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21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21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3个组别。经手术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三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FVC、FEV1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均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术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所受影响最小,开胸肺叶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最明显。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肺功能;肺癌根治术
前言: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特征。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治疗形式。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便于恢复等优势[1]。为了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63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的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21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21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3个组别。
入选标准:(1)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恶性结节);(2)病变小于2cm;(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接受过化疗治疗的患者;(2)(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排除不配合的患者;(3)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4)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A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49.4±3.7)岁;B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0.8±3.3)岁;C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0.6±3.9)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A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以单操作孔法作观察孔、操作孔,以胸腔镜探查病灶位置,游离解剖患者肺叶动静脉、支气管,以胸腔镜切割缝合器切除病灶肺叶,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以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胸腔。于患者观察孔放置引流管,闭合胸腔,逐一缝合切口。
1.2.2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B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患者体位、麻醉方法均与A组完全相同。以单操作孔法作一观察孔、操作孔,探查确认病灶部位后,充分游离患者肺段,见肺段动静脉、支气管完全暴露后,逐一解剖肺段血管及支气管,夹闭处理段支气管,通过鼓肺判断病变肺段,并将出段间裂充分暴露出来,确定病变肺段边界,以胸腔镜切割缝合器行切除治疗。B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引流管放置等操作均与A组一致。
1.2.3开胸肺叶切除术
C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常规选取肺癌患者侧后外侧切口,逐层进胸后,行肺叶切除治疗,并行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放置引流管,闭合胸腔。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前肺功能,评分项包含FVC、FVC%、FEV1、FEV1%。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20.0软件。如P<0.05,可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三组肺癌患者FVC、FEV1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FVC、FEV1指标均有所下降,但C组下降幅度大于A组、B组(B组降幅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胸腔镜手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肺癌患者的主要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发生率、创伤小等优势。开胸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患者,手术操作会对患者胸腔组织造成一定损伤,诱发术后疼痛,进而影响患者的肺功能[2]。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微,对患者肺功能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本研究将63例肺癌患者均匀分成A组、B组、C组3个组别,分别给予三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表明:术前三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C组FVC(1.07±0.25)L、FEV1(0.98±0.16)L,低于A组FVC(1.33±0.39)L、FEV1(1.27±0.35)L,低于B组FVC(1.68±0.61)L、FEV1(1.58±0.5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医院可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以减少手术应激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特别是肺小结节、磨玻璃结节等适合行肺段切除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恶性结节),可不必要行胸腔镜肺叶切除,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具有减小手术患者肺功能损害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裘,黄国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12):887-890.
[2]赵晓龙,孟胜蓝,蔡云婷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6,15(07):690-693.
论文作者:杨涛,,白理, 杨东斌,陈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肺叶论文; 切除术论文; 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胸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功能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