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现状与高职毕业生就业_求职论文

我国就业现状与高职毕业生就业_求职论文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学校论文,就业形势论文,当前我国论文,毕业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失业人员总量居高不下,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相当严峻

今年我国城镇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待安置下岗职工为6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770万人。从以上三类需要就业的人员看,今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近2400万人。如果按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7%测算,全年新安置就业人数可达1000万人(其中净增就业岗位约800万个),2003年三类人员合计失业人数约在1400万人左右。此外,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2亿人,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待流动。今后几年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形势非常严峻。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急剧攀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持续下降

我国的失业率从1982年至2000年近20年来基本保持在3.1%左右,登记失业人员尚未突破600万人。2001年开始上升至681万人,失业率为3.6%;2002年登记失业人员达770万人,失业率上升到4.0%,这是自1981年以来失业率升值最高的一年。预计今后几年,下岗职工将逐渐向失业并轨,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会达到7%这样一个高水平,失业率可能会呈现跳跃式攀升。失业率上升的同时,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到2002年的5年,分别为50%、42%、36%、30%、26%。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份去年再就业率不到20%。这表明,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趋于困难。

(三)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尚未缓解,大龄人员已经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

据去年我们对6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下岗失业人员中大龄人员 (男性50岁以上,女性40岁以上)达到28.7%。据此推算,全国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在300万人以上。这部分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相当困难,而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其自身能力和条件又很难适应,因此,他们失业的周期往往持续很长时间。调查发现,下岗失业人员中1-2年未找到工作的占19%,2年以上的达到55%,两项合计占到74%。失业周期最长的几乎全部是大龄人员。由于长期失业,75%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月人均收入在300元左右,部分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生活非常艰难。

(四)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按2002年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估算,2003年、2004年、2005年离校时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分别为75万、99万、120万;如果按2002年底80%的当年就业率估算,并且假定今后几年仍然与2002年一样,灵活或临时就业以及考研的毕业生人数与沉淀到下一年的未就业毕业生各占50%,那么,2003年、2004年、2005年年底仍未实现就业的当年毕业生人数将分别为42.4万、56万和68万。可以这样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在当前全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国家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势必对总体就业形势造成不利影响。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高职生和专科生占的数量较大,这一情况在扩大招生规模后被放大,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五)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加快了向城市流动的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高达1亿2107万人。省内流动的有7865万,占65%;跨省流动4242万人,占35%。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有关部门预测,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每年正以800万—1000万人的速度递增,这不但使已经饱和的城市难以承受,同时也加大了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难度。

二、当前结构调整中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我国近几年来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两个方面,其中就业突出的矛盾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困难群体(女40、男50)和大中专学校毕业后长期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学生。我们在正视就业难点的同时,也应该认识我国结构调整中所存在的就业机会。

(一)结构调整中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开发就业岗位大有潜力

首先是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据预测,“九五”期间,可净增约3000万人,占城镇就业增量的四分之三,这是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其次足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70%,我国才28.6%;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约占就业总人口的20-30%,而我国只有3.9%。其三是中小企业。目前,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来自中小企业,发达国家90%的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二)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我们通过调查,认为在以下6个领域中可开发大量的就业岗位: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要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的服务行业;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三是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五是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方式变化,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六是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三)青年和职业技能人才将成为企业需求的主体

近期,我们通过对90个城市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企业用工状况调查后了解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企业用人仍占主体地位。企业用人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所占比重之和为58.6%,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及金融保险业分别占0.8%、1.3%、1.7%和3.3%。二是受聘者多以青年为主体。近90%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8.8%。三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50.4%,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如何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

如何解决好大中专学生就业问题?就劳动保障部门来说,当前应加强就业指导,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广开就业门路,疏通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进入市场竞争就业。

(一)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把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程。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意识教育,进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以提高就业指导效率。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树立市场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确定择业目标,使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好结合起来。要对毕业生重点加以指导,使其掌握求职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就业相关政策,依法维护自身的就业权益。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参加各种求职指导活动,聘请职业指导人员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确定心理专职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就业态度,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社会。

(二)制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

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教育。对在校学生要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对开展创业教育的学校应该提供专业指导、市场分析、法律咨询等服务以及工商登记、金融贷款、税收等方面服务,促进学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有意创业的学生,劳动保障部门创业培训机构可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以及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有条件的城市还可利用已建立起来的孵化基地,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建立学生见习和实习制度

职业学校要在自己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专业对口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促使职业学校学生适应企业需求和提高职业技能。在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建立毕业生见习制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实行3至6个月,最长至一年的见习期,以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便于企业在见习期内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选择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应由政府或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

(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大为职业学校学生服务的力度

劳动力市场要打破传统的求职方式,利用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网络,发挥学生网上求职的优势,为学生网上求职创造条件。一是要建立学生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职业供求情况调查和分析工作,定期向社会和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二是沟通就业信息渠道,使学校计算机网络与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对接,进行定期的信息服务和常规的日常服务。三是针对毕业生特点,由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组织企业到学校进行专业性、行业性的供需见面会,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择业信息登记、就业推荐以及档案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对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对符合条件要求的学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五)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书”制度

为使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部分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职业学校,如其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毕业学生理论考试合格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就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的,可视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鼓励职业学校学生能够掌握一门或多门职业技能,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职业学校学生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好专业,取得职业资格,为进入社会求职打好基础。

(六)完善灵活就业办法,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灵活就业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办法,解除从事灵活就业的学生的后顾之忧。我们将在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专门窗口,为从事个体经营、自由职业和创业的毕业生提供社会保险缴费和接续等服务。

标签:;  ;  ;  

我国就业现状与高职毕业生就业_求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