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难看出,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但并不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心得:
一、准备材料,明确目的要求是实施动手操作的前提
1.提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材料。根据操作的主体、操作内容的不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必须紧紧为目标服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如:有些材料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有些材料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有些是用学具中已有的。
2.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要求。在操作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动手操作的程序、规则、注意事项及这节课动手操作的目的。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谈话导入,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彩纸(五颜六色,且在纸的中间画有虚线),学生拿到纸后都非常兴奋,互相炫耀着自己的纸条;然后让同学们沿虚线折一折,都发现了什么?(这一动手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对边相等这一特征)学生动手折纸后,纷纷回答了自己的发现:“一样大”、“ 我的比他们的更漂亮”……学生虽然说出了很多自己的发现,可就是没有学生发现“对边相等”的特点,无论我怎么引导,也无济于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过后,我认真地分析,认为主要太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如:这节课我们动手折纸的目的是什么呢?再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动手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操作步骤、指明注意事项
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没有目的性的操作是达不到预设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也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而是要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在学生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如果数学知识较抽象,学生的感性经验缺乏,更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抽象概念、法则的理解。例:教学二年级上册《分桃子》(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时,平均分虽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用固定的语言给平均分下定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很难。我是这样做的:题目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猴子,可以怎样分?(1)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的意思;(2)特别是要说一说“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石子代替桃子,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一下分法的多样性而结果是一样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在遇到疑难之处,实施动手操作。具体形象是小学生思维形式具体表现,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与思维相联系,学生创新意识就在动手操作中培养起来了。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教学中的疑难点变得具体形象化。例: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你能拼几种?你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变化吗?周长呢?”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较淡薄,不能很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所以我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拼一拼的动手操作方式,使学生在操作中很快地把所有能拼成的长方形都摆出来,并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有些练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3.在归纳规律时进行动手操作。皮亚杰曾经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引导自悟自得,按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实现自我探究,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教师的讲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启发的作用。
三、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
1.加强动手操作与语言间的联系。操作不能机械化进行,要通过操作揭示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基本规律。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从操作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思维过程,还要让学生用言语表达出来。学完后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
2.重视让学生质疑。质疑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和自主发现的钥匙。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提出问题,不论是与学习有关的还是无关的、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有价值的还是滑稽可笑的,我们都应重视,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问题是重视的,从而保护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提高他们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如:教学《镜子中的数学》,首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一面镜子,每人按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体会镜面对称的有趣和自己的发现;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虽然‘王’字的一半被镜子遮住了,但没遮住的一半在镜子里有像,外面的一半和镜子里的像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王’……”接着,教师让学生举起右手照镜子,镜子里的你举起的是哪边手?让学生把笔袋图案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图案位置有什么变化……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一些自己发现和在操作中有疑问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空间,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论文; 发现论文; 教师论文; 长方形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