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2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小儿细菌性痢疾经治疗 治愈 2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先做粪便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疗效的考核应以粪便培养阴转率为主,治疗结束时阴转率应达90%以上。中毒性菌痢病情较凶险,变化迅速,故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脉搏、血压、呼吸及瞳孔变化,应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抢救措施。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痢疾;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31-02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或称痢疾杆菌属)所引起。共分四群: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多见于夏秋季。临床特征为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症状。中毒型可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6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2岁,平均3岁4月。主要表现为发热25例,胃肠道症状均有腹泻表现,便血10例,呕吐4例。轻度脱水5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2例,沁尿道感染1例。
1.2 方法
1.2.1普通型菌痢 抗菌药物可选用下列之一口服:①庆大霉素10mg/(kg?d)。②卡那霉素40mg/(kg?d)。③呋喃唑酮(痢特灵)5~10mg/(kg?d)。④诺氟沙星15mg/(kg?d),学龄儿童必要时可用。以上药物每日量分3~4次口服,疗程7日。复方磺胺甲嗯唑(SMZCO)50mg/(kg?d),分2次口服,疗程7日。小檗碱(黄连素):每片0.1g,剂量为10~20mg/(kg?d),分3~4次口服,疗程7~10日。
1.2.2中毒型菌痢
1.2.2.1高热处理 高热顽固不降先用安乃近10mg/kg,肌注,同时给头罩冰袋或冰帽等物理降温。仍不能降热,则用盐酸氯丙嗪及异丙嗪各lmg/kg,肌注,或加入10%葡萄糖液50ml静滴。
1.2.2.2反复惊厥处理 先用地西泮0.1~0.3mg/kg,肌注或静注,静注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同时用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注,以降低脑水肿,必要时每4~6h重复1次,直至惊厥控制。
1.2.2.3抗休克处理 发生休克即给予右旋糖酐40(儿童10ml/kg),其后用5%碳酸氢钠5ml/kg静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上升,可用东莨菪碱0.03mg/kg或山莨菪碱0.2~2mg/kg,静注,必要时5~30min重复1次,直至血压回升。
1.2.2.4抗菌药物 可用庆大霉素3~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或用氨苄西林1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病情好转改为口服。以上药物无效可用头孢哌酮10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
1.2.2.5慢性菌痢:药物治疗同急性菌痢,疗程10~14日。也可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服用1个疗程有改善但未痊愈者可隔1~2周间隙再用,共2~3个疗程,也可交替用庆大霉素及小檗碱保留灌肠,每日1次。
1.2.2.6微生态制剂:有利调理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协助肠道正常功能的恢复,但应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1.2.3对症治疗 患者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停药3天,其后每日取粪便培养,连续3次培养阴性为治愈。发热予以退热剂[3]。腹痛剧烈可给予针刺穴位、热敷腹部,必要时可选用解痉药物,口服6%颠茄合剂或颠茄片,每次0.2~0.6mg/kg,3次/日。腹泻频繁,每日10次以上者,影响休息和药效者,可加少量氯丙嗪。严重腹泻或婴儿有呕吐不能进食,应静脉补液并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结果
32例小儿细菌性痢疾经治疗:治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7%。
3.讨论
急性痢疾起病急,有发热、腹痛、腹泻,粪便呈黏液样或脓血样,每次量少,伴里急后重症状。少数发生中毒型菌痢者病势凶险,骤起高热达40~41℃,反复或持续惊厥,转人昏迷,迅速发生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病初肠道症状不明显,需灌肠采集大便检查才发现黏液脓血便。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长期或间歇性腹泻伴脓便,在暴食、冷食或劳累后急性发作。有乏力、贫血等表现。现腹泻,开始稀便,含少量黏液,24~48小时后,35%患儿出现脓血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有里急后重感和腹痛。毒血症严重时可有腹胀,肠鸣音减弱或频繁呕吐咖啡样物,提示有肠道应激性溃疡和麻痹性肠梗阻。
大便外观为黏液脓血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成堆,并可见吞噬细胞和红细胞。大便1次正常不能排除本病,需连续反复检查,在起病1~2天取大便送培养,阳性率高。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患儿高热时末梢循环不良,故体表温度低,但直肠温度却很高,因此应以肛温为准[4]。给予冷盐水灌肠、人工冬眠疗法等。惊厥不止者,可静脉注射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及时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整血管收缩功能,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以改善微循环。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多由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所致,应积极降温、止惊、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灌流和兴奋呼吸中枢,可给予甘露醇,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严重病例可短程应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具有止惊和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的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有呼吸衰竭者尽早使用呼吸机。由于耐药菌株增多,可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董顺琴,龙春利.小儿中毒型菌痢降温方法的临床观察[J]. 《南方护理学报》, 2002.9(01):14-15.
[2]蒋鸿超,黄海林,苏敏,奎莉越,寸树兰.小儿细菌性痢疾147例志贺菌菌型及耐药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2):43-46.
[3]黄水霞.头孢哌酮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7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06.33(5):81-82.
[4]汤书晶,倪益锋.环丙沙星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1.8(04):357-358.
论文作者:崔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痢疾论文; 小儿论文; 细菌性论文; 药物论文; 脓血论文; 疗程论文; 头孢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