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中养老建筑设施问题的研究论文_梁美娜

乡村建设中养老建筑设施问题的研究论文_梁美娜

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90

摘要:乡村养老是乡村建设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同样可以作为乡村规划建设中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发展。乡村养老设施的建设除了要尊重当地的乡土特色外,应当本着“老年化”设计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乡村养老定会成为城市老年人养老方案中重要的一个选择,同时也能成为乡村规划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乡村建设;养老建筑;设施问题

1目前我国养老建筑的特点和现状

1.1特点

由于我们国家老年人的思想以及受到的教育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养老还是选择在自己的儿女身边,在自己的房子内居住。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选择去养老院。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养老建筑的单一和功能的缺失。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思想在不断的进步改变,老年人会对自己的晚年生活的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和向往。

1.2现状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其实很单一,不外乎就是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却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而社会养老在我国现阶段还无法全面展开,存在着资金、人员等具体操作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子女生活和工作双重压力的增大,无法有更多精力照顾老人,以及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得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迅速增多。因而这类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也更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2乡村养老建筑设计原则

2.1保证养老建筑的功能需求

老年人是养老建筑的主要适用者,在进行养老建筑设计时应当处处体现老年人的使用特点,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首先在建筑选址方面,养老建筑要考虑光照环境、周围环境特点、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方面,以方便老年人为第一目标进行选址。在规划布局和功能方面,对涉及的餐饮、居住、医疗、活动等功能建筑进行合理分布,即有联系,又相互独立,避免不同建筑之间形成较大的干扰。在建筑内部功能方面,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居住习惯等问题,设计满足老年人居住特点的室内功能空间,形式多样,功能富有余量,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建设装饰风格方面,尽量采用老年人喜爱的建筑色彩和风格,如多采用较为素雅的浅色调,建筑外观和装饰风格多采用简洁大方的风格。细节设计方面,在交通上以无障碍设计为基本形式,少设台阶,夜间亮化提供良好照明,方便老年人使用;同时应当多设计自然的热处理或保温措施,使用自然方式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

2.2呈现乡村地区的建筑特点

乡村的养老建筑应当具有风格明显的乡村地区的特点。在建筑外观和建筑风格设计阶段应该充分参考当地的自然环境、乡村文化底蕴等,尊重乡土特色,与原有的乡土建筑或乡土景观相融合。尊重自然、尊重乡土的设计理念与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有明显的区别,提升乡村养老的乡土特色。建筑周围的景观设计,同样应该以自然的理念叠山理水,不应破坏原有的自然山水格局和风格特点,同时保留乡村景观中特有的元素,如农业景观,村落景观、郊野景观等,以自然的手法提升乡村养老建筑的景观效果。

3既有建筑改造的规划布局

3.1气候条件

气候炎热地区的建筑布局首要问题是如何散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满足基本的日照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建筑的通风散热问题,其中以自然通风为首选,设备降温为辅。建筑布局可以选择错落布局,充分利用高大树木、地形等;华南地区也可以采用下部镂空的处理方法。在气候寒冷地区,冬季保温最为重要。既有建筑或新型建筑的建筑外表皮都应设置或增设的保温层。建筑的朝向以坐南朝北为最佳,忌西北朝向直接面向冬季来风方向。建筑的布局应当适当松散,保证良好的日照和冬季活动空间。同时尽量避免庭院或活动空间有大风冷风的侵袭,局部设置围墙或挡风林等保护措施。

3.2地形地貌

3.2.1分散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主要集中在南方的丘陵地区,傍山而建或依地势而分散建设各个养老设施。建筑层高普遍不高,多为三层以下,能够依靠山体的趋势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环境和景观效果,易于形成人、建筑、环境相互融合的空间。不足之处在于交通可能相对弯曲,需要做好无障碍设计。分散式布局最接近乡村养老和自然生态养老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布局形式。

3.2.2集中式布局

集中式布局是将主要的乡村养老功能单元集中设置在范围较小的建筑或地区内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与城市养老设施较为接近,主要出现在用地较为紧张或资金较为紧张的乡村养老项目。这种布局形式的优点在于主要建筑可以集中布局,用地紧凑,相互功能联系性较强,相关配套设施的设置更为经济。但集中式布局建筑体量一般较大,建筑风格不容易与周围乡村建筑相统一。各个功能之间干扰性较大,容易产生不利的干扰,场地内部空间行对较为单一,不利于组织丰富的室外活动。另外此种布局与传统松散的乡村生活差异较大,与乡村养老的特点与理念并不十分贴近。

4乡村养老建筑的建筑设计

4.1赋予原有建筑新的使用功能

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当对其内部功能更新,以适应乡村养老的功能需求。尤其是新建的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应当以服务老年人为第一原则,方便老年人适用。

4.2符合城市老年人群的使用需求

老年人是养老建筑的主要适用者,在进行养老建筑设计时应当处处体现老年人的适用特点,满足老年人适用的使用需求。可以在建筑的平面形式、空间组合、建筑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专业化设计。例如河南郝堂村的乡村改造就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郝堂村改造过程中,主要的居住建筑是既有建筑改造,首先对原有建筑进行建筑外观的整治,其次对内在室内功能进行改造和重新划分,例如增加方便老人用的卫生间,设置室内楼梯等。同时将原来的平屋顶改造为斜坡屋顶,即增加特色,又保证了室内的保温效果。

5养老设施安全疏散和避难空间的优化设计

5.1控制疏散距离

设计中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划分各自的活动区域,将介护老人的活动区域设置在易于疏散或疏散距离较短的位置;对于介护老人的专属活动楼层,可根据该层建筑面积和人数增加安全出口。

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将疏散路线与其日常生活的路线相结合,使路线简捷,实现多向疏散,无袋形走道。提高疏散路线上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做好防排烟设计,为人员的疏散提供保障。

5.2疏散通道宽度的控制

设计中疏散通道宽度是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和疏散宽度指标计算出来的。养老设施的人员密度虽不及大型厅堂,但由于使用人群行动不便,应制定相应条文进行规范。应保证两股人流能同时疏散,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轮椅的通行宽度取值,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5.3条,乘轮椅者坐在轮椅上的净宽度为750mm,有些电动轮椅的宽度较大,因此有条件的宜将门的宽度设计为900mm,这样单股人流的疏散宽度可按900mm考虑,两股人流应至少为1800mm。

5.3避难空间的设置

应从两方面确定避难空间的位置:一是有利于疏散救援,设在消防登高面且靠近疏散楼梯,这方面的研究论述较多;二是应结合养老设施的平面功能布置以及居住老人的疏散能力设置避难空间。对于介助老人可将同层的公共活动用房或室外露台作为避难空间,对于长期卧床的介护老人可将老人的生活用房或卫生间设为避难间,利用阳台增设疏散通道。

结束语

乡村养老项目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国家各项养老政策落实,已成为我国养老产业的新型力量。但村庄规划建设时,针对老年建筑的规划与建设有别于传统村庄建筑,需要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活动需求,需要专业化的建筑设计。文章针对乡村建设中的养老建筑问题,在规划、建设、改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养老设施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晶晶.我国养老建筑绿色化发展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3):149-150.

[2]艾云辉.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44):79-80.

[3]钟沫.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99.

[4]付忆芹.养老建筑的设计与实践[J].低碳世界,2017(27):146-147.

论文作者:梁美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乡村建设中养老建筑设施问题的研究论文_梁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