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订单时不妨说点丑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丑话论文,说点论文,订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订单农业”带给农民诸多好处,受到农民兄弟的欢迎。但“订单”不能兑现或不能完全兑现引起农民不满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收入上的损失之外,农民对“订单”的心理预期得不到满足,也是一个原因。
笔者近日在山西省黎城县发现,该县黎侯镇的农业“订单”显得有些“别样”。他们动员农民种朝天椒,在与农民的“订单”中,提出“保底价”和最高价。这样的“订单”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告诉农民市场是有风险的,使农民对最低收入也有了心理准备。这种“丑话”说在前头的做法,在农业“订单”中很有必要。
“订单”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农民家庭生产和广阔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大市场连起来了。一家一户的生产置身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农民难免会手足无措,而“订单”在很大程度上让农民有了稳定感。因为“订单”把市场的风险“圈”在了“订单”之外,对于减轻市场波动带给农民的损失,无疑大有好处。
“订单”在“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为了让农民种得放心,我们在签“订单”的时候,往往好话说得多,“丑话”说得少。这样,农民的心理预期容易与“订单”一起“定”在一个较高位置上。市场经济本来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一旦市场有了变化,农民的心理预期就会得不到满足。黎城县黎侯镇的“订单”先说“丑话”,就是把市场的风险明明白白告诉农民。这样做,即使农民对“订单”有足够的信心,也让农民对风险有一定的预期。
“丑话”说在“订单”前头,要比不说“丑话”好得多。
联系电话:010-858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