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岑溪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邮编543200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每组60例,常规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预见组实施切口感染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术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切口感染率、愈合率、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预见组,P < 0.05,结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剖宫产产术后切口感染率,可以降低产妇术后恢复指标,值得我院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术室
剖宫产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由于该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产妇极易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肥胖、手术室的环境、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等,而采取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对此,本文通过对院内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对手术室常规护理与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3]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各60例,常规组60例,年龄18 ~ 45岁,平均年龄(28.75±7.12)岁,预见组60例,年龄20 ~ 45岁,平均年龄(27.88±6.35)岁。本次研究目的患者均同意,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身份信息的核对、静脉通道的建立、生命体征监测、禁食禁水时间、与产妇交谈询问病史及查看病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观察破膜进程。
而预见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1)环境干预:整洁无菌的手术室环境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前,对手术室环境和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杀菌,将消毒机打开,充分杀灭空气和环境中的细菌。(2)护理人员自身的干预:为提升剖宫产的手术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感染预防的意识、在手术过程中严格保持无菌状态,规范操作,严格七步洗手法,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手术切口接触感染[1]。(3)药物干预: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前半个小时做过敏试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控制好时间,以免影响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4)心理干预: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术前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的消极心情,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应做好对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过度的消极心理可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5)术前干预:术前医护人员应检查产妇是否有其他病症,若有应先处理其他病症,必须确保无任何剖宫产禁忌症后方能实施手术。对于胎膜早破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做好外阴护理,如常规的消毒和卫生清洁[2]。医护人员在术前应督促产妇身边陪护人员的卫生、清洁工作,以防细菌对产妇的传染。(6)术中干预:第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剖宫产术中应严格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刷手、穿戴手术衣等,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限制手术室间人数,减少人员流动。第二,医护人员在术中应做好产妇的保温工作,过低的温度将会降低产妇的免疫系统,增加细菌感染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与感染情况。
切口未出现分泌物,自然快速愈合,属于切口未感染;切口出现分泌物,且产妇同时出现切口位置处的红肿、脓性分泌物和切口皮温升高等问题,属于切口感染。
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天数、护理满意度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计数资料进行 χ2 检验,采用n(%)表示,以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2.1切口感染率和愈合率比较
常规组切口感染率和愈合率明显低于预见组,P < 0.05,如表1。
结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由于切口侵染细菌后导致该切口位置出现红肿与分泌物的一种现象,切口感染轻者可使康复时间延长,增加疼痛感,严重的将会导致宫颈感染、出血过多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切口感染的原因有:(1)过度肥胖:产妇的肥胖是导致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肥胖人群的脂肪层过厚,从而增加了剖宫产术的难度,同时也为脂肪层中存留细菌而提供机会。(2)心理状态:产妇过度紧张、焦虑、害怕的消极心理,会影响手术进程,增加细菌对切口的侵染几率[3]。(3)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护理人员对切口感染的认知不全面、不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未能及时处理术中产妇出血现象和未严格按照正确的无菌操作流程进行一次性手套的佩戴都将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此外,手术室的环境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保持无菌状态,且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为50%~60%[4]。
综上所述,实施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各项机能的尽快恢复,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庄莉.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2(6):60-62.
[2]杨惠敏,张素红,王燕.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3):10-11.
[3]田丽.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医药卫生,2017,4(8):22-23.
[4]罗国琼.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1):64-66.
论文作者:李静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切口论文; 产妇论文; 手术室论文; 术后论文; 预见性论文; 常规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