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薪酬水平透视_博士论文

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薪酬论文,透视论文,高校教师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08)03-0024-05

一、问题的提出

据报道,为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纳税监管,中国税务系统正在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作为重点纳税人的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作了界定。高收入个人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建筑工程承包人、演艺界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评估师、高校教师等。从这则报道可以看到:高校教师被排在了高收入个人的第11位。①

另一则引起广泛关注的报道是:2006年9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阿忆在自己的博客中列出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的所得收入,每月共计4786元。作为阿忆的好友,孔庆东在新浪博客中力挺阿忆,称阿亿那张工资单绝对真实,他的基本收入跟阿忆差不多。而且中文系还有许多年轻老师的收入连这个水平都达不到,有的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②

对于高校教师的工资,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会出现差距如此大的报道,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作为学术人,高校教师不仅是高深知识的传播者、创新者,而且还是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然而,如何才能使他们把学术作为其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呢?有关学者通过调查得知,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外,薪酬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高校教师的薪酬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二、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看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

要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一般需要具有博士学历或取得博士后资格。在湖北省举行的2007年高校教师专场招聘会上,各普通本科高校对其拟招聘教师的资格要求是“博士”或“40岁以下的副教授”,有些声誉比较好的独立学院对其拟招聘的部分专任教师也要求具有“博士”学历。本文以一个新进高校的博士为例,分析其从硕士学习阶段时候起所需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一般而言,其投资成本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直接成本,二是间接成本。

(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期间,个人或家庭所支付的学杂费、生活费、书籍文具费、来往交通费等支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费一般在10000元左右,三年的硕士学习共计30000元;整个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费各地差距较大,北京和广大西部地区高校的学费一般在30000元,而中部和南部地区高校的学费一般在50000元。从硕士到博士毕业,一般需要交纳学费60000-80000元。而对于其他诸如杂费、生活费、书籍文具费和来往交通费等,按每年平均6000元计算,从硕士到博士毕业一般需要7年,共计42000元。所以,博士学历的高校教师的直接投资成本一共为102000-122000元。

(二)间接成本。教师职业的间接成本主要是指机会成本,是人们在从事教师职业时所放弃的从事其它职业所能带来的收入。要成为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学历,也就是要接受很长时间的教育,这就导致其有效工作时间缩短。例如:一名高校教师是博士,就意味着他一般接受了23年的教育,有些专业的教育时间更长。当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至少已经30岁了(7周岁上学),工作30年后,他就要退休了(60周岁退休)。而假设其他劳动者本科毕业就开始上班,那他只需要接受16年的教育,从而可以工作37年。这样,博士毕业的高校教师就要计算7年的机会成本。假设7年前就业的本科生的工资水平为每年2万元,那么高校教师的机会成本就为14万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位博士教师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额为26万元左右。无独有偶,文跃然、欧阳杰也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职业所需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了一个估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表2-1):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实施,现在的人才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势,属于买方市场。而7年前,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整个人才市场是一种卖方市场。那时候,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是不错的。现在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凸显出来,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无论经济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社会关系方面,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拥有了广泛、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网。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人情”的国度,谁拥有的人际关系网越大,谁拥有的信息资源就越丰富,可以从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大。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的工作、生活已经步入良性循环的阶段。而对于博士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才刚开始,薪酬不高,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关系,其个人投资回报率较低。而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买房、结婚、生子的时期,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同时,高校教师不仅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在研究型大学里,教师的科研任务更重。拿到课题的老师,整天为完成课题忙碌;没有拿到课题的老师,整天为拿课题而劳心费力。无论单位的要求,还是自己的使命感驱使,老师们花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半夜12点到凌晨1点,到北大教师宿舍区走一走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宿舍的灯还亮着,理科楼、化学楼等主要实验室,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房间灯火通明,他们或是在备课,或是在搞科研。北大生命学院的一位教授在连续730多天里,仅一个晚上没去实验室。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工作的时间很长,大大超过了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工作时间。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和贝克尔认为,人的行为都可以“成本—收益”权衡取舍。

长期以来,人们总对高校教师有一种思维定势,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是知识的传承者、传播者、创新者;同时,他们还肩负着一个民族精神领袖的地位,引领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这些评价是很切合实际的,但是,却同时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即高校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人”。在他们的收益小于他们的人力资本支出的时候,让他们发扬“奉献精神”去甘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的精神荣耀是很不现实的,也是很不人道的。他们没有“奉献自我,不问收获”的天生宿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是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做,不合于义则不做。孔子以义与利相对照,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宋儒视“义”为“天理”,“利”为“人欲”,从而“以义灭利”,忽略了人的利益追求。⑤历史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人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人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说:“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任何人在任何组织中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而且利益追求需要的满足不断向上攀升。当基本经济利益得以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利益最大化”的法则极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滋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想。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中,高校教师能够基于对自己学习了10年左右的、留着青春美好记忆的大学的眷恋,或自觉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忍受着昔日的同窗们现如今一个个都过着比自己优越的生活,而没有抱怨吗?马克思·韦伯说:“自然,我们得到的回答总是:‘当然,我活着只是为了我的志业’。然而,我发现只有少数人能够忍受这种情形,而不觉得这对他们的内在生命是一种伤害。”⑥

三、从历史的视角看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

1917年5月,北洋政府颁布的《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就对高校教师的工资有所规定。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高校教师的工资又有所提高,1927年9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大学教员分为4等,每等3级。其中教授月薪400-600元,副教授月薪260-400元,讲师月薪160-260元,助教100-160元。而同期多数省份的县长月薪一般在160-280元。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比县长的实际工资要略高一点,比一般工人的工资则要高出数十倍。而抗战前的物价是一元钱可购买20市斤左右的白菜,或猪肉3-5斤。如战前教授月薪以300-500元计算,则可买白米6000-10000斤,或猪肉1200-2000市斤。⑦据一些社会学家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一般维持中等水平的个人生活费用只需10块大洋足矣。依据这个标准,当时一个副教授的月薪250元,大约可以维持25个人的中等水平的基本生活。这个时期,教师的工资无论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来看,都是很高的。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致力于高校教师工资的重新厘定。总的说来,这个时期高校教师的工资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资制度,这是对高校教师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的肯定。但是,在战时通货膨胀的频繁冲击下,高校教师的工资有定额,涨工资有定时,而物价的上涨却是扶摇直上,工资与生活费用的变动相差太远,因而高校教师实际工资的绝对数虽比战前有所增加,可是其相对数却大幅度降低。如1943年,高校教师平均月收入大约为2200元,其生活却比最低生活标准低两倍,这时一个大学校长和一个大学教授夫妇俩人的每月收入合起来也仅够20天的家用。⑧要知道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在当时社会中的水平,可与其他行业的工资收入作一比较。西南联大外籍教授Robert Payne发现,一个乡下厨师的薪水在1943年时是大学教授的8倍。⑨特别是抗战结束前两年,高校教师的生活水平已经降到社会的最低层。

1956年6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这次工资改革要“适当地提高工资水平,并且在这个条件下,根据按劳取酬的原则,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同时,明确规定“在这次工资改革中,对于重工业部门、重点建设地区、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级科学、技术人员的工资,应该有较多的提高。”根据国务院上述《决定》,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发出《关于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评定和调整的通知》,这次工资改革的特点:一是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分为两个工资标准表;二是减少等级,增大级差;三是工资水平提高较多。⑩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职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调整,只在1971年对少数工龄长工资低的教职工工资作了调整。1976年10月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政府根据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的方针,在1977年-1981年中4次调整了教职工的工资,并采取其他措施,提高了教职工的生活待遇。(11)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一组数据:从1984年至今的20年间,高校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17.8倍。到了2003年,高校教师年平均工资已经超过2.33万元,比1985年增加了近2.21万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工资确实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在起点很低的基础上进行的。20年前,高校教师一年的工资仅有1000多元。这一工资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的12类行业中,是居于倒数第一位至第三位之间的,甚至少于部分企业工人的人均工资,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对这种脑体倒挂现象的生动比喻。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工资虽然增加幅度较大,但实际收入状况并不高。

2003年底,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课题组对全国99所高校教职工收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调查组在进行单位统计调查的同时,还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个人问卷调查,主要用来反映高校教职工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在收回的12688份个人问卷中,东部地区占62.25%,中部地区占17.69%,西部地区占20.06%。按隶属关系看,样本分布主要集中在教育部直属高校,约占83.75%,地方高校占16.25%。满意度是反映高校教职工对当前收入水平和分配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总体情况看,对收入表示基本满意、满意、很满意的教职工占30.8%,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约占67.7%。其中表示很满意的人只有0.5%,表示很不满意的有20%。(12)

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从与国内其他行业的比较中看出。表3-1是《中华英才网》对2004年上半年全国各大行业薪资水平的调查:(13)

CHR薪资指数是中华英才网通过调查反映出的大多数人的薪资水平。参加调查的对象主要限于大中城市能够上网的网民。表中CHR大众指数大于1表示该分类人群的薪资水平高于2003年下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调查网民的平均薪资水平;反之则不如全国参加调查的大多数人的薪资水平。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高校,无论是薪资指数还是大众指数,都低于表中列出的其他行业。

从高校教师薪资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大学初创期,教师的薪资是很高的;随着抗战时期的到来,教师薪资的绝对数不断上升,但其相对数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抗战末期,教师的薪资降到了最低点;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职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调整;改革开放后,教师的薪资又得到了持续提高,但由于其提高的起点很低,所以纵然提高幅度较大,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其薪资水平并不算高。

从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工资水平的历史变化两个角度,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工资现状作了初步的探讨后得出如下结论:作为拥有高学历、高创造力的高校教师群体,跟社会上其他行业中相同资历的人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跟他们所付出的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和精力相比,他们的收入水平显然也是不对称的。

收稿日期:2007-10-30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http://edu.people.com.cn/GB/1053/3649877.html.

②资料来源于http://www.medialeader.com.cn/leader/200609/20060921145944-1770.html.

③文跃然,欧阳杰.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收入分配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增刊):12.

④叶春云,张文莉.高校教师收入状况及其评价[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9-43.

⑤原方.知识分子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245.

⑥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1.

⑦国民党教育部编.全国高等教育概况[M].1939:91.

⑧李子真.尊师论—向大学教师要求,为大学教师要求[J].高等教育季刊,1943,(2).

⑨Robert Payne.Chinese Diaries:1941-1946[M].New York:Weybright&Talley,Inc,1970.

⑩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教育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106.

⑾吴蔚,张韦韦.高校教师收入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6,(9):42.

⑿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调查组.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14):21.

⒀资料来源于http://www.chinahr.com/news,2004-08-04.

标签:;  ;  ;  ;  

高校教师薪酬水平透视_博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