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论文_陈中发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论文_陈中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木山堡小学

一、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留出探究思考的空间

在当下,开始提倡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改变以往权威主导的地位,真正以一个引导者、协作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都是直接提问,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在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学需要为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他们真正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讲解《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思考为什么羊会丢;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时,让他们思考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等等。通过创设这些问题,为他们预留探究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真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认知,提高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养羊人是怎样补牢的,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并让学生阐述自己在这则寓言中所获得的道理,从而真正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利用有效的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情景的创设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语文教师需要对学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度的处理。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还不可脱离生活实际,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营造一种更为真实的问题情景,从而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积极地进行探索。此外,问题还不可过于局限,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在讲解《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大禹不畏艰难,为百姓一心一意做事的精神。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们进行想象。如让学生们品读"大禹带领百姓挖通了许多条河,劈开了无数座大山"等句子进行联想,思考在当时那个没有机械的年代,想要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困难。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那个画面,阐述其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最后,教师也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们结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件,来分析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在课下,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收集类似的事件,让他们找出现实生活中的"大禹",进而实现教学的延伸,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鼓励学生提问题,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问题导学模式下,教学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民主的氛围,促进师生角色实现转变。这样一来,学生才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诱发学生进行提问。另外,在学习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即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主题进行分析、探索,然后让他们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表达。同时,还要鼓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补充,进而实现思维的碰撞。例如,在讲解《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阅读课文,让他们思考每一段所讲述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们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句话,并阐述其原因。同时,学生们也阅读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提问:"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基于此,教师可以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想象,让他们通过"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来感知所描绘的情景,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花的学校"是怎样的,真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探究。然后,在班级上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补充他人的想法,来完善"花的学校"这一画面。

四、设计多样教学活动,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是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观念下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要提高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活动设计方式,促进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在《走遍天下书为侣》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先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上述问题与同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讲述给其他学生,同时耐心倾听他人的见解,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促进学生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安排,能够促使学生在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得到多种能力的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要求。显而易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提高学生的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采用问题导学法是引领语文课堂走向高效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的内涵,努力打造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陈中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论文_陈中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