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运用于腹腔镜胆囊炎患者切除术后的效果探究论文_张莉

桃江县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400

【摘 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炎患者行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于2012年8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划分成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9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呕吐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炎患者接受切除术治疗后,对患者行循证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还能优化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后;护理效果

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性多发病,临床治疗手段多为手术,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日益普及,由于其具有无疤痕、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应用[1]。不过,由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会严重恶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患者术后对患者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2]。本院在患者术后,对患者行循证护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就实验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于2012年8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划分成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参照组有32例为女性患者,17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54岁-83岁之间,平均为(72.0±10.6)岁;病程介于3h-4d之间,平均为(39.8±20.3)h;有9例为腹肌紧张,12例为恶心呕吐,15例为黄疸,13例为发热。干预组有30例为女性患者,19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55岁-82岁之间,平均为(72.4±10.3)岁;病程介于4h-5d之间,平均为(40.7±19.6)h;有7例为腹肌紧张,13例为恶心呕吐,13例为黄疸,16例为发热。两组患者在本次实验之前,均在详细了解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具有医学伦理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分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即数据组间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具有可行性。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指导等。

对干预组患者行循证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疼痛护理、恶心呕吐护理、胆漏护理、腹腔内出血护理等,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呕吐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疼痛评分标准参考VAS评分标准,采取10分制,得分越高,疼痛越强力;呕吐评分标准:0分,表示患者不存在呕吐情况;1分,表示存在轻度呕吐;2分,表示存在中度呕吐;3分,表示存在重度呕吐。

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共计四个选项,分别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腹腔镜胆囊炎患者术后护理数据,其中,两组计数资料(%)的对比差异通过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差异通过t检验,统计学差异的显著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以及呕吐评分相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统计学优势显著,即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呕吐评分相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而且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护理满意度为97.96%;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护理满意度为75.51%,对比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即P<0.05,基本吻合杨正碧[3]的研究结果。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干预组患者所行的循证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首先,术后疼痛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爱好,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播放电影、音乐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以此避免患者的交感神经出现兴奋过度的情况,促使患者的痛阈值得以有效提升。如果患者存在疼痛敏感情况,可以对患者行红外线理疗、热敷以及注射镇痛剂等措施。如果患者偶尔存在肩背酸痛的情况,可能存在CO2残留,刺激神经,无须采取护理措施,一般在5d左右,症状便会消失;如果患者存在情绪紧张的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安抚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疏导心绪。

其次,恶心呕吐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照饮食要求,指导患者饮食;做好肠道准备,术中,尽可能的降低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对患者行低流量氧气吸入护理,促使CO2快速排出,降低其对患者机体的刺激,以此降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可能性。

再次,胆漏护理:对患者引流管的胆汁颜色、量进行密切观察,并加强引流管护理,避免其出现滑脱、堵塞、打折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明显腹痛情况,很有可能发生胆漏,护理人员需要加以警惕;一般患者存在腹膜炎体征,例如,反跳痛、压痛,或是紧张等,极有可能为胆漏,护理人员要及时上报主治医生。

最后,出血护理:患者术后6h-10h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以15s为间隔,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进行有效测量,同时辅以低流量氧气吸入护理,即氧流量控制在1L/min-2L/min左右,如果患者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血压偏高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在其吸氧期间,加强巡视,并对患者切口的敷料进行密切观察,注意其是否存在引流液突加、液体渗出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血压降低、面色苍白,或是引流管存在红色液体的情况,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

结语:

在腹腔镜胆囊炎患者术后,对其行循证护理,可以保证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盛英.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炎患者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4):215-217.

[2]范青青,柴晓红,陈碧华等.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炎患者切除术后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01(05):531-533.

[3]杨正碧.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炎患者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04(02):21-22.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运用于腹腔镜胆囊炎患者切除术后的效果探究论文_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