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调控的内容、要求和方法_竞技体育论文

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调控的内容、要求和方法_竞技体育论文

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调控的内容、要求与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竞赛论文,制度论文,我国论文,方法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6)05—0040—05

控制、反馈、调节是系统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体育竞赛运行中的主要环节。控制是指系统接受信息后,促使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竞赛方法、规程、要求)合理流通,[1] 以达到竞赛预定的目标。反馈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中,如果忽视“反馈”,这将成为双目失明的管理者。“反馈是调节的依据,没有反馈就无法调节。”[1] 因此,调节是学生体育竞赛信息合理通畅的最重要部分。为此,竞赛主办单位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方案,竞赛计划和竞赛规程,更要经常了解进展状态,并根据竞赛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有效的调节。

本文运用系统论、控制论、运动竞赛学、行为科学中的有关理论,在综合考察学生竞技体育和竞赛制度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育竞赛制度中组织管理、运动员参赛资格、升降级制度、运动员档案跟踪、裁判仲裁、新闻舆论监督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日益激烈的学生体育竞赛开展公正、公平竞争,为构建符合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学生体育竞赛制度提供依据,并为体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和全国第7届大学生运动会、第8届中学生运动会的竞赛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

2 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奥林匹克精神和国际体育发展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国内教育、文化发展的驱动下,我国学生竞技体育获得了巨大发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生竞赛体系,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更大利益的驱动,以及全球范围的多种伦理、文化相互碰撞,竞技体育的运行秩序和公平环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例如体育竞赛中的欺诈、贿赂、假球、黑哨、运动员冒名顶替、球场暴力等腐败现象和不洁行为,既与奥林匹克体育人文精神发生理论和实践冲突,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引起了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广泛关注,也激起笔者对本文研究中的一系列思考。

3 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调控

3.1 学生体育竞赛管理结构体系的调控

优化学生体育竞赛管理结构,是保证该系统向健康、正确轨道上运行的内在机制。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事物或系统,其内部结构对其整体性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2] 学生体育竞赛系统具有多结构性和多维度性等特点。因此,关键在于实现管理层次清楚,管理人员结构合理,责权分明,信息流程畅通。[3] 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及平衡权、职、责、利相对应的管理方法。

3.1.1 调控的内容与要求

3.1.1.1 组织结构合理

班子的成员要精练、科学合理的组合。尽量避免交叉兼职、重复、虚职和闲职,人员分工明确。

目前学生体育竞赛系统中存在联系松散,系统目的不明确,整体性、集合性能力较弱等现象。

3.1.1.2 层次清楚

学生体育竞赛管理系统包括纵向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竞赛处——各省市教委体卫艺处(竞赛组)——重点运动项目学校组成的三级管理层,明确各自任务,密切上、中、下联系,互通信息。横向管理系统要形成各省市体育竞赛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和支持。

3.1.1.3 信息流通

纵向管理系统和横向管理系统两个方面信息流通不仅能达到相互了解,避免工作重复和脱节,而且还能达到相互沟通与协调。因此,管理者更要主动沟通信息,以求人事和谐,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3.1.1.4 制度完善

一个体育竞赛部门事业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同时还取决于能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

3.1.2 调控的方法

学生体育竞赛管理机构的运行能力,是检验管理结构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要标志。其中包括竞赛系统的4大机制:目标机制、管理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表1)。[4]

表1 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调控的机制及内容统计结果

Table 1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Content of Student Sports Competition Management

机制内容 功能导向

目标机制优化竞赛制度,提高运行能力,合理参赛资格,分组比赛制度,执法公平公正,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 目标导向

人文水准

管理机制精干管理机构,层次清楚,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裁判执法能力,完善仲裁制度,优化赛场环境

规范管理

协调机制协调竞赛系统内外关系,沟通信息,激发合作活力,提高系统的内聚力

促进发展

激励机制激发创造精神,公平合理奖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培养运动员的自律性,促进裁判员,运动员,球

迷之间互动性 激发动机

3.2 竞赛制度、运行能力的调控

当前竞技体育在我国广泛开展,在运动追求和形式上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然而这种追求存在较多的功利性。目前学生体育竞赛中“假球”、“黑哨”、冒名顶替事件频频发生。为发展我国学生竞技体育,完善学生竞技体育竞赛制度,克服竞赛过程中的种种违规行为,必须进行严格的调控。

3.2.1 调控的内容与要求

3.2.1.1 建立运动员“个人档案管理”制度

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建立运动员个人信息档案卡。为了使信用档案更具有专业性,可与全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合作联网,制作学生体育档案信用数据库。在这份档案表格中,除了记录本人的基本情况外,还记录本人的竞赛成绩、运动等级以及奖惩等内容。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将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将参赛人员状况及时反映在档案卡上。

为确保档案更具真实性,还可设置“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运动员学生毕业时,将这份信用档案和其他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直至终身。

3.2.1.2 实行分级比赛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管理过程最敏感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大学层次的运动员都来自不同渠道、不同层次和不同级别。为体现公平竞争,丰富基层体育竞赛活动,可采取A、B、C不同级别进行比赛。中学层次可同样实施A、B、C级比赛。

3.2.1.3 缩短赛事举办周期

目前已形成的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只是4年1届、全国单项体育竞赛1年1次,由于大型高水平竞赛较少,制约了运动员的积极性。因此,要缩短赛事举办周期,扩大竞赛面。

3.2.2 调控的方法

3.2.2.1 实行联赛主客场制

主客场制既有利于联赛公平竞争,也可提高观众参与率,还有利于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扩大联赛的影响。

3.2.2.2 强化基层预赛的管理

基层预赛是联赛的基础,是联赛“金字塔”结构的塔基,延长基层预赛的时间和跨度,是普及群众体育的良机。

3.2.2.3 建立学生体育竞赛仲裁机构

虽然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竞赛也建有类似的体育仲裁机构,但都隶属于单项体协组织,并与体育行政部门、项目管理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当前体育竞赛中的争议基本上是由体育部门内部解决,很少有司法介入,从而导致相互推托、解决不力,甚至暗中包庇,严重影响了竞赛的严肃性、权威性,以及竞赛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完善我国学生体育竞赛仲裁制度迫在眉睫。建议建立二元性仲裁机构。

(1)建立体育协会行业仲裁机构,其成员由体育界熟悉业务、 公认为公正的著名人士组成,通过行业仲裁,可以更经济、快速、灵活地解决竞赛中的争议。

(2)防止和克服由于行业内部所带来的固有缺陷, 建立由司法机构和司法人员介入的体育仲裁机构。这种机构在组织和程序上保证了仲裁的独立性、公正性、公平性,并保持体育竞赛规则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3.2.2.4 建立运动员参赛资格审查办公室

参赛资格审查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领导和思想纯洁、办事公正的成员组成。并按照各级各类竞赛的参赛资格的规定和要求对运动员信用卡进行逐一审核,严格把关,对在竞赛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决不姑息,必要时对违规行为予以公示。

3.2.2.5 实行升降级制

实行A、B级升降级制,在A级联赛中排名最后的两支运动队降为B级,相反在B级联赛中排名前两位者升为A级,这样有利于激发比赛的竞争性。[4]

3.2.2.6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起到巨大影响。将新闻舆论渗透到学生体育竞赛之中,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球迷和体育爱好者,乃至运动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且对竞技运动中的规章制度起到宣传监督作用;对违规者起到约束和制约作用。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既要倡导新闻自由,积极地弘扬体育道德、风尚,又要大胆地揭露竞技运动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坚持客观、公正和正确的舆论引导。

3.2.2.7 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惩罚力度

体育道德的激励机制在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和完善其道德规范。体育道德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公正无私、勤学苦练、勇于拼搏、克服困难、意志坚强、尊重裁判、尊重对方、尊重观众、文明礼貌、严于律己等等。

与此同时,对违规违纪者加大惩罚力度。根据违规情节,给予批评、记过、留队察看、曝光、禁赛、罚款直至开除,使违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既震慑违规者,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守信者。

3.3 裁判员队伍建设及其执法公平、公正性的调控

运动竞赛系统,是由裁判员、竞赛规程(裁判法)和运动员有机组合而成。裁判员是运动竞赛临场组织者之一,也是运动竞赛的执法者。竞赛规程、裁判法是所有参赛队(者)都应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是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比赛规则是裁判员工作的依据,也是实现公平竞赛的主要保证。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提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认真、公平、公正执法以及娴熟的裁判技术、经验和能力。

3.3.1 调控的内容和要求

3.3.1.1 强化裁判员的职业道德

主要包括始终如一地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因势利导地排除有碍于竞赛进行的一切障碍,并表现了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3.3.1.2 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能力

明察因果、处事果断,积极维护竞赛规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3.1.3 协调运动员、教练员、观众三者之间关系

引导正常、积极、健康的竞赛秩序。

3.3.2 调控的方法

3.3.2.1 建立裁判员轮训制度

对国家级以上裁判员由各单项协会负责每2年轮训一次。 其中包括政治思想考核、业务考核、体能考核等。不及格者以黄牌警示,乃至除名。

3.3.2.2 建立裁判员档案库

记录有关临场裁判能力和其他表现并作为升降级的依据。

3.4 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训练比赛矛盾冲突的调控

学生运动员具有双重任务,有其自身特点。从教育的规律上说,存在着学年、学期、入学、升学、毕业等环节。从竞技运动特点来看,存在训练、比赛和调整的周期。正确处理好文化教育周期和运动训练、比赛调整周期之间的关系,在不违反各自规律的前提下,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加强,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调控。

3.4.1 调控的内容与要求

协调好教学与训练比赛周期:竞赛组织部门和省市教委统筹协调,尽量将外出比赛或集训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并按地区组织分区域比赛,随后将各区的前几名再进行比赛。此外,将各运动项目相对集中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可以节约时间。

调整好教学进度和难度:对流动性大的运动队,必要时教师随队上课。

根据运动员的特殊性,调整教学内容。

3.4.2 调控的方法

3.4.2.1 优化文化教育、训练比赛和生活环境[4]

优化文化教育环境,包括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等。

优化训练比赛环境,包括适宜的运动负荷、难度,协调好教练员、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使训练比赛在和谐、紧张、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优化生活环境,包括合理的住宿、衣、食和有序的作息制度;倡导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3.4.2.2 把握入学关、质量关和毕业关[4]

把握入学关,即运动员入学既要达到教育部招生部门规定的文化考试标准,又要有相应的运动水平,各省市应把握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以确保入学质量。

把握质量关,即各级学校主管部门对运动员(班)的学习、生活、训练比赛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并配备班主任、领队,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生活制度和训练、比赛制度,以及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运动员全面健康成长。

把握毕业关,即在平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条件的中学可开设体育技艺课程学习或进修,并与就业挂钩;在大学可就读于某一文理科专业。并采取削枝强干,宽进严出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措施,把握毕业关。

学生运动员文化专业教育与运动训练、比赛的协调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和整体性较强的工作。因此有关教育和体育部门要注意到这一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学和训练比赛同步发展。

3.5 训练、比赛环境的调控

系统的存在既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制约。优化训练比赛环境,对于培养运动员健康向上的激情,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5.1 调控内容与要求

3.5.1.1 训练比赛系统的外部环境

优化体育文化环境。包括广播宣传、讲解口号、标语,以及工作人员的仪表、言行举止等,要体现竞技体育的文化性。

重视体育场馆、运动设施的改善,这是提高运动成绩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承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要尽可能地改善运动设施,以满足训练比赛的需要。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克服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思想,端正人才观。培养体育人才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要使运动员充分感受到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5.1.2 训练比赛系统的内部环境

包括竞赛系统的合理安排与组织;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各种礼仪,特别是运动员要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尊重观众;裁判员的认真公正的执法,观众文明礼貌的举止。以形成系统内外环境、道德和伦理、激情和竞争的协调发展。

3.5.2 调控的依据与方法

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庭都来关心、支持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成长。

训练场、比赛场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训练、比赛场的支持,特别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拓宽财路,为训练比赛提供足够的经费,确保训练、比赛顺利进行。

《体育法》中要对体育运动比赛中的违规行为作出更加明确的法律界定,以保证学生体育竞赛健康发展。

4 结语

在每项竞赛活动中应建立和优化4种运行机制,并作为竞赛管理的调控依据。即竞赛所要达到的目标机制、组织精干的管理机制、竞赛系统内外的协调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的激励机制,这是保证我国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朝着健康、正确轨道运行的内在机制。必须指出,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是靠人的努力达到的,所以在研究学生竞赛活动运作时,关键在于更好地发挥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于组织好各竞赛层次中的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在各自的领域里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5]

收稿日期:2006—06—10;修回日期:2006—07—0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LB030629)

标签:;  ;  ;  ;  ;  ;  

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调控的内容、要求和方法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