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林子军

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林子军

浙江广元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7

摘要: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常用技术之一,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混凝土的沉降和温度差的问题。本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应用

1导言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出现几率比较高的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一般情况之下多时会开展变形缝设置工作的,但是在将变形缝设置之后就会涌现出来双梁、双柱以及双墙等相关的问题,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在涌现出来之后都是会对建筑物的外观和平面局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在以工程实际情况作为依据的基础之上,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并使其逐渐的构成连续性比较强的整体结构体,这其实就是笔者在这一篇文章中需要叙述的后浇带。

2对浇带施工的必要性形成全面且明确的认识

可以依据以后浇带的作用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沉降后浇带:之所以设置这种后浇带就是为了能够使得高层建筑物主体和裙房之间的降差问题得到解决。

温度后浇带:之所以设置这种后浇带就是为了能够对混凝土因温度影响发生的变化形成有效的控制。

收缩后浇带:之所以设置这种后浇带就是为了能够对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

在后浇带设置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的混凝土是存在着开裂这样一个问题的,之所以要设置后浇带就是为了能够将大多数的应力释放出来,然后在使用膨胀混凝土填充缝隙的基础上使得残余下来的应力得到抗拒。如果建筑具体构成结构的片面尺寸超出了混凝土规范规定中明确提出的最大间距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在对施工后浇带技术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使得伸缩缝的间距扩大,但是扩大的范围不应当超出限定值太多。

后浇带施工实际上就是钢筋混凝土浇筑项目的收尾工作,是对临时性施工缝的填充。后浇带施工是在钢筋混凝土具体构成结构逐渐的转变为建筑物的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质量水平比较高的后浇带施工能够使得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受到物理层面上的相关艺术以及自然艺术的影响之下产生的结构变形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在后浇带施工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之前以及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都是需要使用到保护措施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木板将后浇带覆盖上,以防垃圾进入到其中。在混凝土浇筑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原本位置的支撑物和模板是不可以拆除掉的,后浇带板厚度、梁高度范围之内是需要使用到齿槽的,以便于可以使得新旧混凝土咬合在一起。

3后浇带施工技术

3.1后浇带施工技术定义

后浇带是指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在基础的建筑构件的位置预留临时的施工缝隙,将建筑结构划分成多个部分,构件内部收缩后一段时间,对施工的缝隙进行混凝土的浇捣,使建筑结构的多个部分成为整体。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因为温度和收缩不均等产生的裂缝,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施工技术的设计合理,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的要点有:应力释放、图纸设计、位置选择和断面形式。

应力释放在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使用用途,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使应力能够得到释放。应力的释放能够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升房屋建筑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图纸的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房屋建筑的结构使用3D打印等手段制作出房屋结构的模型,以模型为参考,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设计好图纸,并且对图纸中的间距等合理的设置,建筑的后浇带间距控制在40厘米以内,使施工操作更加便利。

后浇带浇筑使用的混凝土和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不同,所以后浇带位置要选择在受力最小的部件位置,减轻后浇带连接部分的压力,保持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性。受力最大的位置为剪力墙中部,受力最小的位置一般是梁和板的反弯点,所以选择梁和板的反弯点作为后浇带的位置。

后浇带浇筑过程中,断面形式的一致非常重要,能够使房屋建筑构件的连接保持完好,断面形式有多种,如矩形、梯形、楔形,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必须和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不一致的断面形式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会出现直缝的现象,而且还会因为受力的不均衡使建筑结构变形。

3.3后浇带技术的功能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混凝土的沉降问题和温度收缩的问题。

在解决混凝土沉降问题方面,高层房屋建筑遇到沉降差的问题较多,在房屋结构的设计中通常是一个整体,这导致了高层的房屋建筑的自身重量非常大,沉降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偏差,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房屋建筑进行分解分离,等构件沉降达到稳定的状态后,进行浇筑能够减少沉降差的问题,使高层房屋建筑质量有所保障。

在温度收缩方面,由于混凝土和钢筋在一定的温度情况下,会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而且混凝土中的钢筋会因为温度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应力,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造成混凝土钢筋结构的不完整。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减少房屋建筑中混凝土的应力产生,有效的减少房屋建筑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4对建筑后浇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进行分析

4.1能够较为有效的将沉降高度差消除掉

建筑项目是一个完整性比较强的整体性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因沉降不同引发的建筑具体构成结构裂缝问题出现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之下,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沉降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那么就需要使用到后浇带施工技术了,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在充分的将后浇带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基础之上,能够将建筑具体构成机构划分为两个部分,等到主体结构施工相关工作正式完成之后,针对沉降量比较大的施工项目,在对沉降所在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的基础上,可以使得其相互之间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在后浇带项目浇筑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层面之上对不同程度的受力情况问题展开分析。在对不同程度的受力情况展开有效的分析计算工作的基础上,并在和实际因为沉降差引发的附加内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

4.2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度收缩造成的影响

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在硬结的过程之中都是会发生收缩问题的,已经建设完成的结构在受热之后会发生膨胀现象,在受冷的情况之下则会发生收缩现象。一般情况之下来说混凝土硬结收缩都是在施工相关工作完成之后的一两个月之内完成的,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过程中温度变化总是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混凝土的变形受到约束的时候,在结构当中就会产生温度应力,甚至在严重的时候会在构件当中出现裂缝。但是在施行后浇带措施之后,施工流程中浇筑的混凝土就可以自由的收缩了,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大幅度的减少。

参考文献

[1]王化茫.浅析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5):42-43.

[2]丁浩.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7):292-293.

[3]武伟谦.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7):174-176.

[4]邹尤锋.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10):141-142.

论文作者:林子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  ;  ;  ;  ;  ;  ;  ;  

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林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