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效果研究进展论文_吴春梅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效果研究进展论文_吴春梅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合并症多、预后差、发生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目前常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其均有各自优劣性,对此还需因人而异的选择。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效果;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目前常实施调脂药物干预,经研究统计,大部分患者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了控制病情恶化,目前常需利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恶化,改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对此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性,对此本文旨在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效果研究进展,如下文报道。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包括脂肪性肝纤维化、NASH(脂肪性肝炎)、NAFL(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主要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随着疾病深入,可发现其主要是由肝损害引起,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较为相似。而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代谢综合征,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不仅可合并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疾病,还可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和肥胖超重现象,近年来,随着饮食改变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深入研究,可发现此类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组成部分,其中第一次打击为游离脂肪酸增加、IR引起糖代谢紊乱,第二次打击为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和异常细胞因子等参与的炎症反应引起的脂肪性肝炎,随着病情恶化,还可转化为肝纤维化。

2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包括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主要作用机制为:早期能够通过阻止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变为甲基二羟戊酸,进而增加肝脏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阻止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堆积,防止脂质在细胞内沉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进而减轻肝纤维化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将他汀类药物用于疾病治疗中,能够发挥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功效,且可增加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通过调控其他转录因子,影响肝细胞脂肪变和肝细胞脂肪酸合成。

早期有学者进行了动物实验,可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肝脏对损伤刺激反应,调节胆汁酸池的大小,降低胆固醇水平,抑制胆固醇修饰的受体活化。但随着相关报道增多,可发现他汀类药物可加重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可引起甘氨基转移酶升高,而其发生原因与某种固醇代谢产物耗竭和甲羟戊酸耗竭有关,对此还需补充适当的甲羟戊酸水平,从而预防肝毒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他汀类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作用性

3.1 阿托伐他汀

有研究表明,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促进肥胖高脂血症性NASH的痊愈,减轻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水平。而将其用于动物实验中,可发现阿托伐他汀能够提高肝脏脂肪酸B2氧化活性,激活脂酰辅酶A氧化酶活性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活性,降低血浆游离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在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肝脏脂质中均可发挥明显作用性。

从细胞学角度分析,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细胞摄取,改善IR,诱导某些与糖脂代谢和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转录因子SPI的活性和表达,且能够通过羟甲戊酸途径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促凝、胶原降解作用。

3.2 辛伐他汀

辛伐他汀能够发挥干扰血小板聚集、纤溶、凝血、拮抗炎症反应等优势,用于治疗中,能够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胶原酶活性,降低斑块脂质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发挥明显抗氧化功效,且可降低CRP水平,改善IR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性,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将辛伐他汀药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能够降低肥胖患者NSFLD发生率,缓解病情,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硬化患者氧化压氮释放不足等问题,且可讲解或直接影响胰岛素,降低高血糖,降低血清水平值。

3.3 洛伐他汀

洛伐他汀能够减少泡沫细胞形成,抑制U937细胞HIF-Iα表达,导致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α,降低肝脏的脂质水平和血清水平,发挥明显降脂效果。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还能够改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度,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扩张小动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内皮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和胰岛素水平。同时洛伐他汀还能够减轻胶原蛋白沉积,减少肝脏内胶原纤维,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

4小结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治疗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能够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等情况,抑制肝脏纤维化进展,减少肝脏脂质沉积。虽然目前相关报道较多,但尚未得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因此具体方案还有待探索,且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血糖等情况,合理选择他汀类药物,从而提高生存年限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费麒麟,李钺.他汀类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一项Meta分析[J].健康前沿,2017,26(6)

[2]侯春艳.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东南大学,2017

[3]戴雅玥,邵琳琳,冯文焕.他汀类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1)

论文作者:吴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效果研究进展论文_吴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