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后粤澳产业合作的对策_珠三角论文

澳门回归后粤澳产业合作的对策_珠三角论文

澳门回归后粤澳工业合作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澳门回归论文,工业论文,后粤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1999)12—0043—03

一、粤澳工业合作基础良好,但困难已显现

工业合作是粤澳经济合作中相对最多且最好的。自内地改革开放开始,粤澳工业合作便逐渐开展起来,且合作是双向进行。到80年代,工业合作已成为粤澳经济合作的主流。到90年代初,澳门多数工业已迁至珠三角,澳门产品出口的50%左右来自澳门厂商在广东所设厂。合作形式为“双厂制”,即一工厂分为母厂和分厂,母厂设于澳门,负责原料采购、产品推销、经营决策等工作,分厂设于广东,负责产品生产与加工工序。目前澳门在广东投资办厂近3000家,投资额占广东所有外来投资的第四位,涉及许多行业,但工业仍是主要的。

广东对澳门的工业投资主要也是在80年代。 主要为合资形式, 如1986年双方合资建了云石加工厂和中联钢铁厂。此外还合资建了制衣厂、汽车用蓄电池厂、钢琴厂、拆船厂、轧钢厂等。广东对澳门的工业投资,还包括技术工业,如中山市与澳门政府投资合办澳门联生工业村。

已有的工业合作虽是双向的,但以澳门对广东投资为主,且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潮,其属于典型的优势互补合作,即充分发挥了广东土地及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和澳门具有欧盟给予的纺织品配额及其他关税优惠待遇之优势。这一合作模式对于推动两地工业及经济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但目前由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劳动力成本已明显上升,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已日益丧失竞争力,且澳门纺织品配额优势同样将要丧失,这表明粤澳劳动密集型工业合作发展前景已很有限,因此寻找新的合作行业及形式已是大势所趋。

二、目前粤澳工业优劣势互补分析

粤澳工业方面原有互补性优势多已丧失,或即将丧失,但粤澳两地工业方面新优势已逐渐形成,互补性仍然明显。

一是广东生产要素资源丰富、工业已形成一定基础和规模及内需市场广大,正好弥补了澳门这方面的劣势。澳门本地市场狭小,产品基本依赖海外市场,因此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且市场狭小的限制使其难于进行产品批量生产,因而难以发展大工业。因此澳门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缺乏名牌产品。广东不仅本省人口众多,且邻近省份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广东正是利用了国内市场广大及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使广东产品占领了国内广大市场。不仅如此,广东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占有份额。广东产品销售在省内占25.3%,省外占43%,境外占31.7%。其六大产业更是产销两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已成为销售最大工业行业,1997年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值11.9%,占全国电子工业总值1/3。家电、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1997年占全省工业总值6.4%, 占全国同行1/5,纺织制衣业占全省工业总值13.1%。经过20年来的发展,广东工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最大产业,工业门类齐全, 并形成800多家名优企业。此外高新技术产值近年每年以50%速度增长,1997年达1200亿元,居全国首位。

二是澳门的政策、制度及广泛海外联系网络则正好弥补了广东这方面的劣势。澳门实行低税率及自由经济政策。企业或个人所得税税率仅为2%—15%,高科技产业则享受减免税, 工业投资更减免市区房屋税、全部减免营业税、5至10年所得税减半、物业转移税全免或减半。 商品、资金、人员进出自由,货币自由兑换,且对进出口货物免征关税。广东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远高于澳门,工业企业税率并没有优惠,且没有自由经济政策,资金、人员、商品均不能自由进出。还有,澳门是独立关税地区,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 其中与欧盟关系最为密切和特殊。欧盟给予澳门四项优惠政策,1.给予澳门28类纺织品配额,使带有配额出口到欧盟成员国市场的纺织品免缴关税(此项优惠2005年后将取消)。2.给予澳门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产品特定数量上的免税或低税优惠。3.将澳门纳入了欧盟的国际投资伙伴计划内。凡于澳门成立的由欧盟企业和澳门企业联合经营的企业可通过该计划申请欧盟的津贴、优惠或无息贷款。4.在澳门开办了欧洲资讯中心,其可与欧洲250多个信息中心直接联网, 可向各类企业提供有关欧洲的信息。澳门还与拉丁语系国家有着较密切的联系。澳门作为葡国管治了几百年的地区,由于葡语属拉丁语系的缘故,澳门与世界80多个同属拉丁语系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之间还建立了一定的经济协作关系。广东不是独立关税地区,而是中国海关总署管辖下的一分支机构,且广东与世界经贸联系历史短而又不广泛。

三、加强粤澳工业合作对策

加强粤澳工业合作应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互补优势选择双向合作模式。具体合作建议如下:

一是澳门在广东投资的仍有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如制衣业及电子业)应继续进行。可以通过多招外省或本省山区劳动力方式,以使劳动力成本尽可能降低,也可将工厂由珠三角地区迁至粤北、粤东或粤西地区。同时在市场方面,不仅要设法维持原有市场占有率,且应开拓新市场。澳门厂商应充分利用澳门的优势,积极拓展拉丁语系国家的产品市场,广东合作方则负责拓展国内市场。为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更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并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改良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从而促使双方的合作能长期继续下去。

二是无论广东在澳门还是澳门在广东的工业企业,只要是失去竞争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行业,均应利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进行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产品向高档次、高性能、高效率、多用途、低消耗转化。使之发展为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行业。根据广东与澳门目前的工业水平及其他条件,今后一段时期内粤澳工业合作应重点放在这个中等技术层次工业行业上。澳门商人在广东的投资宜选择在欧洲或拉丁语系国家有市场潜力在广东又有基础的中等技术工业行业。广东在澳门的投资也宜选择在海外有市场潜力的中等技术工业。

三是应逐渐加强高新技术工业的合作。澳门应加强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科技产业的投资,广东不仅具有土地、人才、科技力量及内部需求市场方面优势,且广东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已建立起一定基础,拥有深圳、广州、中山、佛山、惠州、珠海等六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门、汕头、东莞三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9家,其中广州265家,深圳135家, 珠海39家。广东科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0%,珠三角则达到40%左右。广东省委省政府1997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并出台《广东省技术创新工程》方案。显然广东尤其珠三角的科技产业前景看好,澳门厂商可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参与。由于澳门具有自由港及与世界联系广泛的条件,因此科技产业的合作仍可以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在澳门设分公司,负责了解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盟、拉丁语系国家信息,研究拓展海外市场对策,还可以通过分公司在澳门筹集资金。

四是今后澳门对广东的投资在珠三角应以中高级技术工业为主,在其他地区则侧重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粤北、粤东、粤西地区仍保持着土地及劳动力低廉优势,且交通、通讯、能源也已大大改善,因此澳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向这些地区转移。

五是广东国有、集体和私营工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澳门与海外联系的中介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澳门的优势,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非澳门企业应当在澳门设市场开发部,以便于了解欧盟及拉丁语系国家市场信息并拓展这些国家的市场,且应利用澳门的自由港条件及港口条件的改善,引进海外技术设备及出口产品。

六是澳门工业企业也应利用广东的优势条件,如引进广东的人才与技术,改造澳门劳动密集型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澳门厂商还可考虑拓展广东及广东邻近省份的产品市场,以使澳门通过扩大市场而扩大规模。澳门也可以利用本身具有的自由经济政策等条件,积极与广东科研机构合作,如可以买下他们的科技成果,在澳门投入生产,并请广东科研机构任技术指导。

粤澳工业合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性的因素,一是将民间合作上升为官方合作。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将为官方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届时双方政府负责工业事务部门和官员应加强沟通与联络。双方政府部门要为企业界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甚至于为双方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并为合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二是要加强宣传力度,为双方工业合作造声势。澳门官方、企业界要多在广东宣传澳门税率、自由港、与世界广泛联系之优势,广东官方、企业界也应在澳门大力宣传广东之优势。两地的厂商联合会、同业商会应多开展联谊等活动,方便双方企业界交流,增进彼此的认识与了解。

标签:;  

澳门回归后粤澳产业合作的对策_珠三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