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信息采集的计量管理刘洪光论文_刘洪光

基于电力信息采集的计量管理刘洪光论文_刘洪光

摘要:电能计量采集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升电能计量工作效率,保障电能计量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结合电能计量方式,就电能计量采集与故障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电力企业提供可靠供电保驾护航。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电力信息采集的计量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电力信息采集;计量管理;有效措施

引言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极大地提升用电检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电力供给服务水平,为推动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该系统可以实现计量装置故障检测、反窃电、减少线损和优化优点等功能,是近几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一大趋势。

1、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力计量管理的内涵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明晰点亮供需情况,需要以各区域线损率、上网用电量、购网电量等数据作为参考指标,而由于厂网之间、区域性电网之间的电力设备资产、经营管理范围等存在关口等分界点,因此,电能计量过程需要通过关口进行数据采集,但由于关口划分方式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而导致电能定量分析存在诸多困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系统电能计量方式也不断创新,当前国内电能计量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1)IC卡计量技术。所谓的IC卡,即集成电路卡,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电能计量工作效率。该计量技术是由分压器对电压、电阻进行取样,以此完成电流取样,取样结束后电压电流信号由乘法器转变为功率信号,经过U/f变换之后,产生可明确电量的脉冲序列,而高频电能脉冲经过光耦隔离后输出,行程校验脉冲,与光耦串联的LED即可指示出所用电量情况。该计量方式多用于城镇、新农村建设等地区,因而实现了电能计量的统一管理,极大地节约了人力。(2)自动抄表计量技术。该技术是借助于SRD通信、GSM/GPRS等多重技术,将终端所采集的用户电量信息、工作状态等传输至数据中心,为电力企业统一管理电能计量提供了支持。自动抄表技术所采用的装置与IC卡技术所提供的预付费功能有机融合,即实现了电能计量的双向通信,保证了抄表信息的可靠性、连续性,极大地提升了电能计量工作效率。

2、电力信息采集的计量管理现状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是电力行业积极引进智能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与传统的电力信息收集方式相比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传统到先进的转变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在管理经营中不断优化和解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部分计量设备老化

在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成熟前,我国已经投入使用了电力计量设备,且使用时间已经相当长。目前,这些电力计量设备逐渐老化,但设备管理人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容易出现电力计量不准确的现象,给电力信息采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也容易损害用户或者电力企业的利益,影响双方关系。

2.2企业创新意识不足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刚需能源型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行业可替代性低、竞争压力小,这也导致了电力企业创新动力比较小,部分电力企业满足于既得利益,无意创新,甚至对需要花费资金进行更新换代的新技术接受程度也较低,使一些电力企业对电力计量管理的应用始终停留在传统层面,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2.3人员欠缺专业性素养

现如今,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而言,其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往往只配备一名采集负责人员进行采集、维护、运营等工作。但是,一些基础设施的范围比较广,一名人员显然是不足够的,需要增加人员。其次,很多人员大都是临时工或者兼职人员,其对于工作的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经验,在进行大型故障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储备而延误工作的进程,甚至会出现集中接线器错误等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因此,要实行有效的激励制度来鼓励他们开展工作,还要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逐渐掌握自动化设备的使用。

2.4智能电网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在过去,我国长期采用传统工作模式,实现电网智能化、自动化运行是一大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虽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阻力,但只有冲破阻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所以电力企业还需要加强人、财、物的投入,在信息采集系统中融入更加完整的数据系统,保证信息采集完整度、提升采集效率、减少信息延迟,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积极作用。

3、基于电力信息采集的计量管理的优化设计

3.1合理管理自动抄表系统

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与传统信息采集不同,传统信息由人工采集电表数据,而现在依靠自动抄表系统通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信道进行传输,彻底解决了电力信息采集工作量大、战线长、易出错等问题。自动抄表系统应用远程遥感技术,在用户计量电表和SG186系统之间建立远程遥感关联,实现电表数据共享。一般来说,自动抄表系统都具有收集、存储、备份功能,系统采集到数据后将数据保存并备份,如果数据错乱或损坏,系统可利用数据库的节点快速修复,保护数据的客观性;系统还能记录电路异常、电能表费率周期和感应故障等情况,并对这些故障情况进行周期性分析,总结故障特点,为故障监测、维修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故障排除效率和质量。

3.2进一步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通过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抄表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缩短了抄表的工作时间,使得数据信息更为准确可靠。此外,自动化的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还可以做到对用电情况的实时控制,全方位的监控着用电的情况,掌握每位用户的实际用电量,计算用电数据以及用电的费用。极大地减少了偷电现象的发生,同时也维护了电力公司的利益。

3.3实行集抄集收的模式

在实际电能计量工作中,集抄集收模式的实现是电力公司对用电信息的一种目标,可以集中和全面的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管理,而且集抄集收模式的实行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为各种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实际针对用电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深入的分析电能计量装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要及时进行处理,并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工作人员对现场异常情况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提高电能计量采集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电能计量采集运维效率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的发展。而且电能计量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电能计量采集运维工作的质量。因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电能计量采集运维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电能计量人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化和智能化充分应用的新形势下,电能计量采集运维人员需要能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电能计量知识,重视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电能计量采集运维工作的高效完成,为电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5电表归档问题

电表归档问题发生时多是由于线路当中新增了变压器,或是由于部分表转移到了新的变压器下,但原集中器没有去除,也可以是由于该线路中近期存在个别设备运转时产生同频噪声信号干扰,由此而导致载波抄表信号无法达到目标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向主站专管人员进行问题汇报,并重视对档案进行归置,并将该电表归到与变压器对应的集中器内。

3.6计量装置故障处理

在过去,由于缺乏实时监控功能的支持,一旦出现了计量装置故障问题,通常是在故障产生了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无法第一时间展开计量装置故障诊断,难以全面保证计量装置的有效运行。但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支持下,一旦产生了计量故障问题,可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获取的电流、电压信息判定计量装置的实际运行状况,并判断故障情况、发生程度,系统在计算机终端中给出故障判断报告和解决故障建议。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分析,即可在第一时间判定故障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计量装置迅速维修提供了重要依据。当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15min内即可完成故障诊断,显示屏上会清楚地呈现出电流或电压运行峰值,使故障判定数据更加完整、更加科学。

3.7信息融合和用电信息的大数据挖掘技术

在构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ZigBee网络模型,进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传感器节点的自适应分布式优化定位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动态采集技术的优化设计,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分布结构模型的分布函数描述式为式中:p为分布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存储结构的阶数,构建需要挖掘的大数据的回归分析模型采用一个多元统计特征方程描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拟合状态模型,采用向量量化方法进行采集数据的信息融合处理,结合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属性归类处理,得到信息融合特征分布函数计算过程,d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维数,i为传感器节点的编号。在构建的多传感器网络模型中,进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特征信息采样,得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融合滤波输出满足在融合中心进行数据聚类处理,得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特征挖掘输出采用统计平均方法,构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分布的时态结构模型,将挖掘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按照五元组进行关联规则项特征重建。表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自回归统计特征参量,对提取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关联规则采用模糊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属性分类,采用模糊卷积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得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分类的自适应学习加权系数。根据上述算法设计,采用向量量化方法进行采集数据的信息融合处理,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大数据挖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电网技术正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用电采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极大的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就目前而言,电力公司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充分了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及运维工作的发展状况,将自动化充分应用到用电采集系统中去,从而确保其平稳运行,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让其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蒋雯倩.一种电力计量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A].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8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编辑部,2018:3.

[2]朱晓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计量数据异常的原因[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5):8-9.

[3]黄军,殷豪.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2):191-192.

[4]李冰.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8.

[5]张光磊.吉林地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设计[D].吉林大学,2018.

[6]郑惠哲.基于电能量数据管理的线损计算与异常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王光耀,孟庆泉.电力计量系统防分流窃电技术的思考[J].电子世界,2018(20):190+192.[8]吴多杰.电能计量方面自动抄表的运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9):158-159.

[9]周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配电网台区精益化管理中的深化应用[J].供用电,2018,35(09):85-91.

[10]郭勇,李华兵.电能计量采集及故障处理探析[J].电声技术,2018,42(08):30-31+77.

论文作者:刘洪光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信息采集的计量管理刘洪光论文_刘洪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