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语言的叙事与文化记忆--日本古典文学中琵琶玄的故事_文化论文

物语的叙述与文化记忆——关于日本古典文学中琵琶“玄上”的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琵琶论文,物语论文,古典论文,记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93(2007)03-0070-05

日本近代画坛上有一幅优美的人物画《抱琵琶的定子》,画面上的女性神娴气雅,素服黑发,竖抱一面琵琶。这幅画取材于日本平安时期著名随笔集《枕草子》(10世纪末前后)中“竖抱琵琶御琴”一段(203段)。记述的是定子在宫中弹奏琵琶,清少纳言和以白乐天诗句与定子相应答的场面。这一段和“无名琵琶”(89段)一段都很有名,清丽的文笔描绘出了中宫定子的音乐诗文修养和充满雅趣的机智聪敏。作者清少纳言似乎对琵琶独有偏爱,她在《枕草子》中多次地记述了音乐演奏场面之余,主张“弹拨乐器,当数琵琶”;并且还一一地列举了宫中的琵琶名器:“玄上、牧马、井手、渭桥、无名”等等。在这里排名第一位的“玄上”琵琶,即是在平安时期以后的文艺作品中衍生出许多故事和逸话的一件至宝。那幅《抱琵琶的定子》,就是近代的画家用笔下的色块与线条,对清少纳言在《枕草子》里记述王朝贵族社会的音乐诗歌教养以及文化精神,作了再一次的叙述。以美术或音乐方式的文化叙述,不仅可以跨越古今的时间,也可以跨越古今的语言,跨越语言不同的空间。

琵琶诞生于西域,后传入中国,又从中国传进了日本。同琴、筝等乐器一同融入了日本王朝贵族社会的文化当中。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琵琶演奏的描写或记述。关于玄上琵琶的由来,日本中世时期的故事集《古事谈》(1212~1215前后,源显兼撰)中有如下一段:

贞敏渡唐、成廉承武之婿、一二年之间、究习琵琶之曲。归朝之时、紫檀琵琶二面得之。又以金与廉承武。玄上者件琵琶之其一也。

——卷六之二十二“贞敏、从廉承武习琵琶之事”①

简洁的文字概要地讲述了贞敏赴唐学习琵琶并携琵琶玄上归国的往事。文中的“贞敏”即王朝时期的贵族藤原贞敏。根据史书《日本三代实录》(901年,藤原时平等撰)的记载,“贞敏者。刑部卿从三位继彦之第六子也。少耽爱音乐,好学鼓琴,尤善弹琵琶。承和二年为美作掾兼遣唐使准判官。”藤原贞敏作为遣唐史团的一员,于承和五年(838年)抵唐②,并且在唐从师“善弹琵琶者刘二郎”学习琵琶,得授妙曲;归国时获刘二郎赠“紫檀紫藤琵琶各一面。”又根据史书《续日本后记》(869年,藤原良房等编)承和六年的记载,是年九月藤原贞敏返回日本,同年十月在紫宸殿的酒宴上奉命演奏了琵琶,“群臣具醉,赐禄有差”。作为日本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藤原贞敏被评为“无他才艺,以能弹琵琶,历仕三代。虽无殊宠,声价稍高。”③ 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王朝时期贵族社会对音乐的重视。

同《日本三代实录》、《续日本后纪》的记录性内容相比,《古事谈》的叙述增加了一定的故事性。藤原贞敏带回日本的琵琶有了名字——“玄上”,使它与《枕草子》中名列首位的琵琶“玄上”之间跨越两百多年直接画上了等号;并且,藤原贞敏的琵琶老师的姓名也由通俗常见的“刘二郎”变成了具有个别性特征的“廉承武。”关于那位大唐的琵琶老师究竟如何姓名,今天仍各说纷纭。或许当时曾有过多样传说,而《十训抄》(1252年,编者不详)里记载的“唐琵琶博士廉承武,字刘二郎。”则可以看作是对相关人物的归纳——由藤原贞敏携琵琶归朝到玄上琵琶故事的文字记述——其间产生和流传过的、各种想象与记忆的折中性归纳。玄上琵琶的故事此前此后曾衍生出许多分支,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玄上琵琶”和“琵琶博士廉承武”展开,此后“刘二郎”不再被提及。由此可见,无论历史事件的文字记录可以流传下来多少年,汲取了该流传又在各个时期添加了各种创造的物语叙述很容易更改事件本身的原貌。

琵琶“玄上”的名称,在其故事的流传过程中还变化为读音相同的“玄象”。《今昔物语集》(1106以后~12世纪前半,作者各説)卷二十四“玄象琵琶、被鬼所取”一段,讲的就是有关“玄上”琵琶的逸事。说是从前村上天皇在位时,玄象琵琶从宫中遗失。当时的音乐名人源博雅夜半循着琵琶声找到了罗生门,源博雅在门下高声呵斥之后,玄象琵琶由门上忽地垂悬而落。原来是罗生门上的鬼盗走了这面琵琶。《今昔物语集》是该时期网罗内容最广泛的故事集成,一千多段故事涉及佛法、世俗等多个方面。其中,人与鬼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本朝”部分。鬼盗玄上琵琶的虚构,一方面衬出了鬼的“贵族文化性”,一方面更增加了宫中名品“玄上”琵琶本身的神秘性。

比《今昔物语集》成书更晚一些的《古今著闻集》(1254年,橘成季编)也将琵琶“玄上”称为“玄象”。

玄象拨面之绘、画面消失已久、无人知晓。按二条大人所叙、玄象拨面的绘样为马上打球、球飞人舞之姿。良道琵琶的拨面即模仿玄象琵琶而画。(中略)而今良道琵琶的拨面上并无此绘或许已改画。

——卷第十一(图画第十六)“二条教通所叙玄象拔面绘样之事”

这一段关于玄象琵琶的外观描述,与《古事谈》卷六之二十三“玄上拨面之绘事”一段里的“玄上拨面绘事,师时卿记云,打球之唐人二骑欤。”的叙述比较一致。也就是说,“玄上”或称“玄象”的琵琶拨面上,画的是(唐)人骑在马上打球的图案。值得注意的是,《古今著闻集》和《古事谈》的以上两段都是在引用他人的叙述或记录。也就是说,两书的编者都没有机会见过真正的玄上琵琶,只能是转述他人的视觉记忆描述。

事实上作为宫中的名器,玄上琵琶一直是置放于天皇的侧近,保存在禁内的珍宝。因此可以推测玄上琵琶的演奏者以及直接的听觉享受者永远被限定在极少数人的范围内。从藤原贞敏获赠琵琶由唐返回日本,到《枕草子》列举琵琶名品,再到《古今著闻集》和《古事谈》两部故事集的成书,其间各数百年的时间里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接近玄上琵琶。对于那些以汉文、和歌、音乐的才艺为基础教养的绝大多数贵族们来说,只能是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获得对玄上琵琶的间接视觉享受和听觉想象。于是,有关玄上琵琶弹奏效果的评价也存进了文字记忆:

永保三年七月十三日,圣上、殿下共设座于南殿角,使藏人盛长进御琵琶牧马。盛长将其置锦袋中奉上。御览之后,上命大纳言经信卿弹奏,问曰:“与玄象比孰优。”大纳言奏:“从前一条院圣时,曾命信明、信义二人弹奏御琵琶。信明执玄象、信义执牧马。听牧马为优。信义又弹玄象,听玄象为优。是时并无琵琶之优劣,只因弹奏者而异。”大纳言又弹奏了玄象,两面琵琶的确不分上下。

——《古今著闻集》卷第六“御琵琶牧马与玄象不分优劣之事”

文中的“永保三年”是公元1083年。琵琶“玄上”被列为宫中第一的评价受到怀疑,遇到了名列第二位的琵琶“牧马”的挑战。从结论上来看,琵琶“玄上”的音色并不优于琵琶“牧马”,只能是不相上下。无论这一项宫中活动的记述是否有史实根据,《古今著闻集》的编者站在该活动一百数十年之后的时间点上,通过对这件往事的再编织叙述,表示出了编著者的艺术审美倾向——名乐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名乐匠的演奏技艺④。

根据承久二年(1220年)三月二日举行的琵琶品评记录《顺德院御琵琶合》的内容来看,当时参加了品评列出了顺位的琵琶共有二十六面。琵琶“玄象”和“牧马”分别被列为第十三的左和右。文中称琵琶玄象是“无双灵物”、“累代名器”;形容琵琶牧马的音色如“银瓶乍破水浆迸”;认为这两面琵琶“今日依不决胜负。”[1] 同《顺德院御琵琶合》中的客观文字记录相比,在各种物语中被不断艺术化了的玄上琵琶,逐渐地变成了符号性的存在。琵琶渡来谈、名器谈、名匠谈、秘曲由来谈、秘曲传授谈、呈祥谈、灵异谈等等,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文学样式的变化都会给琵琶故事增添进各不相同的内容。而这些故事越发达,传播得越远,玄上琵琶便越能够成为多样故事享受者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当越来越多的故事使读者们在审美世界里去欣赏、去想象玄上琵琶时,玄上琵琶文化意义就会再获得一次艺术上的升华。

《平家物语》(1219~1243)中有关玄上琵琶的故事,就是在以上多样故事叙述的基础上展开的:当源氏大军攻进京城,平家一门举家出逃时,平家的少年平经正携少数侍从来到仁和寺,将一面名为“青山”的琵琶送还给仁和寺的性觉法亲王。

这面叫做青山的琵琶,是从前仁明天皇在位时,嘉祥三年之春,扫部头藤原贞敏渡海赴唐。在大唐遇琵琶博士廉承武,得传三曲归朝。别时廉承武赠予三面琵琶:玄上、狮子丸、青山。也许是海里的龙神舍不得,在藤原贞敏的海上归途兴起风浪,使狮子丸琵琶沉入了海底。贞敏带回来的两面琵琶成为我朝的至宝。

——卷第七“青山琵琶”

此后,村上天皇在位时期,某一夜,天皇在月下弹奏玄上琵琶,廉承武之灵在天皇前现身,拿起天皇身边的青山琵琶教授天皇一曲秘曲“上玄石上”。廉承武自述,只因为生前没有将这支秘曲传授给藤原贞敏,所以死后遭到了冥界的惩罚,灵魂漂泊不得安宁。自此,皇宫内上下都忌讳弹奏这面青山琵琶。于是,天皇将它赐下到仁和寺,后来仁和寺的法亲王又把它赠托给了弹琵琶的名手平经正。这面琵琶的拨面上画的是“夏山群峰对翠绿之间映一弯拂晓的明月”,故起名为“青山”,据说是“与玄上不相上下的稀代名物”。在“经正出逃”一章里,平经正因珍惜青山琵琶,不忍心让这面琵琶随着平家一族的离京出逃而蒙尘于僻山乡野。所以才不顾危险专程将琵琶送回到仁和寺。

关于这一章的内容,日本的学者认为是:“作为京城出逃的美谈与前一章的忠度故事构成双璧。”⑤ 但是,从《平家物语》的内容来看,“经正出逃”一章的意义,似乎更在于引出下一章“青山琵琶”。前面“忠度出逃”一章,描写的是热爱和歌的平忠度冒险返回京城,将多年来习咏的佳作托付给自己的和歌老师藤原俊成,希望天下太平之后,能有一首留给后世;而“青山琵琶”一章,主要是平经正在神殿前弹奏青山琵琶感应天地的故事、青山琵琶由来的故事、村上天皇月夜遇廉承武之灵得授秘曲的故事的汇聚。三段故事巧妙构织,围绕着一面青山琵琶,归纳和发展了有关玄上琵琶多分枝故事叙述的内涵。《平家物语》的叙述者通过现时人物对古代事件、物件的关联,创造出了超越历史记录的新内容的文化记忆。同时也显示了叙述文学由单一事件向多样故事分支,又从多样故事向综合叙事发展的可能性。

在有关音乐的故事中,秘曲传授或秘曲神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类型。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此类故事,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晋代嵇康的琴曲神授。上述“青山琵琶”一章的神授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村上天皇月夜弹奏玄上琵琶,廉承武之灵因听到“玄上”的琴音而在天皇面前显身,与天皇“终夜交谈”并授秘曲“上原石上”(《古事谈》卷六之二十一“村上天皇遇唐土琵琶博士廉承武之事”)。另外,秘曲人授的故事还有:贵族源博雅为得琵琶名曲“流泉、啄木”,每夜侍立于盲僧蝉丸庵外,三年始得一听(《今昔物语》卷二十四)等。与此同时,秘曲神授的故事又产生了分支,出现了单纯廉承武显灵的逸话。

贞保亲王游桂河山庄,平调奏五常乐,灯火暗处,显现天冠之影。众人皆惧,人影自云“我唐朝廉承武之灵也。奏五常乐至急百反时必来现身。”言毕,失其所在。

——《古今著闻集》卷第六“贞保亲王游桂河山庄时唐廉承武显灵之事”

以上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廉承武的亡灵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直接与琵琶的弹奏者进行语言交谈。音乐作为人类共通的艺术形式,完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也可以跨越不同民族的语言。以上两段故事着重表现的是音乐同和歌一样具有“动天地、泣鬼神”[2] 的神奇力量。

与《平家物语》同时期成书的《源平盛衰记》(1247~1249,作者不详)卷三十一“青山琵琶流泉啄木事”章段,可以说是网罗性地收录了各类与玄上琵琶相关的故事后的再创作:藤原真敏渡唐带回两面琵琶,玄象和青山;村上天皇于月白风清之夜执青山弹奏秘曲,得天人天降;平经正执青山琵琶奏于神殿,有二鸟飞舞绕神坛;又“流泉”之曲,本为汉武帝求仙时所奏,龙王隐于南庭泉底窃听,故得此名;本朝琵琶高手蝉丸得天人授秘曲“流泉”,博雅于蝉丸屋外夜听三年终得其传;“啄木”亦天人之曲乐,在震旦的商山,仙人秘弹此曲,山神变形为虫,呈啄木状而得一听,故有此名等等。在这一章段里,青山琵琶的弹奏能够直接带来吉祥天像,而秘曲的传入是由天人传给了日本的琵琶名匠,就连琵琶的曲名也都源自于龙王、仙人等等。清楚地表现出了原型为“玄上琵琶”的各种故事分支发展,以及发展起来之后的脱“玄上”倾向。

由玄上琵琶的故事而发展起来的这种脱“玄上”的叙述尝试,还有能乐舞台的观世流《玄象》、(喜多流《絃上》)。内容是,藤原师长为求更高的琵琶之道而立志渡唐,途中在须磨海边,遇一老翁雨夜留宿,并请弹琵琶,结果是师长惊叹老翁的琵琶神技,愧不知本国内也有胜过自己的高手。老翁自述是村上天皇之灵,为劝阻师长入唐而变身在此相遇。最终,村上天皇命龙神取来琵琶“狮子丸”赐予师长,自己弹奏琵琶,舞而升天。藤原师长(1138~1192)是平安末期的公卿,是琵琶演奏的名手,著有琵琶谱《三五要录》等,与村上天皇(946~967在位)前后相距近二百年。这样的舞台叙述,一方面是延续了廉承武显灵传授秘曲故事结果的再叙述——村上天皇已尽知秘曲;另一方面也是对廉承武显灵传授秘曲故事的基础文化心理——对唐文化艺术的向往——的反动;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培养起本土文化民族的精神自信。

日本镰仓时代的随笔集《徒然草》(1330~1331,吉田兼好著)第七十段也提到了琵琶“玄上”。说是元应年间,天皇命菊亭大人于神前弹奏琵琶,当时琵琶“玄上”已从宫中遗失,菊亭大人弹奏了琵琶“牧马”。这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承认琵琶“玄上”已不存宫中的一段⑥。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列举第一位的那面琵琶“玄上”也许真的消失了,但是,艺术化了的玄上琵琶并没有从文艺作品中消失。千年以上的不断叙述与记忆的再叙述,已经使琵琶“玄上”拥有了永久的生命。

现位于广岛县的海滨的严岛神社,在《平家物语》中与平家一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座神社里有一面著名的琵琶名叫“玄上”。根据广岛县教育委员会文化课所写的说明,这面琵琶制作于镰仓时代的弘长二年(1262年),据说当时是“模仿著名的琵琶玄上而制作”的。真正的琵琶“玄上”现在何处,也许永远不可能再寻求得到。但是,由于玄上琵琶的故事的多样化叙述和发展,琵琶“玄上”才能够作为社会全体的文化记忆而流传到今天。而我们更可以从相关叙述的演变和发展中看到日本古典文学方法的一斑;看到一个文化内容在历史时间中的记忆与各种文化心态下的再记忆。

注释:

①本论文中所有日本文学作品的引用,均引自于日本岩波书店刊行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由笔者大意译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依照现行汉语简化字体表记。

②随藤原常嗣为大使的第十七回遣唐史团。

③《日本三代实录》贞观九年(867)九月十日记事。

④例如同书卷第六“琵琶名匠大纳言宗俊及名匠八人之事”,就是完全赞扬名乐匠的内容。

⑤《特集平家物語の全卷全章段をさぐる》,学燈社《国文学》第十三卷第十二号。

⑥史书《百錬抄》(镰仓时代)天元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记事:内里烧亡。天皇御职曹司。或记云。炎上之间。累代御物多纷失。牙御物。紫檀御胁息。玄上等也。

标签:;  ;  ;  ;  ;  

物质语言的叙事与文化记忆--日本古典文学中琵琶玄的故事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