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学生思维肤浅处、困惑处、错误处、定势处等节点,进行有效追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追问;节点;有效
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进行多次提问,直到学生能理透彻为止。课堂上及时有效地追问是课堂教学机智的展示,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因此,在教学时有效、及时地进行追问,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一、追在思维肤浅处,让学生学会深思。
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有生活经验的,但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学生的回答是肤浅的,不够完整深入。这时教师不应给予草率评价,也不应忙着明确指出其模糊不明处,可以采取提供或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走向深入。
如《认识角》教学片段:
师:你知道什么是角吗?这些物体上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认识角,都很兴奋,于是教师请学生上来指角,这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指的都是物体尖尖的地方(即物体的顶点所在位置)。
师:现在请大家把刚才指的角画出来,好吗?
生画完后,师不忙着展示学生作品。
师:老师也来画画大家刚才指的角。师在黑板上画个点“.”
生:这不是角,这是点。
师:刚才你们指的就是这个点呀。
生:角还有两条边。
生:一个角除了一个顶点,还有两条边……
师顺势从这一点引出两条边。
师:所以我们在指角时,指了顶点,还要指出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
师:你的角画对了吗?请你指指你的角,说说什么是角?
这时学生都觉得自己知道了,说: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就是角。
师:确定吗?
随着老师的追问,学生开始陷入思考,这时教师出示了这样图形“ ”
师:这是角吗?
学生开始发现刚才的结论有问题,教师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后,继续追问:现在你认为什么是角?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这时的结论才得到大部分同学的点头赞同。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开始学生对角的概念还是有歧义的,指角的方法也不是正确的,却又自以为是,但教师并没有马上纠正,而是捕捉到时这种差错并画出,让学生发现角的组成、角的正确指法及角两边的特点,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教师就要充分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思考肤浅处进行追问,层层设导,进而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追在思维困惑处,让学生学会辨析。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由惑到不惑的过程,学生之所以产生困惑,就是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教材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恰恰是课堂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困惑,并且围绕“困惑点”进行提问,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第一课时“22.4÷4=?”的教学片断。
生1:224÷4=56,最后根据被除数是一位小数,点上小数点是5.6。
生2:22.4÷4=5.6,在算的过程中就点上小数点。
(显然,学生对小数除法运算什么时候点小数点产生了困惑)
师:对于22.4÷4,我们要先算什么?
生3:22÷4=5……2。
师:余数2与0.4合起来是多少?
生3:2.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2.4÷4”可以用24÷4=6来算。其中24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
生3:24应该是24个十分之一,所以6是6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6。
师:那么,6要写在哪一位上?
生3:6要写在十分位上。
师:那么,要先点小数点还是后点小数点?
生3:要先点小数点。
当学生对于什么时候点小数学点产生困惑时,教师没有急于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让学生阐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发现疏漏,从而自纠自错。在教师有意识的追问下,学生走出了迷茫,感悟了真知。
三、追在思维错误处,让学生感悟真知。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很多学生在数方格纸上的图形平移了几格时,通常去数平移前后图形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出示一个方格图,图中的鱼宝宝向右平移,移动后与移动前头尾相连。
师:鱼宝宝向右平移了几格?
很多学生一下子就中了圈套,说:向右移动0格。
师:向右移动0格,说明鱼宝宝移动了吗?
再问:可是我们刚才明明看到它在移动呀,怎么会说是移动0格呢?
这一问立即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开始发现错误。
师:到底怎么数才是正确的?
再通过独立尝试摆学具、合作交流,反思其错误的数方格方法后,得出一种数前后图形对应点或对应线段的正确方法。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
四、追在思维定势处,让学生学会突破。
由于学生的定势,在课堂上总是思维单一,不能多角度地去看问题。面对学生思维定势,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追问,打破单一模式,进而更全面地思考。
例如,在复习比例的意义时,出示 = ,这是什么式子?
很多学生会说是这是一个比例。
师: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
学生回答正确后,有些老师往往会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式子,其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师:如果等号前后都看作分数时,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简。
师:这个式子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这个式子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
师:对呀,我们在前面学习比的时候,这个式子表示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简。
师:如果把 看作比,等于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时,那 就是什么?
生:是4与6的比的比值。
在这次复习课中,不仅要对新知识的进行巩固理解,也要对旧知识的回顾,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的状况,抓住合适的教学时机,及时进行追问。学生在这样多方位的追问中,获得的将不仅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还会有能力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对个性品质的锤炼。让我们借助有效追问,构建起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华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1
[2]宋玲译 《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刘红燕等主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能操作与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9.
论文作者:陈泉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小数点论文; 式子论文; 错误论文; 两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