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秀勤,郭颖超,唐菁华,陈艳

孙秀勤 郭颖超 唐菁华 陈艳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54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组)和循证组(循证护理方法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儿科白血病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结果:循证组患儿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循证护理;白血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281-02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小儿白血病患儿年龄较小,住院周期长,对其造成的伤害较大,可导致患儿出现不适感及焦虑情绪,影响临床治疗。为了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对白血病患儿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分组选取我医院儿科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54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组)和循证组(循证护理方法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3岁至13岁,平均年龄(7.52±1.13)岁。男性患儿15名,女性患儿12名;循证组中患儿年龄3岁至14岁,平均年龄(7.21±1.04)岁,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7例。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的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方法,循证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制定患儿的具体心理干预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引起患儿不良情绪的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方案,方案具有针对性,做到个体化,达到预期心理干预效果。相关因素:(1)患病后生活环境改变;(2)对疾病认识不足;(3)住院周期长,影响学业;(4)与同伴分离;(5)临床治疗带来的疼痛刺激;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恶心、呕吐、外形改变等,易出现自卑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1.2.2干预方法:(1)情绪宣泄:在患儿入院第一周,研究组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观察、倾听、交谈,让他们释放情绪,指导家属采用正确的松弛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纠正不良心理。(2)病房环境改变:病房内设置适合儿童心理的模式,如墙上挂卡通画、贴纸,病房内摆放小玩具等。(3)健康宣教:定期开展白血病知识讲座,让患儿及家长了解该疾病,组织观看或倾听有关战胜疾病的真实事例,解决共性的心理问题,以减轻心理压力。(4)放松训练:可以听音乐、做亲子游戏,指导呼吸放松、肌肉放松等,减轻患儿焦虑和紧张,定期安排患儿之间交流、学习,做游戏等,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转移注意力:在临床治疗时,可以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动画片、讲故事、看图画书等,以此减轻疼痛感。

1.3 筛查工具

(1)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120个问题组成,每题都分别为0分:无此项表现、1分:轻度有或有时有此项表现、2分:明显有或经常有此项表现,总分>15确认为存在抑郁,内容包括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9个综合征是社会退缩、躯体主诉、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交往不良、违纪、攻击性。(2)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ED)[1]共41个条目,分为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5个因子,0~2三级评分,总分>23分为存在焦虑,国内常模信度效度良好。(3)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共18条题目,0~2三级评分,采用ROC分析,以常模总分第85百分位作为划界分(即总分≥15分)[2],得分高者存在抑郁状态,国内常模信度效度良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循证组与对照组白血病患儿不良行为发生率比较

入院第一天两组患儿评分比较无差异性,干预后循证组不良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慢性疾病对儿童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白血病为临床中常见的恶性的造血系统疾病,近年来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白血病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将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对治疗效果构成不利影响,同时对患者康复治疗后的健康成长构成不良影响。所以为了康复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小儿白血病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势在必行。循证护理(EBN)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将有关的科研结论及其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寻求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过程。本文中我们就循证护理模式在白血病患儿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循证组患儿不良行为发生率、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中除第1、6项,其余项目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循证护理在降低白血病患儿焦虑及抑郁情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心理干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凯,苏林雁,朱焱,等.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70-272.

[2]苏林雁,王凯,朱焱,等.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l7 (8):547-549.

[3]范甜,曹小红,卓梅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128-129.

论文作者:孙秀勤,郭颖超,唐菁华,陈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秀勤,郭颖超,唐菁华,陈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