性论文; 患者论文; 二期论文; 手术论文; 结石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