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50211
摘要: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网络强国战略提出具体要求。指挥(运控)中心作为机场生产运行的核心和中枢,离不开一个安全、高效、快捷的大数据指挥平台。本文将结合云南机场集团“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建设经验,详细阐述机场指挥平台应如何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决策部署,以及以后机场运控系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机场运控系统;机遇与挑战
引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可以看出,网络强国战略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战略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运行指挥中心作为机场生产运行核心和中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决定了机场“互联网+”的应用程度。如何更好的把握当前信息化时代脉搏,加强运控系统基础建设,打造安全、高效、快捷的智慧型机场,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1、机场运控系统的核心和中枢
航班保障是一项整体性、复杂性、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诸多保障环节缺一不可,诸多生产部门也缺一不可。而打造一个精干、高效、实干、创新的运行指挥平台,加强各保障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动,打破信息孤岛,确保信息的高效及时传递就是航班保障的关键所在。随着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国内使用A-CDM系统的机场越来越多,结合CDM信息,可以合理优化航路安排,从而尽量减少由流量控制造成的航班延误等,必定会提高全国范围内的机场保障运行效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效率,进而为航空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2、云南机场集团运控系统建设做法和经验
2013年的“1.03”事件,使得昆明机场备受关注,一夜之间从“无缝对接,一夜转场”的点赞,转而站在了备受质疑和负面新闻的风口浪尖。甚至还有媒体提出了“十问长水” 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问题的关键就是机场内部信息不准、不快、不全。在信息化浪潮尚未风靡的2014年,运行指挥中心牵头,信息部门配合,互联网公司参与,云南机场集团开始了一条具有云南机场特色的A-CDM建设探索之路即“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建设,笔者也有幸全程参与到其中。
2.1系统的核心
长水常准”是一套提高云南机场集团各机场航班保障效率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结合各机场的实际运行,开发了航班进程保障模块、地空监测模块,气象模块和航班数据分析等模块,通过以上功能的实现,来提高云南机场集团整体运行保障效率。其核心是收集航班保障进程的38个时间节点,综合天气、流量等数据,实现航班保障的精细管控。
2.2系统的作用
通过三年多的稳定运行,“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成果斐然:相比于其他进程管控系统开发成本高,功能更新慢的缺点,实现了低成本投入。有效减少航班落地时间误差,打通各航班保障主体信息链,为大运行指挥平台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2.3系统的意义
“长水常准”的真正意义在于整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整合了机场监控系统、值机离港系统、安检系统等数据,机位资源管控功能,结合了指挥中心机位分配系统、空管地面监控系统以及航班进程管控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预测提供资源预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关于当前机场运控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
机场作为一个高科技产业聚集地,运控中心作为机场运行核心中枢,更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化、快捷性优势,推荐规划科学化、运行精确化、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运行高效态势,从而达到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运营的效果。民航信息、机场先行,机场信息、运控先行,这是摆在所有运控人面前不可回避的话题。
3.1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一些思考
利用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提高信息化水平,这已成为机场贯彻“互联网+”战略的有效之举。目前,除云南机场集团外,浦东机场、贵阳机场等部分国内机场也采取了此模式,成绩斐然。笔者认为合作双方应该开诚布公,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完善相关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双方应以安全为前提,进一步彼此开发数据,从云南模式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2对云南机场集团运控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以云南机场为例,当前,更要立足于机场运控指挥中枢这一现状,积极响应国家在大数据领域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云南机场集团连接欧亚的门户枢纽机场作用。具体应分为5个阶段:
3.2.1整合机场指挥中心现有数据,实现机位实时监控,达到解决机位冲突,提高靠桥率,降低地面保障时间的目的。
3.2.2整合机场地面车辆资源数据,实现通过监控车辆而监控进程,达到提高保障车辆和地面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3.2.3整合所有场面数据,避免人、车、航空器冲突,实现精准定位延误原因,达到提高人员利用效率的目的。
3.2.4整合各机场、航空公司数据,实现航空器跨区域全流程监控,确保航空器、机场地面资源最高利用效率。
3.2.5融入民航流量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监控提前到航空器进离范围,通过地面+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提高中国民航准点率。
3.3对中国民航机场运控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3.3.1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各机场指挥中心职责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涉及范围广、生产地位高、承担责任重、业务难度大等特点,这就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数据融合平台。笔者认为广大机场运行指挥员如果再不树立大数据意识,终将难以适应当前发展趋势,机场航班保障能力也难以得到质的飞越。
3.3.2继续加强信息共享。目前机场在民航业务链条中正常生产运营所需的重要数据例如航班信息、旅客信息、气象信息、流控信息等均来源于空管、公司、航信、其他机场等外部单位,居于商业、安全、成本等诸多因素考虑,部分关键单位并没开放共享有关数据,这与当前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存在一定出入,相信不久的将来,政府、行业必将开放相关数据,实现多方合作的战略共赢。
3.3.3 打造各具特色的运行指挥信息化平台。目前,国内各机场无论航班架次、旅客、货邮吞吐量等存在差异,企业管理等软实力建设也不尽相同。指挥中心的组织架构、规模、职能等也存在一定差异,“云南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但笔者认为只要牢牢把握“互联网+机场”这一主线,以“智慧管理、智慧运营、智慧服务”为主题,以掌控“航班信息、旅客信息、物流信息、交通信息”四大要素为根本,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就能打造各具特色但目标一致的机场运行指挥信息化平台,从而确保提高航班运行保障效率。
4、结语:
“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的研发使用只是云南机场运控人的一次先期尝试。笔者认为,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民航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荐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将成为中国民航各机场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中国民航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现代电子科技,2015
[2]却建昆.机场协同决策(A-CDM)实践[C].中国民航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韩明明(1980-),男,汉族,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机场运行指挥工作。
论文作者:韩明明,罗睿,刘子扬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机场论文; 云南论文; 数据论文; 航班论文; 系统论文; 互联网论文; 信息论文; 《科技研究》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