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以往被忽视的环保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水污染问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主要由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业废水造成,要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合理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水污染问题。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预防治理措施
一、城市水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有2400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缺水现象。然而,中国也是一个用水大国,用水量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当前城市依然以发展为主,忽视了环境效益的意义,全国大部分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段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甚至湖泊、水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问题在工业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大大的加重了我国的缺水问题。
近年,我国在城市水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但是仍然不够完善,预见性较差,惩罚力度不够,导致水污染现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问题依旧十分严峻。
二、城市水污染原因
2.1 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指涉水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具有种类多、处理难度大、毒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近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工业废水污染更加严重,工业废水中残留许多化学药剂及有害元素,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2 生活废水污染
生活废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居民生活废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生活废水主要包括厕所污水、浴室污水和厨房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尿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除此以外,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不强,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未改善,乱扔的垃圾进入水中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
2.3 农业废水污染
农业废水主要是由农户、农业企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的废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巨大,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严重的水污染,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农业方面的监测体系,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中含有的氮、磷、农药以及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通过径流或渗流进入水体,致使水体恶化和富营养化。
三、城市水污染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3.1 物理治理措施
物理治理措施是将悬浮污染物进行沉淀,去除水中颗粒度较大的污染物,通过掌握污染源分布的范围以及密集度,采用针对性的物理治理措施处理,从而达到水体和污染源的分离。常见的物理治理措施有截污分流技术和底泥疏浚技术。截污分流技术主要是运用城市排污管道,科学管控城市污水,有效进行水污染防治。底泥疏竣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底泥中营养盐和磷元素含量,进而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产生,进而改善水质,但在对底泥的大范围清理过程中,水体生态易被破坏,从而影响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物理治理措施最为常见,但只能简单地过滤杂质,不能达到一个合格无污染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化学治理措施
化学治理措施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无机物和少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方法。根据水污染的不同成因,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剂,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控制,有效治理水污染。一般先对污染水进行过滤和沉淀,从而达到更好的过滤、净化效果。
3.3 生物治理措施
生物治理是运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快速降解的效果。生物处理技术包含生物氧化法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氧化法能够对大面积、高污染度的水体进行有效治理,通过厌氧微生物的氧化能力,使废水与厌氧微生物得到充分的接触,从而有效提高污水净化效率,生物修复技术对恢复大型水体中的水质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降低营养盐含量,同时对水体中的氨磷化合物进行转换,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治理措施非常环保并且对水质不会有副作用。
3.4 加强再生水的利用
我国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处理过的污水使用范围局限,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供需矛盾。再生水是指对废水或雨水进行一系列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可以重新使用的水。相比海水淡化和跨流域调水,再生水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再生水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再生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环保作用,再生水可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农业灌溉等。
3.5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关于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但是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待完善,并将其坚决执行下去。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要加大惩戒力度,加强对污水排放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排放总量。督促污染企业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资金投入,安装废水检测设备,引进先进水污染治理技术,不断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在满足工业产值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真正达到污水达标排放的目的。建立农业污染源整治的长效机制,督促农民不超标使用化肥,严禁在禁养区、河道两旁、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养殖种植行为。通过大力完善水污染治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6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媒体、书刊、报纸多种宣传形式,提高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环保部门与居民建立良好沟通渠道,鼓励居民亲自参与水环境治理,监督举报污染行为。加强环保宣传,全面广泛宣传水污染预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提升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减少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从根源控制水源污染的发生。
四、结束语
城市水污染是摆在我国社会各界面前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保障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要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治理城市水污染,加强再生水的利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提高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从根源减少水污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海芳.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策略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2).
[2] 潘鑫. 浅谈城市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建议[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8):112.
[3] 青格乐,任爱娟. 探究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 科技与创新,2015(08):100-103
论文作者:宋蓉,杨光明,刘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水污染论文; 废水论文; 城市论文; 水体论文; 措施论文; 水资源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