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_杜刚

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831500

【摘 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50例,以瑞普替酶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以阿普替酶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6%;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安全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瑞普替酶及阿普替酶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以瑞普替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较好。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安全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堵塞管腔形成[1]。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的溶栓,使得管腔疏通,恢复局部血液流通[2]。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就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进行下述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5.0±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4.9±2.4)岁。两组患者均满足下述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满足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均于发病6h内就诊;(3)无溶栓禁忌证;(4)本次调查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具有知情权,患者家属并签字确认。两组的一般资料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入院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给药剂量各为300g。推注肝素4000mU。药物瑞普替酶18g,于稀释后静脉推注给药。推注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若无明显改善,则再次给药瑞普替酶。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静脉推注肝素治疗方案同观察组。药物阿替普酶50mg,其中准备8mg于稀释后静脉推注给药,剩余42mg药物静脉泵入给药,约90min内完成泵入。

1.3评价指标

分析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其划分标准如下:(1)在进行溶栓治疗2~3h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尤其胸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心电图检测发现,ST段抬高最明显处导联回降,下降幅度至少在50%及以上;(3)在进行溶栓治疗2~3h后,患者的心率及心律等逐渐恢复正常;(4)血清酶峰值心肌磷酸激酶(CK)16h,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14内出现。当满足上述4条标准中的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为血管再通。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对于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并行X2检验;若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血管再通率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观察组50例患者中,血管再通43例,其血管再通率为86%;对照组50例患者中,血管再通41例,其血管再通率为82%。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溶栓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为瑞替普酶及阿替普酶。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就该两种药物对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药物阿替普酶主要作用机制为重组DNA技术生产单链,给药后可作用于血纤维蛋白,使得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并转化为血纤维蛋白酶并得以溶解[3]。从本质上说,阿普替酶属于机体抗凝血因子中的一种,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4]。药物瑞普替酶为新一代溶栓药物,其属于阿普替酶的变异体,除了药物半衰期得到延长外,同时还增强了药物对机体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提升体积动脉血栓的溶解率[5]。与阿普替酶治疗相比较,瑞普替酶单次给药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缩短整体治疗时间。

经本次调查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血管再通率上比较,观察组为86%,对照组为82%,无显著差异性(P>0.05)。该调查结果说明,阿普替酶及瑞普替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两组患者则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体现了瑞普替酶治疗存在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瑞普替酶及阿普替酶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以瑞普替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张海勋,赵玉霞,管仕春等.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09,511.

[2]万方,何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效果未必亚于直接介入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3):274-276.

[3]万方,张拓,沈玲红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1):3-7.

[4]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2):170-174.

[5]高玉龙,陶英,李志忠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2599-2602.

论文作者:杜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_杜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