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
呼吸系统容易发生呼吸内科重症,随着近年环境污染现象的加剧,呼吸系统发病率持续上升。其具有病情易反复、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对患者心理、生理均具有较大不利影响[1]。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患者治愈信心乃至对临床治疗效果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必须重视护理干预。本文研究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某医院收治的96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旨在明晰护理干预对患该疾病的重症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包括男29例,女17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7.45±2.36)岁。观察组包括男30例,女18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7.48±2.42)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下述护理干预:①氧疗干预,干预期间护士严密关注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当患者呼吸困难或者有缺氧表现时给予吸氧,参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吸氧方式。②机械通气干预,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机械正常运转,清理患者口腔和气道,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阻碍吸氧,防范气道痰液过多损害黏膜,导致呼吸道感染。③营养干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力求健康,必要时通过输液补充营养[2]。④用药干预,评估不同阶段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优先选用耐药性高的药物,避免引起感染。⑤心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时间长,患者负性情绪容易增长,丧失治疗信心,临床护理护士需要给予其支持,讲解康复案例,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其积极治疗。
1.3观察指标
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情况;呼吸情况。
1.4疗效判定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血氧分压(数值越高效果越好);二氧化碳分压(数值越低效果越好);每分钟心率与呼吸次数(次数越少效果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
如表1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心率情况及呼吸情况
如表2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与呼吸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每分钟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发病部位多为肺部、胸腔、呼吸道等,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因此,多数患者机体内血氧饱和度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容易引起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护理干预是除了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外,给予患者心理、氧疗、营养等多方面的护理。目的是促进患者身心愉悦,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延长预后康复期。患者入院后护士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按时清理患者呼吸道杂质,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此外,护士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服用药物相关事项,以及营养均衡搭配,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输液支持,保证患者营养充足。同时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每分钟心率与呼吸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证,护理干预对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婷,邹玉婷.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30):47-48.
[2]葛静.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293+299.
[3]胡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172-173.
论文作者:陈莹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氧分压论文; 内科论文; 重症论文; 心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