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
(高港区刁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泰州 225323)
【摘要】 目的:对老年科雷氏骨折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科雷氏骨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手法整复方法进行治疗,对该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32例患者中平均治愈时间为33天,最短24天,最长47天,经过3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存在创伤严重导致的关节面破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其它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关节活动良好。结论:从治疗结果来看,患者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由此可见,手法整复治疗老年科雷氏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手法整复;治疗;老年;科雷式骨折;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47-02
科雷式骨折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群,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法修复外加小夹板固定等治疗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病例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32例病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患者的年龄结构为:55~65之间4例,65~75之间25例,75~85之间3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57岁。其中骨折位于左侧的共计13例,位于右侧的共计19例。
临床X线检查结果显示: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1例,横断骨折明显移位21例,其中重叠嵌插患者17例,粉碎性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患者2例。
1.2 治疗方法
1.2.1手法整复治疗
对患者进行两人端提复位法,患者采平躺体位,将肘部弯曲90度呈前臂中立位,同时手术助手紧握患者骨折部位近端进行持续牵引,手术操作者将双手的拇指相互并拢并重叠交叉放在骨折部位远端背部,将其余双手的四指放置于腕部紧扣鱼际肌,与患者牵引3~5分钟,牵引过程中,等到重叠部位解脱时矫正患者的扭转部位[2]。
例如手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需要尽可能的保持手法操作者腕关节的平滑度,在对患者进行轻度牵引的同时在小范围内多次屈伸腕关节。并且手法操作者在牵引中将双手拇指向不断加压倾向掌测,使得患者背屈,随之将远端的双手四指向上提,用力将骨折部位向内扣曲,并且手法操作者将虎口部位从患者近端使劲推向桡骨,纠正患者畸形部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手法操作者还需要持续进行牵引过程,将拇指从患者背侧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按摩,疏通患者背部经络。手法治疗结束后,将患者的患肢利用绷带轻轻缠绕一层,保护患者骨折部位裸露皮肤,同时在患者骨折的近端掌侧以及背部远端分别放置棉花垫并用夹板固定,夹板固定部位到达前臂中上1/3处即可,对于桡侧以及背侧的夹板长度可以适当放宽,可以超出腕关节,实现限制桡偏以及背侧等活动,掌侧以及尺侧的夹板长度以不超出腕关节为佳。固定之后,全部使用绷带进行捆扎,固定患肢,限定其活动范围[2]。
1.2.2功能锻炼
手法处理骨折部位之后,需要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功能性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术后锻炼为:将骨折部位固定使得患肢保持90度屈肘的状态,采中立位进行悬吊,避免患肢向尺侧移动造成桡偏移位[3]。并叮嘱患者经常进行握拳伸指等肢体恢复练习,帮助骨折部位消肿。要求患者每隔一到两天进行复查,如出现指端发凉、指端颜色变紫以及指端逐渐麻木等现象及时进行X光片检查,观察骨折恢复程度。无异常则继续进行患肢肩肘关节的恢复练习。
1.2.3药物治疗
对老年科雷式骨折患者的用药治疗,一般以养气血、壮筋骨、补肝肾为主,这是由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气血不足,因此,在患者去除夹板固定之后,需要定期采用中药侵泡以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疏通患者关节气血流通[3],帮助患者骨折部位的修复。
2.结果
本次医院收治的32例患者,夹板固定时间最短的患者为24天,最长患者时间为47天,治愈时间平均值为33天。并在医院手法治疗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为其3个月的回访,结果显示,只有一例患者发生创伤严重导致的关节面破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其余31例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原状且外观形状无异常,骨折部位的旋转功能也恢复正常,无其余不良反应。
3.讨论
老年科雷氏骨折患者一般在骨折后采用旋后位进行修复,这主要是由患者骨折的创伤机制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前扑摔跤过程中会习惯性的以腕部的力量向前伸,前臂旋转至前位,以手掌着力支撑身体重量,此时,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桡骨远端,掌侧受力过大使得骨皮质发生断裂,手掌背侧在压力作用下造成骨皮质塌陷,远端发生旋转移位。外力持续增加,就会造成背侧以及桡侧向侧方移位。由此可以看出,骨折部位症状不同主要是由于患者骨折时的体位、外力大小的不同决定的。因此,在临床老年科雷式骨折患者中,主要以嵌插错位患者居多,对于这类骨折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时,保证牵引的时间以及牵引的力度是手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需要保证首先将重叠嵌插部位进行分离之后,再对骨折部位进行旋转矫正,这是保证患者在端提整复过程中到达桡腕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的前提,只有这样,手法整复才能实现较好的效果,满足关节正常活动要求。
在骨折患者手法治疗结束之后,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有利于骨折部位消肿,促进患者恢复。因此,要积极鼓励老年科雷式患者在修复过程中,不断进行功能练习,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愈合速度。对老年科雷式患者进行手法整复、功能锻炼以及必要的中药药物调理能够达到相当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相应的临床价值,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推广,加大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1]杨宏,89例老年科雷氏骨折的整复、固定及康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08(10):75-76.
[2]林赤,招仕富,朱一文,庞敏,陈志盛.小针刀折骨手法整复分阶段小夹板固定治疗科雷氏骨折畸形愈合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02):199-120.
[3]燕中,姚正凯,刘召勇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科雷氏骨折120例报告[J].甘肃中医2010,19(01):6-7.
[4]柏仁.旋后位手法整复治疗科雷氏骨折152例报告[J].湖南中医杂志,2011,18(02):24-25.
[5]廖乐明.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科雷氏骨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02):128-129.
论文作者:孙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法论文; 部位论文; 老年论文; 夹板论文; 操作者论文; 关节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