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考物理试卷的结构及特点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中考论文,试卷论文,物理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考物理试卷的结构及特点是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具体体现。中考物理试卷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中考的功能,力求做到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物理试卷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简约、合理、合情的设计试卷的原则,以利于考生发挥考试水平。
一、试卷的基本结构
物理中考包括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这是两种不同功能的考试。前者是水平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测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的合格标准;后者是选拔性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测验),旨在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提供检验标准。所以不同的考试,其试卷的结构应体现不同的功能。
(一)试卷设计的基本模式
综观我国的中考物理试卷,由于其教育水平、学制、教材及其他诸多原因,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试卷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其基本模式为4种,具体见表1。
(二)试卷的结构分析
试卷的基本结构包括内容结构、难度结构和题型结构等,同时还要考虑考试时间、题量等因素,只有以上各部分结构都科学合理,才能得到一份比较完美的物理试卷。
1.试卷的内容结构
试卷的内容应符合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即考查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是新形势下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体现。试卷内容结构的规划应包括对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的规划和内容标准中科学内容的规划。其内容结构要合理,对各考查内容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分布要合理。
2.试卷的题型结构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试题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例如,根据学生答题的形式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等;根据题目的内容可分为实验题、作图题、开放题、探究题、阅读题、创造性试题、STS题等;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等。每一种题型都有其长处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般都综合应用以上几种类型的题型。如物理中考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开放题、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创造题、阅读题、综合题等。
根据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物理中考试题应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重,同时要加强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开放创新能力等。建议主、客观题的比例和实验题、联系实际题、开放题的占分比例如表2、表3。
3.试卷的难度结构
难度是指试题相对于特定的考生群体的难易程度,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题越容易。由于考试的目的、性质不同,对试题的难度要求也会不同。一般来讲,物理中考难度的分布应在0.2~0.9之间,整卷的难度应控制在0.6左右。
由于影响难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试题的复杂程度、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的知识水平等等,我们在考虑试题的难度时,应该全面、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才可能有效地控制试题的难度。
综合以上分析,中考物理试卷的基本结构如表4。
对于自然科学类的综合考试试卷,其特点是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试卷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学科内的综合,还应考虑学科间的综合。表5为中考自然科学类试卷内容与目标对照表。
二、试卷的特点
中考物理试卷及自然科学类(物理)试卷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立意注重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质
命题应从只注意按学科内容结构要求立意,转向体现素质教育价值的能力立意,从考查学生能力出发,设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统摄在能力的意向下,力求让学生的答题建立在对知识的了解、领会、理解和对技能、方法内化为素质的基础上,避免死记硬背及模式化现象的发生。
具体说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物理一般知识的了解和再认、识别能力,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常见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进行物理实验与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能力,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概括、作出评价的科学探究能力,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等等。能力层次应分明,从低到高。
[例1]用螺丝紧固机器的零件时,螺帽与零件之间往往要垫一个金属薄片,这主要是为了增大____,从而减小_____。
[例2]某校初三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学校锅炉后,提出了以下几种提高锅炉效率的建议,其中不应采纳的是:
A.用鼓风机向炉膛内吹风,把煤粒吹起来燃烧;
B.把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
C.向炉内多加些煤,加大火力;
D.用各种办法增大受热面积。
例1、例2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和炉子效率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命题改变了传统的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做法,采用结合具体事例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突出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总结出来的。物理学习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如实验操作、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小发明和创新等等。
[例3]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比较食用油和煤油哪个比热容大。他们准备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电加热器(热得快)、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同体积的食用油和煤油,请问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符合要求吗?为什么?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方法的了解,改变让学生“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例4]气球是同学们最常见的玩具,利用它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现在给你提供一个玩具气球,请你设计两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方法和目的。(根据实验需要,可以任选其他常见的辅助器材。)
[例5]牛奶和豆奶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某同学想鉴别出这两种饮料密度的大小,但身边没有天平、量筒、弹簧秤、密度计。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密度的大小吗?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
例4、例5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的意识和能力。“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是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同时由于身边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不是实验器材,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创新。例4用学生熟悉的玩具气球来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例5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题,它要求学生不用实验室的常规器材如天平、量筒、弹簧秤、密度计等仪器来测量密度,而是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物理试卷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例6]夏天,大家常用扇扇子的方法来降温,冬天,一阵风吹来也会觉得特别冷,这些事实让人猜想到“是不是风可以降低气温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所需器材和实验步骤。
[例7]根据图1中提示的情景或者你的潜水经验:
(1)提出一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2)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与假设,写出所需器材和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并对每一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分析和论证的能力,评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从这七个方面来评价。例6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猜想来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例7则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等多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突出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物理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从物理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唤起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对环境的关注,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注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例8]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建设,对保护环境和解决沿海地区能源匮乏都有重大意义,天然气的燃烧值是5.2×10[,7]J/kg,从新疆吐-哈油田往上海每输送100kg天然气,相当于输送了__________J的能量。
[例9]2002年冬季,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多次报道,长江水运由于轮船搁浅而被禁航。请用物理原理说明搁浅是怎么回事,并提出一些措施,从根本上防止搁浅事故的发生。
[例10]同学们一定常听天气预报吧。如果天气预报说“冷空气的前锋到达湖北……”那么在未来两天内会下雨,而当冷空气的前锋经过以后,整个湖北省由大面积冷空气控制时,却往往天气晴好,为什么下雨天气总是出现在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候,而不是出现在冷空气控制的时候?
例8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关注,例9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长江水土流失等社会热点的关注,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例10则是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五)重视与科学、技术的联系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要求,物理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帮助学生揭开现代科技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种亲近感。所以中考命题也要紧密联系现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增强现代科技气息。
[例1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指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例12]2000年3月21日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地面人员的操纵下,降低轨道,通过与大气的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使工作舱上的大部分物质在接近地面之前就熔化,残余部分则坠入南太平洋中的无人区,避免了落入人口稠密地区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火箭发射时同样会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过多时会造成火箭的损毁。现在请你想一个办法,以防止火箭因温度过高而被烧毁。
以上两道题紧密结合超音速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命题,内容新颖,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获得一些现代科技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试题涉及的原理很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
综合素质是经济时代对人才的一个突出要求。中学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物理课程改革正朝着综合、相融和重组方向发展。综合试题能够全方位调动考生的知识储备,全面展示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所以中考命题也应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
[例13]在一烧杯中盛有密度为1.1×10[3]kg/m[3]的硫酸铜溶液,一塑料小球正好悬浮其中,然后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为止,则塑料小球会:
A.漂浮 B.下沉 C.仍保持悬浮 D.无法确定
[例14]氢气的燃烧值是1.4×10[8]J/kg,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理想能源。我国于1980年成功地研制出国内第一辆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1)请写出燃氢汽车发动机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这种汽车行驶1小时需1.68×10[8]J的热量,则每小时需要消耗氢气多少千克?(不计热量损失。)
[例15]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在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或实例中,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不限学科,至少写出三个现象。)
例13、例14要求学生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有关知识综合解答,例15要求学生可以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方面的实验或现象来解答。题目虽然属于综合性试题,但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试题考查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而是希望通过综合性试题的考查,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控制模型化、记忆型的题量,增大开放性试题
物理试题要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发挥,要尽量减少模型化、记忆型的题量,增大开放性试题的题量,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例16]应用举例: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
[例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凿壁偷光
西汉时代有一个穷孩子,名叫匡衡。他家境贫穷,没法上学,只能去打短工。匡衡人穷志不穷,他向别人借了书,想晚上回家看,可是他又没有钱买油灯。他的邻居生活条件好,夜里点蜡烛。匡衡便在墙上打一个小洞,让一小束光穿洞而过,他可以借这束光来读书。好心的邻居发现了这个秘密,便每晚请他到自己屋里读书。后来,匡衡终于成了杰出的经济学家,当上了汉元帝的丞相。
这是“凿壁偷光”的故事。阅读后请回答:
(1)凿壁就能偷光,这是因为什么?请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2)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应用,请举出两例。
(3)利用这个现象你可以做什么样的小制作。
(4)看了这个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例16改变了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连通器和电磁铁的原理和作用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举出连通器和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例17则以“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为背景,从解释现象、举例、设计小制作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等设计一系列开放性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八)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
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都是十分有益的。中考命题也应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
[例18]某学校组织开展了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各电能表均能正常计数,且无偷漏电情况发生。配电房中总电能表在月末和月初的示数之差为1016千瓦时,数学楼和办公楼中各分表在月末和月初的示数之差的总和为966千瓦时。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该校这个月损失了多少电能?造成损失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如何来解决?
(2)在你校开展的物理实践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请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例19]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调查,以“安全用电知识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200字左右。
例18主要以某校组织开展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平时开展了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例19是课本要求的一个社会调查活动,主要考查学生调查后的认识和体会。
(九)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中考应加大这方面考查的力度。
[例20]不仅是液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不同的材料,其膨胀程度也不一样,比如把铜片与铁片绑在一起,铜的膨胀程度大一些,在温度升高时会向铁弯曲。如图2,你能利用这个现象设计出什么呢——指针式温度计?自动温控开关?或者你还有其他更多的想法。请把你设计的方案写出来。
[例21]在食物临时需要保鲜的地方,没有冰箱,可以用水来制冷保鲜,请你说一说其中的道理,并设计出这样的装置。
[例22]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那么怎样测量教室里空气的密度呢?(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测量方法。(2)为了实现你的设计方案,你在选择器材和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至少写出两项。)
例20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出一个简单仪器,例21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液体蒸发能制冷的性质设计出一个食物保鲜装置。这两道创新、发明类的题目,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创新的难度也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例22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测量空气密度的方法,由于空气的质量不易直接测量出来,需要学生设计其他间接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