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盘龙镇小学 南部 6373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任何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堂提问,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极其重要的方法。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学生明白了这些,才能激起提问的兴趣,进而主动提问。儿童来到世界,便开始认知世界,他们认为世界真奇妙,有许多自己不明白的"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是什么"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呵护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有了问题自己要独立思考,设法解决。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名人故事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还要提高自己问问题的欲望,锻炼敢问问题的勇气。再次是学习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否认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有疑,自然要向同学、老师、家长等发问,只要大胆地提出来,就不要怕他人耻笑,因为提问是学习者的权利,应该受他人尊重。这样,学生就能大胆地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课前审题引导质疑:田忌是什么人?他与谁赛马?赛马的经过怎样?谁胜谁负?通读全文后布疑:齐威王的三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却输了,真是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激发问题矛盾,引导学生读文探究。课中设疑,引导深入品析:齐威王“夸耀”自己的马,可以说成“夸奖”吗?为什么?课后,改变课文本身的条件,设疑:假如再赛一次,齐威王会赢吗?这样教学,由浅入深的引导,由易到难的设障,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问题的氛围中,逐渐悟出问的规律,找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三、在无疑处设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可质疑的材料,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我指导学生体会西蒙临死前对孩子的那份母爱,那份撕心裂肺的牵挂时,我抓住这句话“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中的“抓”字,这个字稍一疏忽,便会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但向学生提出问题1:其实这一段文字还有一个字最能体会出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谁能把它找出来?(生:抓);问题2:这位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是想抓住什么呢?(生:她想抓住自己的命、为孩子而活的信念、想抓住时间……)问题3:这位母亲是想抓住时间,想对世人说啊!他想说什么呢?(生:我的孩子还小,谁来救救我的孩子啊!)师小结:是啊!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最牵挂的是两个孩子。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母爱啊。这样,通过在无疑处设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西蒙临死前那种心境,这个抓字不仅写出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牵挂,更体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对文章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四、利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特别强的心理,组织各种竞赛,并进行评比激励,以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我对学生课堂上如果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会把他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另外给他加一分作为平时成绩。在教学中,见学生答不上来,甚至遇到错误的回答,我就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思维条件,循循善诱,有的让学生复述体味,有的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有的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类比启发。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有不同意见,我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需训练求同思维,以明确肯定正确的意见,再深究一个“为什么”。有时,我出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抢答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给回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激励。长此以往,学生问意识更强,创新意识也得以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提问应以中心问题为纲,要把握好“为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服务设计问题”的原则,要精心设计问题,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前后融通,循序渐进,灵活开放,以达到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论文作者:彭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意识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