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论文

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论文

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光会 靳富强 李会聪

摘 要: 以“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校内课堂教学、课外学生参与大赛实际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看法与参与程度、利用互联网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个人创新能力发展遭到的阻碍、希望学校能给予帮助的方式。通过问卷分析影响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下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策略与建议,为提高经管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希望该策略能为同类型地方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地方高校 经管类 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国高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每年为各类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因此研究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非常必要。互联网+正在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影响高校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要求高校教学一方面理论传授要全面而系统,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搭建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提供有利条件。现阶段,不少高校经管类学生理论教学仍存在“单一、枯燥、守旧、灌输式、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现象;课后作业学生不进行实地调研,也不深入思考,凭借电子资源应付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课后知识遗忘化、理论模糊化,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经典方法掌握层次不透彻等问题出现,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今年年会仍设置了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探讨了电气化、自动驾驶等趋势性话题,三个主题分论坛分别聚焦动力总成、智能网联和轻量化展开。国际资深汽车技术专家Henning Wallentowitz教授领衔,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技术团队倾力支持,大众汽车集团、福特汽车等的技术专家精彩分享,为业界人士奉上了一场前沿技术的盛宴!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高校必须对经管类学生教育进行重新再思考,培养学生真正适应创新驱动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向社会输送创新型和创造型人才。

二、文献综述

1.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Holmwood认为“与掌握研究方法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相比,其从导师处学习专业知识是次要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Lanser认为“学生与导师的关系首先是教与学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合作关系,导师和学生应加强在创新思考和研究方面的合作”。国内学者居占杰等从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训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对策建议;邓小玲等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发挥指导教师作用,采取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模式等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李萍萍等人从协同创新教育的路径角度对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系统分析,对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引入可拓学创新方法,从专业课实践教学角度切入,系统研究协同创新的机制与途径;学科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良好平台。

2.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

马晓旭认为创新氛围、研究性教学、教师队伍和创新环境等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管理决策行为息息相关。杨颖等人认为创新认知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影响;课堂氛围和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观察联想力;创新实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

由此可知,缺乏针对地方型本科教育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研究。因此,研究地方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现状调研及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学生教学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居多,导致课堂互动环节不足,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影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虽然也有老师以教师授课为主,辅以布置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文献阅读后采取学生课堂交流、教师点评的形式,最后要求学生撰写成文作为课程结业论文,然而下发的文献保证了权威、经典,但与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难以切合且前沿性不足。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经管类学生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多大帮助。大学校园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不利于创新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学生课外实践问题

食品专业属于实践性强的专业,专业面广泛,想要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就需要学校购入大量实验设备,完成学生学习和实验的需要,但是社会发展快速,学校很难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高校经费也有限。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够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为学校节约了资金,节约了社会资源,企业也能够利用学校资源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

2.任课教师教学问题

为了准确找出“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院校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本研究以西北地区地方应用型高校西安工业大学为例,针对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校内课堂教学、课外学生参与大赛实际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看法与参与程度;利用互联网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个人创新能力发展遭到的阻碍;希望学校能给予帮助的方式。2019年1~3月本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微博、QQ群、邮件等方式向符合要求的受访者发送调研问卷二维码,收到有效问卷782份。其中:男生260人,女生522人;2017级177人,2016级231人,2015级374人。将有效回收的782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加以总结提炼,得出地方院校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学院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不仅仅是简单使用搜索引擎,而是在互联网的速度与广度优势下,在多平台、多渠道、多方向获取相关资源,在获取必要资料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使有限的资金支持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分类意识、选择意识、网络意识等综合素养也伴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得到提升。另外,依托“互联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跨校组队,把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结合网络的热点话题、企业或社会的实际需求及各自的专业优势,萌生的点子转化为项目,通过项目参与提升各自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好互联网,就必须有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获取资源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持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熟悉创业政策与环境的能力,这四个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创新能力可以寓于提升这四个能力之中。

四、“互联网+”背景下经管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以往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在谋求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学生更多的是为了技能学分而参加该比赛,而且活动参与率也不过半数。所以,在活动影响方面,高校经管类院系需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设计激励机制,完善奖惩体系,促进学生自发、自主、自动地参加创新实践活动,逐渐提升活动覆盖面积。

1.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扩大“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辐射面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对设计的调查问卷四个观测指标——活动影响、互联网影响、发展瓶颈、环境期望进行分析与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说“”与“兖”……………………………………………………………………………………………………………王 艳(4.54)

经管类学生课外实践涉及较多的是科技竞赛和实习。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反馈,活动影响指标中,57.83%、46.52%的认为实习、科技竞赛对个人提高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较大,从未参加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51.33%),参加过1次的42.61%,参加过2次的4.78%,大多数人参加该类比赛更多的是为了获取技能学分,为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要稍次之。可以看出,对经管类学生而言,科技竞赛覆盖面偏少。相反,其参加实习的积极性较高。

2.依托互联网的便捷优势,强化学生资源获取与深入学习的综合素养

问卷数据表明,22.18%、27.39%、26.09%、34.38%、43.04%同学认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公共选修课、综合训练类课程、创新实践类课程对经管类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较大,46.52%的认为课程体系滞后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8.26%的认为课程体系中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知识章节、52.17%认为综合训练内容动态变化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44.35%认为互联网对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较大,72.17%认为实训环节偏少,只有21.74%的同学对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做的各种安排较为满意和满意。突出问题表现在经管类学生课程体系与时代、社会衔接不够,实训学时偏少、实训结合的“互联网+”的创新平台资源缺乏。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实务的相关训练,互动体验的实训平台、方法和手段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创新需求。互联网影响指标中,获取资源的重要性首当其冲,有效发展和妥当处理社会关系所占比重也非常高;发展瓶颈指标中,硬件条件、学术氛围、创新动力成为主要发展桎梏;环境期望指标中,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应给予更高的重视,提供更完善的创新能力提升内容体系与培养评价模式。

3.发挥已有条件的最大功效,营造浓厚创新型与导师激励型学术氛围

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现有学生想要提升创新能力,但缺乏教师指导、实践(试验)条件、学术氛围、前沿知识、导师引领、优势平台。但这些“硬件”的完善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短时间内全数调整到位显然不切合实际。学院、学校可以从“软件”着手,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优化已有的培养模式,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导紧贴社会,以增强创新动力;设计激励制度,以提升创新激情;推广灵活教育,着重培养创新思维。简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已有硬件设施的作用,营造最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氛围。

式中:A为吸收率,I0为激光光斑中心的功率密度,a0为光斑半径。当激光照射到材料上时,表面温度上升同时热量向材料内部传递。能量的传递方程为:

4.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设符合“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

要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地方高校经管院系就必须调整与时代、社会衔接不够滞后课程体系,健全信息发布渠道,完善专业老师的持续性指导,加强创新实践活动本身与学科专业的相关性,适当提高创新基金。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性院校结成对子,共享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课外竞赛项目孵化过程、创新能力提升基地等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自身地域优势和行业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在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用好“互联网+”平台,每一个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要与时俱进,动态性地增设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知识,在理论知识相对不变基础上,实训内容可以动态调整,这类课程成绩的评定可以与大赛成绩挂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还可以与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模型结合,使学习不脱离社会现实;多采用跨专业综合实训、虚拟商业创新创业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经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扩大创新实践活动覆盖面,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营造创新激励型学术氛围,建设符合创新人才需求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晓冬,伍春.基于大学生创新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

[2]杨 颖,李兴国,余本功.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

[3]兰国辉,陈亚树.“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

[5]郭石明,李青唐,郭 溦.基于创新能力的地方高校学生培养机制内涵的当代表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Holmwood J.The Winfield Report and its Implications[J].Network,1981

[7]Lanser EG.Reaping the Benefits of Mentor ship[J].Health care Executives,2000

[8]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

[9]邓小玲,高荣礼,蔡 苇,陈 刚,符春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章 翔.“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以体育专业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

[11]李萍萍,李兴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12]神会存,梁纪凤,肖顺根,宋萌萌.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

[13]马晓旭.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以经济类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

[14]王炳成,丁 浩,李洪伟.管理专业大学生决策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

[15]杨 颖,李兴国,余本功.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

[16]江红霞.“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15-0109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8YJAZH080;陕西省科技厅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KRM171;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JGY32;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JGYJS37)

作者简介: 陈光会(1972—),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标签:;  ;  ;  ;  ;  

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