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神河麦1号_小麦论文

小麦新品种——申河麦1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申河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申河麦1号(原名申繁276)是上海农场种子公司以468(重庆0491罗选5号),//川生068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它集高产、抗病、优质于一体,2006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605。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好申河麦1号幼苗生长直立,叶色深绿,叶片较宽、长且披,分蘖力较弱,成穗率一般。后期株型较松散,株高80~85cm,长芒、白壳,子粒白皮、椭圆形偏长,穗纺锤形,穗型较大、整齐,后期生长清秀,熟相好。

申河麦1号属春性中早熟品种。春季生长发育进程较快,耐倒春寒性较弱,但冻害后恢复较快。沿淮及淮南麦区常年播种期10月25日~11月5日,最佳播期10月28日~11月3日,11月中旬进入分蘖期,3月中旬拔节。4月20日前后抽穗,6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220~225d。

1.2 产量三要素协调2002~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申河麦1号3年667平均产量431.52kg,较对照豫麦18增产4.37%;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9.9kg,较对照豫麦18增产3.82%;2005~2006年度上海农场11.3h繁种田,平均产量505kg/667

申河麦1号分蘖成穗数较少,夺高产应以主茎穗为主,分蘖穗为辅。一般成穗33万~35万/667(主茎穗占60%左右),每穗34粒,千粒重42g以上,产量达500kg/667左右。

1.3 抗病抗倒性好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接种鉴定。申河麦1号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穗发芽,高感梭条花叶病。申河麦1号株高适中,茎秆坚韧,抗倒性好。2005~2006年度上海农场小麦品种展示区20个品种参展,在5月23日的大风雨中,有17个品种(系)倒伏较重,而申河麦1号与济麦21号、华麦1号3个品种未倒。同年申河麦1号的11.3h种子繁殖田也基本没有倒伏。

1.4 商品性好申河麦1号子粒白皮、角质,色泽光亮,整齐度好,外观商品性好。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经品质分析4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9%。湿面筋含量31.5%,稳定时间4.1min。2005年上海农场取样经南京财经大学测定。容重790g/L,蛋白质含量10.54%,湿面筋含量31.7%,降落值49.0s,沉降值65.5ml。形成时间5.5min,稳定时间9.0min,弱化度40BU,评价值62分,为优质中筋麦,是加工饺子、面条的优质粉。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主攻穗数,力争大穗,提高粒重申河麦1号秆质硬、弹性好、高抗倒伏,但分蘖成穗数少。要主攻穗数关键是夺取适量的主茎穗。单产400~500kg/667的中、高产田,主茎成穗数在18万~21万/667,占适宜穗数33万~35万/667的55%~60%;在适量穗数的前提下,发挥后期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优势。

2.2 适期播种,合理群体在适播期10月25日~11月5日,每667播种量9~11kg,冬前单株分蘖控制在4~6个,3叶以上大分蘖为2~3个,次生根7~10条;基本苗以18万~22万/667为宜,坚持“适群体,壮个体”的路子夺高产。高产田每667基本苗控制在15万~18万,高峰茎蘖数控制在60万~70万,成穗数33万~35万。

2.3 合理施肥 在淮海麦区稻茬麦的肥力水平下,每667施用纯氮量20kg左右,氮:磷:钾为1:0.5:0.5。氮肥运筹技术掌握“前促、中控、后保”的原则,基蘖肥占总施肥量的60%。拔节孕穗肥占40%。申河麦1号分蘖成穗不高,争冬前大分蘖成穗是夺高产的主要措施,所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3~4叶期要施好分蘖肥,冬前要建成高产群体。该品种春后生育进程较快、穗型较大、千粒重高,拔节孕穗肥施用不宜过早,适当推迟有利于增加穗粒重,提高产量。

2.4 开好麦田套沟 开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明涝暗渍,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纹枯病的发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后期抗倒能力。

2.5 病虫草害防治抓好以苗期化除、开春防纹枯病、后期防赤霉病为重点的麦田全程保健工作,确保丰产丰收。

联系电话:010-62180279

标签:;  ;  

小麦新品种-神河麦1号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