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亚鹏

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亚鹏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4000)

【摘 要】本文对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从清洗道床、布置场地、设置测量控制桩等方面施工流程以及施工关键进行分析,探讨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具有综合性能良好,承载力强,施工相对简单等特点,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发展相对较快,在线路轨道中,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具有整体弹性较好,能够降低承载运输条件下的振动冲击,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的施工流程与施工关键进行研究,该工程的线路等级为国铁1级,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共442.2km,占总工程量的79.4%,权限的牵引质量为5000t,采用轨排框架法进行流水线施工。

1、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前期准备

隧道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条件进行确认。在施工前,根据轨道的监控网以及地质勘查资料,对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环境进行分析,确定施工工艺条件与施工设计,在评估合格以及设计资料审核后,方能够进行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的铺设。

1.1监控网建立及评估

在隧道工程建设完成后,构建轨道控制网监控网。采用CP平面控制网的方式,对隧道工程的结构以及遂底进行监控分析,每隔60-80m构建一对CP平面控制网,将隧道的安全等级分为三个等级,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监控网的质量。由专业评估机构对隧道的监控网进行全面评估,只有在评估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轨道施工。同时对隧道基底进行监测,采用钻芯取样的方式对隧道基底的强度进行分析,确保隧道基底的强度满足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的要求;对于基底缺陷进行专项整改,确保无虚渣空洞。在监控网以及基底监测合格后,为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提供坚实的基础。

1.2 隧道沉降评估与排水设计评估

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过程中,隧道沉降与轨道水量对施工具有关键影响。为了加强施工控制,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在隧道主体完工后,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变形观测与沉降观测,只有沉降观测数值满足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工程需求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建设。沉降检测中,只有地质条件好,沉降总量不大于5mm时才满足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铺设条件。对隧道的防排水进行设计评估检测,采用可靠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处理方式,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防排水系统满足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工程标准后,才能够进行施工铺设。

1.3 基底清理与测量放样

对隧洞底部进行清理,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铺设提供适当的基底,保证基底的清理,并且采用钢钎等工具对底部填充面进行凿毛处理。所进行的凿毛间距为5cm,深度为1cm,以露出粗骨颗粒作为凿毛的标准。在凿毛后将废渣及时清理,确保基底的干净,为后续工程提供基础。在隧道底部清理完成后,采用全站仪对隧道内部的道床板进行测量,精确测量出道床板边线、中线以及道床板分隔缝,采用弹线刻出明显的标识,测量的偏差不得超过±0.5cm,将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的模板边线往外偏移10cm左右,为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的安装与校验提供支持。

2、施工技术与施工控制方式

在隧道监测的基础上,明确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原则,结合工程施工的特点,明确施工流程与施工控制方式。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需要首先对隧道进行处理,完成基底清理以及凿毛,完成后测量放样,明确铺设轨道流程与控制方式,对其中的轨排组装、轨道粗调、混凝土浇筑、模板吊装等工艺进行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布置场地与设置控制桩

在测量放样的基础上,结合施工流程明确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移动式组装平台、龙门吊、排轨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工序紧密联系,为施工提供保证。每隔200m埋设中线高程控制桩,所有控制桩均需要进行加密,在线路中线设置标桩,为了确保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的稳定性,需要对控制桩的偏差急性调整,监测控制量柜面系的变化,为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提供桩基支持。

2.2 沥青间隔板和道床钢筋网铺设

采用洞外加工成型道床钢筋网作为结构基础,采用洞内吊装的方式进行铺设,采用C40混凝土垫块支垫作为支垫的基础,采用横向伸缩缝沥青板作为间隔板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每隔6.25m设置一处沥青间隔板,将其安放在正中,形成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铺设的模板。在铺设的过程中,将沥青砂浆填充于沥青间隔板中分填缝中,确保后续道床灌注质量。

2.3 粗调排轨,接地焊接与模板安装

采用全站仪与轨排粗调及进行粗调,调整道正确位置后固定轨道,确定轨排位置,并且用全站仪进行复核,容许偏差为±5mm。粗调完成后,采用纵向钢筋形成钢筋网,根据设计图纸形成三纵一横的钢筋结构并且焊接,形成纵横向模板。依照道床板的分块以及设计摆放钢筋,将纵向钢筋摆放在基面上,采用随车吊散步轨作为轨枕的安装,并且采用专用吊绳进行轨枕安装,缓慢的移动进行铺设,按照控制线控制轨排之间的间距。采用移动式组装平台进行轨道的排架铺设,所铺设的轨枕之间的差异不大于±10mm。确保轨枕线型平顺,确保轨枕铺设的精确度。在铺设过程中,在准确对位的前提下,采用快速扣件将支撑块与排架组成轨排,并且采用自行式龙门吊进行吊接施工。

2.4 精调轨排,固定轨排

采用经纬仪对铺设精度进行控制,施工人员对每榀轨排只调前端进行精确控制。铺设过程中,每隔5跟进行编号,标识后为小车的调节打下基础,完成后采用夹板进行连接,为了确保连接质量,保持夹缝在6mm-10mm之间。采用轨道尺对建设中支脚螺栓的轨面标高急性调整,确保其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2.5 道床混凝土浇筑

道床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加强支撑块下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振捣质量,并且确保布料均匀,避免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支撑块和平排架污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层灌注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采用宽胶带将支撑块与橡胶套靴处密封。施工完成后进行抹面整平施工,根据建设的需求,道床混凝土面至套靴下游2mm的间隙,形成永久性的控制桩。在混凝土施工完成,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5MP后,拆除轨道排架,将机具进行倒用施工,并且松开悬挂扣件、锁定装置以及支腿螺栓,控制施工精度。

3、施工控制关键

在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准确性,需要加强测量、轨道粗调、精调以及混凝土养护等方面的控制。施工准备过程中,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为了确保测量精度,尽量避免外来车辆与人员的影响。轨道铺设过程中,采用螺杆调节器进行安装固定,对轨道进行粗调,将轨面高程差控制在±2mm之间,粗调后采用精调小车的棱镜进行精调,确保轨道安装精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专人进行保湿养护,养护周期为12-14d,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

4、结语

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在交通运输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施工质量与施工精度是其施工的重点,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对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流程进行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从而保障施工质量,为我国隧道轨道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其清. 重载铁路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关键技术[J]. 铁道建筑,2014(12):99-102.

[2] 李明领.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选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14,(7):18-19.

论文作者:李亚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隧道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李亚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