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_田雷

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_田雷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地铁车站一般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故在某些特殊时期会出现大客流,如上下班、周末、节假日、大型活动及恶劣天气等。如何从行车组织、客运管理、作业程序、服务设备等方面入手,查找、分析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解决、扭转和改善这一局面,全面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尤为迫切和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1、前言

近几年,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线开通带动周边居住人口和商贸经济的飞速增长,地铁以其安全、舒适、快捷、便利的特点,成为广大居民上下班、购物、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客流量逐年递增。在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给地铁运营组织也带来较大影响和压力,制定出良好的客流组织方案,是满足乘客能安全、舒适、准时出行的基础。

2、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影响因素分析

2.1乘客乘坐地铁的流程

乘客在地铁内的行为,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要根据人的活动习惯,做好各个环节的流程设计,不断改善影响客流疏散的薄弱环节,加大对自动售检票设备、车站乘降设备、列车的运能、站厅与站台临时客流疏导组织方式的流程设计与完善。

2.2客流组织影响因素

(1)地面出入口及通道通过能力:通过实际需要对不同车站出入口及通道进行客流流向组织,车站地面出入口及通道的大小、数量对车站集疏客流有较大影响,一般车站考虑到消防疏散的需要,每个站均有两个及以上出入口。

(2)车站乘降设备通过能力:要想有效疏散客流,就需要在大客流高峰时,由专门人员在楼梯口进行有效疏导,并根据客流流向调整自动扶梯运行方向。

(3)自动售检票设备能力:国内地铁车站均设置自动售检票设备,普遍使用的是TVM售票机、自动检票闸机,需要根据不同站点、客流高低设置一定数量、位置,从而达到全面及时服务的能力,设备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客流的组织效率。一般需要通过增加自动售检票机的数量、合理布置自动售检票机位置,应对车站内的大客流情况。

(4)临时疏导措施:如果遇到客流非常大的情况,就需要以临时合理的疏导措施来缓解人流,客流大对出入口、站厅、站台扶梯、站台的压力非常大,通过设置临时售检票口、限制客流方向的措施,充分预留出通道口,确保客流秩序、保证站台候车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列车运能:列车运能指列车行车间隔与车辆载客量大小,运能情况决定了乘客疏散能力。通常情况下,列车6人/m2为满载乘客量,9人/m2为极限值。就需要提前做好预见性的工作,管理部门要提前编制专门的列车运行图,通过合理调配,进一步缩短单向列车间隔,提高增大运能。

3、对策措施和建议

3.1优化行车组织方式,提高运输能力

随着地铁运营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通过增加上线列车数、压缩行车间隔等方式提高运输能力已近极限,只有通过对客流流量、流向的深入细致分析,寻找灵活组织行车的切入点和契合点,调整和优化行车组织方式,进一步挖潜提效,才能不断实现运输能力运用的最大化。

以广州地铁3号线(机场南站/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站)为例,目前3号线日均客流量、断面客流强度位居广州地铁线网之首,列车已超负荷运行。为进一步提升运能,通过分析早高峰断面客流数据、最大断面客流区段及出现时段,研究开行同和—大石小交路的短线列车,在不增加体育西路站折返压力的情况下,对短线列车采取在体育西路上下行站台通过的方式运行。如早高峰短线列车从嘉禾车厂或同和折返线发车,运行至同和站投入载客服务,经体育西路上行站台沿3号线上行正线一直开往大石站再退出服务,其中第1、2趟短线列车运行至大石折返后,继续投入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交路运营。

3.2加大客控力度,确保客运组织安全有序

(1)通过科学合理的客流控制模式和方法,有效疏导和缓解客流组织压力。目前,针对大客流组织特点,一般采取以下客流控制模式:单站级客流控制模式(简称“站控”):车站采取客流控制办法进行客运组织的行为。一般采取“三级客流控制”措施,第一级为控制站台客流,控制点在站厅与站台的楼梯(或电扶梯)口;第二级为控制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入闸机处;第三级为控制非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车站出入口处。

(2)加强高峰期客流控制力度。车站按照“以能定量”的原则,对大客流方向、区段实施“配额制”,限制高峰期进站乘客数量,均匀线路运能分配。对于常态化客控车站,通过查询车站的SC数据进行限流量统计,计算车站高峰时段15min进站客流量与限流值的差值,及时评估和调整常态化客控车站的控、放时机。日常通过采取现场评估和录像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客运组织安全有序。车站常态化高峰客流控制限值可参照表1编制,作为限流值统计评估参考。

3.3强化关键卡控和硬件保障,防止夹人夹物

(1)加强关键点客流组织和疏导工作。因早高峰乘客抢上抢下现象严重,以扶梯口/楼梯口所对车门最为突出,夹人夹物也最为频繁,导致列车无法正常关门影响正点运行。客流关键卡控点的选取原则上应距扶梯/楼梯口留有2m以上缓冲空间,控制口宽度不得大于扶梯/楼梯口宽度。针对重点车站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有效疏导和重点卡控,防止拥挤堵塞,提高乘客上下车速度。同时,不断研究和优化车站在站台扶梯口/楼梯口设置铁马的防护和摆放方式,更好、更有效地起到缓冲、疏导和防护作用。

(2)不断细化站台作业流程,提升服务标准。站台岗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密切监控立岗处附近的乘客动态,尤其是关注扶梯/楼梯口乘客上下车动态,在车门、站台门即将关闭时,可通过语音广播等提醒乘客,必要时应上前拦截,防止乘客抢上抢下,确保乘客安全。列车广播可增加“靠近车门的乘客请注意,请留意好您的衣物,谨防被夹”等类似广播内容,再次提醒乘客。线网大客流车站可加装站台门开关门提示音,协助做好乘客的引导和拦截工作。

3.4优化作业程序,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1)优化站台作业程序,提高发车效率。可根据DTI(倒计时器)显示状况和规律,以及乘客在换乘站和非换乘站上下车的基本用时需求,结合现场实际,压缩关门启动时间标准,进一步优化关门后、动车前手指口呼等作业程序,提升司机现场作业执行力,加大监督引导力度,提高站台作业效率。

(2)优化折返站作业程序,提高折返效率。根据站前、站后折返方式的不同,灵活调整到达司机、接车司机的作业程序和作业内容,并压缩折返站关门时间标准。终点站清客可根据行车安排的需要,分别采用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两种不同的清客程序进行,明确清客人员作业分工,细化完善作业标准,提高清客和折返效率。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客流组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直接展现出城市地铁运营的产出。车站客流组织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找到影响地铁客流组织的因素,从信息通畅情况、检售票能力等方面进行疏散客流,有效提升车站疏散效率和效果。科学合理化的地铁客流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地铁运输能力、维护地铁的社会形象、提升运营管理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伦,陈扶崑.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5):87-90.

[2]赵满姣.城市轨道交通站台聚集人数与列车运行间隔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3]陈展鹏.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的客运组织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论文作者:田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_田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