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土高原历史人文的相关见解论文_王章玉

对黄土高原历史人文的相关见解论文_王章玉

王章玉(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第二小学 四川 西昌 615899)

摘要:黄土高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名副其实的文明摇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塬、梁、茆、川的壮阔地形地貌,更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本文将着重介绍黄土高原独特的窑洞、陕北民歌、威风锣鼓、民间剪纸等文化,从而却体会黄土高原在历史变迁中传承而保留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黄土高原;历史人文;见解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154-01

黄土高原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一次次的历史动荡中,生于此长于此的陕北人民背井离乡又重归故土,强大的社会流动性促进了黄土高原的文化融合,使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逐渐固定。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将原始的宗教信仰习惯传承下来,并衍生出了自己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化。

一、窑洞文化

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得窑洞在数千年的历史选择中被保留下来,成为陕北地区人民的主要居住方式。或许,对于黄土高原的广大民众来说,窑洞不仅仅是作为居所而发挥作用,更是黄土高原数千年历史变动的见证者。

黄土高原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窑洞文化成为黄土高原的代名词。中国人的风水理念在窑洞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般来说,中国风水理论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这种“风水宝地”处处可见,淳朴的黄土高原百姓聚集在这样的风水宝地上,从此安家落户,衍生文明。

黄土高原的窑洞在外观上看基本与黄土地融于一体,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这片壮阔的土地上。窑洞注重“窑脸”的装饰,各具特色的“窑脸”成为广大黄土高原居民彰显个性的媒介。无论贫穷或富有,“爱美”的黄土高原人民都会精心装饰自己的住所。窑洞这一传统民居最早的记载源于元代,已经至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而且,居住在窑洞中的人们讲究“镇宅”,他们会用镇符镇住煞气,由此衍生出贴门神的习俗,广为流传。

近代以来,窑洞文化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一步步地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在漫长的岁月中,封建王朝走向败落,中华大地受列强蚕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革命家在陕北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陕北窑洞休养生息,筹划着民族复兴的壮举。延安向来被认作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伟大的革命精神在陕北窑洞薪火相传,一代伟人在这里彻夜不休、指点江山,为黄土高原的窑洞文化赋予了政治理念。人民与恶劣环境顽强斗争的精神理念与中国共产党人与侵略者顽强斗争的精神理念融为一体,体现出中华人民在数千年传承发展中所留存下来的民族气节。

二、威风锣鼓文化

在古时候,士兵在上阵杀敌时依靠威风锣鼓来激发斗志,激励士兵保家卫国、共创伟业,所以说,威风锣鼓这项传统文化最初是为战争而服务的,旨在激励士兵一往无前,为家国大业浴血沙场。和平年代,威风锣鼓作为一项具有黄土高原特色气息的民族艺术被传承下来,成为黄土高原的一个特色标签。

传说,威风锣鼓最早出现于上古尧时代,在那个时代,威风锣鼓是作为一种礼仪演奏而存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娥皇和女英回家省亲的日子,她们的丈夫尧管辖部落的百姓为了表示尊敬,会敲锣打鼓为她们送行,在她们回程时,她们部落的百姓也会采取敲锣打鼓的方式送别她们,随着岁月的变迁形成了威风锣鼓文化。在庆祝春节时、在庆祝丰收时、在群众游行时,人们都有机会亲眼目睹这像文化的独特风采,去亲眼所见威风凛凛的鼓手的勇猛姿态。

三、陕北民歌

曾经,阿宝的一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风靡全国,让全国人民意识到原来世界上竟然有如此一种雄浑深厚,而又淳朴至极的歌曲演唱方式。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原人没有不会唱陕北民歌的,黄土高原的人们将日常的生活写在民歌里,用嘹亮的嗓音表达出来,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最普通的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最朴素认识和最热切憧憬。

黄土高原地区荟萃了了最多的民歌种类,信天游、小调这些朗朗上口的民歌形式,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几乎都可以张口就来。在诸多的民歌形式中,信天游又最为雄浑、因此被认作是最具有陕北特色。信天游的篇幅普遍较小,也没有特别多的形式要求,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不必刻意去记信天游的韵脚韵律,什么上半句押韵、不隔句押韵,只要心有所感,只要想唱,那么一首韵脚多变、节奏明显的信天游便浑然天成。陕北人民利用信天游等民歌抒发情感、纪念生活,陕北人民豪放粗犷的性格也就由此形成。

陕北民歌的题材不受到限制,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可以,因此创作的自由度比较高。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因此陕北民歌涌现出一大批佳作,批判封建剥削势力、讴歌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最下层的人民群众利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拥护。

四、民间剪纸

中国的剪纸文化令世界瞩目,而黄土高原地区的剪纸艺术最令人赞叹不已。廖阔的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剪纸。花花绿绿的剪纸,稀奇古怪的样式,体现了淳朴的陕北人民对于生活的最美好憧憬,精巧绝伦的剪纸又体现着豪放粗犷的陕北人民的心灵手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许多像民间剪纸一样精巧的文化瑰宝已经逐渐失传,但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剪纸文化则不然,陕北人有浓重的乡土情怀,他们不会坐视自己的灿烂文化失传。因此,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剪纸文化形成了更加迷人的文化风韵。

五、结语

黄土高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炎黄子孙的生长摇篮,独特的历史人文在这里生根发芽,窑洞文化、威风锣鼓文化、陕北民歌、民间剪纸,各具特色,又都提现了高原儿女的豪放而细腻的乡土情怀。

参考文献:

[1]史统令.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中的人文历史风采[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9):234.

[2]袁晓波,尚振艳,牛得草,傅华.黄土高原生态退化与恢复[J].草业科学,2015,32(03):363-371.

[3]王双怀.历史时期黄土高原陆地水的分布与变迁[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5):43-52.

[4]李会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2(06):31-34.

[5]杨尚英,杨冬梅.黄土高原生态旅游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03):137-139.

[6]邓辉.《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与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读史念海先生《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有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01):6-11.

论文作者:王章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对黄土高原历史人文的相关见解论文_王章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