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成与特征_生态系统论文

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形成、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企业论文,生态系统论文,特征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5-0113-04

20世纪90年代,飞利浦、索尼、汤姆森等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出了高清晰视频技术,但由于影像制作技术、信号压缩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标准等关键性配套技术未被及时开发,致使这些公司迄今未能获得R&D投资回报。因缺乏配套的汽车电路操控技术开发,世界轮胎大王米其林公司1997年开发出PAX防爆轮胎至今未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为避免国际上3C/6C DVD联盟收取高昂专利费,我国开发出了EVD、HVD、HDV,但终因缺乏好莱坞等影视制作商配套技术开发配合而失败。当今,高科技企业产品技术的最终成功开发和应用,离不开配套性产品技术的同步开发和应用,离不开整个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大环境。现代高科技企业就像处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彼此之间依赖性越来越强。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各企业赖以生存的“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之争。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高科技企业之间一种新的竞争模式。那么,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以及它具有的生态特性是什么呢,以下试对此作出回答。

一、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结构

面向客户需求、以“协作R&D、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被称之为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从定义可知,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技术构件/模块的创新体系,系统内部的这些构件/模块是属于相关性(配套)产品的构件/模块。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实质上是配套性产品的技术创新体系。配套产品技术之间的兼容性要求系统内部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配套技术开发时必须遵循共同的技术标准,如图1。

图1 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结构

由图1可知,技术标准是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和纽带,它同时表现为一系列专利组合;其次是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配套性产品技术,如配套产品A技术、产品B技术、……;以及每项配套技术中所包含的一些技术模块,如产品A技术包含的技术模块A1,A2,…,An,产品B技术包含的技术模块B1,B2,…,Bn等等。

现代高科技企业必须把配套产品的技术创新纳入到一个共同的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之中。一旦这个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成功运作,就能够创造出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创造的价值。像Microsoft端口代码实现共享、Java脚本文件实现开放、诺基亚/爱立信对脚本代码进行公布,这些企业通过OSS源代码开放,鼓励其他开发商在他们的平台上开发配套性软件,由于软件产品较强的网络外部性,配套产品的形成使用户价值不断得到提高,大大增加了产品竞争力,形成了相当的用户基础。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成功就在于善于培育技术创新的上下游伙伴,善于把互补性技术创新纳入到共同的创新体系中,形成跨国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协同整合相关产品技术,提供给顾客一整套解决方案,为顾客创造超额价值。

二、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过程

从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义可知,以“协作R&D、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形成的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指的是整个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为导向形成的配套性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具体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协作研发、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这些基本过程。而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只有在技术标准化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发挥系统的协同整合功能,为顾客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首先,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由众多高科技企业围绕相关性技术进行协作研发而形成的一个系统。随着高科技产品技术复杂性增加,配套性产品的增多,单个企业无法独揽所有产品技术。为保证配套产品的兼容性,众多高科技企业依据自身优势围绕一个共同的技术标准进行协作研发,开发出各个配套产品所需要的一些技术模块,即如图1所示的配套产品A、产品B等所需的一些技术模块。因此,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众多高科技企业进行协作研发的结果,系统中各个企业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事实上,产品技术的复杂性和瞬息变化使得我国企业必须与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以此提高我国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终能够较大程度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高科技企业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要单干,而是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的机遇,通过协作研发的形式积极融入到全球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去,以此增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在不断加强[1],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标准往往表现为一系列专利组合。为了推进技术标准在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技术标准的制造者即专利所有权人必须将知识产权许可给各个技术模块开发者。最终,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各高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许可和授权的情况下,遵循和运用同一技术标准进行协作研发,因此,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是知识产权在相关企业进行授权和许可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高科技企业在技术标准的使用方面没有注意到技术标准专利化特征,加上专利权人也没有主张其专利权,以至于一些高科技企业使用的许多技术标准由于包含大量其他国家的专利,使得我国每年要向他人缴纳巨额专利费。如一些DVD厂家由于使用的DVD标准中含有国外厂家的专利,每年须向国外厂家缴纳高达70亿元的专利费,这直接导致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厂家。

最后,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配套产品的技术创新系统,系统内配套产品技术的开发界面必须标准化。即系统内部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必须遵循共同的技术标准,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个协作研发者通过广泛的技术标准合作,形成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一个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因此,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实质上也是一个技术标准合作系统,这个系统将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两个原本脱节的体系成功统一起来。在技术标准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使各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序化[2],使技术创新成果更容易获得广泛的市场基础。由于高科技产品较强的网络外部性,技术标准的合作者越多,配套产品对市场的“锁定”效应就越强[3],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相关创新成果就越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在未来3G产业中将会以TDS-CDMA标准为核心形成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包括系统设备商、电信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商。如果这三者在TDS-CDMA标准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整合功能,那么整个TDS-CDMA标准就容易赢得市场认可。

此外,由于技术标准是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整个结构的核心和纽带,使得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将表现为系统的标准之争。3G产业的未来竞争格局也将表现为三大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标准之争,也就是WCDMA,CDMA2000,TDS-CDMA这三大标准之间的竞争。

三、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

参照尚昌玉(2002)、徐幼民(2005)、罗发友和刘友金(2004)的相关研究[4-6],将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些基本要素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全方位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可比性和类似性。表1中,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一样,都是作为系统的基本单位而存在;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集合体——创新种群和创新群落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具有可比性和类似性;高科技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创新网(链)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链)具有类似性;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与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具有类似性。

由于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可比性和类似性,使得跨国创新生态系统运行规则及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由此具有很强的生态特性。系统内部各个企业之间、企业与整个技术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类似性。比如,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高科技企业所形成的创新链就可以类比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如果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遭到大量捕杀的话,那么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也无法生存。同样,创新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的技术无法同步实现,则整个创新链中的其他技术也就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飞利浦、索尼、汤姆森公司在开发高清晰视频技术时,如果其他关键性的信号压缩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等配套技术,只要有一项技术无法配套实现,则整个技术系统就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或者任何一项关键技术无法同步升级,则整个系统无法同步升级。因此,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一样,彼此的依赖性很强,是一种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生态关系。

此外,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互惠共生、协同竞争等行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互惠共生、协同竞争等行为[7-8]。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高科技企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生物一样适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跨国生态系统高科技企业的跨越式重大创新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的变异。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和技术流关系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高科技企业的竞争态势和格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态位。

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生态特性之外,还具备有别于其他生态组织的显著特性。一方面,传统的创新集群所强调的是一种地理上的空间性集聚,而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形成的配套性产品的创新体系,系统内部企业可以来自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一种虚拟性集群,可以跨越地理限制。此外,由于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这种虚拟性集群,使得系统内部创新主体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创新的跨国性特征。另一方面,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在于能够为顾客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系统内部配套产品存在较强的锁定性、各企业对技术的专用性投入等使系统内部各企业的合作关系容易锁定,系统内企业也容易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系统要成功地与其他跨国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竞争,各企业就必须协调一致,发挥系统整合功能[9-10],形成一种合作共生关系。因此,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企业具有高度的合作共生性。这种生态特性比其他生态组织更为明显。

由于跨国创新生态系统较强的生态特性,因此可以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从现有研究来看,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研究对象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如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目的在于保证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研究对象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由此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些基本发展规律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中。这里的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属于第二种情况,即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些基本发展规律研究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以期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寻求突破。

四、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协作R&D、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形成的高科技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是在技术标准化战略导向下形成的配套性产品的技术创新体系,其形成过程具体包含协作研发、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这些基本过程。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创新网(链)等要素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食物网(链)等要素的可比性和类似性,使得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生态特性,因此,可以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科技企业的跨国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1)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与驱动力。运用行为生态学理论与模型,探讨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体系为先导,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跨国化、网络化,导致新一轮全球科技资源流动、重组与创新一体化急剧提速,进而推动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深入明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与技术扩散模式演变趋势为我国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的内在驱动力。

(2)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运用非线性生态动力学理论与模型,研究跨国创新生态系统遵循技术非连续性发展、主导设计范式的形成和技术累积变化的运动轨迹,及其跨国创新生态系统随着技术标准确立、推广、升级而演进的生命周期。

(3)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的互动契合机理。运用信息生态学理论与模型,探讨基于协作R&D和技术标准合作网络化的创新生态链体系结构、基于模块/构件的技术网络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模式与组织形态。

(4)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战略模式。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模型,从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标准化体系契合互动的角度,将“协作R&D、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三大要素纳入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分析框架中,构建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选择理论框架与决策模型,推演各战略对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方式、具体地位、博弈模型及互动路径。

标签:;  ;  ;  ;  ;  ;  

高技术企业跨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成与特征_生态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